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曼殊墓 苏曼殊故居

苏曼殊墓 苏曼殊故居

时间:2020-03-22 01:12:58

相关推荐

苏曼殊墓 苏曼殊故居

红 尘

许多事,许多人,一转身就是曾经。对于苏曼殊来说,这句话实在是他短短三十多年的生命里真实际遇的写照。

苏曼殊,名戬,字子谷,亦名元瑛,法号曼殊。

一个混血的孩子,母亲的家乡在一海之隔的日本,但他对于母亲的记忆很有可能只是来自梦中的幻想。

他性情,亦僧亦俗。僧时,混迹于勾栏之中坐怀不乱,俗时,与青楼女子缠绵悱恻几日不休。他纯粹,喜好吃糖,把一袭袈裟换成了一盒南洋朱古力而津津乐道。

他具有语言天赋,通晓汉、日、英、梵多种文字。他新潮,和周树人一起办过报纸,写过《断鸿零雁记》这样的新派小说而风靡一时。他能诗,一首“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读来清艳明秀、淡雅从容。但当关河萧索、江山百恙之际,他长歌当哭、悲愤莫名,亦能写下“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如此令人耸然动容的热血诗篇。他擅画,笔意直追清初四家,曾做《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之痛溢于纸上。曼殊作画,不仅只为抒写怀抱,1907年,章炳麟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他主动提出卖画筹钱用以解困。由此说来,苏曼殊对清末的那场革命亦有不可抹杀的贡献。

他多情,一生之中最为喜欢的人是一位日本姑娘。那时他十五岁,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内心的情感刚刚处于萌发的状态,却在一瞬间被世俗的力量扼杀了。出家,在广州城外的蒲涧寺出家。他的选择与其说是一种无奈之下的万念俱灰,不妨看做是命运的使然;又曾在浪迹东京的日子里邂逅弹筝女子百助,二人相识相知却不能长相厮守,在最后的告别中,他将一首寄托着无限伤情的诗篇送给这位一见如故的姑娘:“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如今读来依然让人柔肠寸断、唏嘘不已。

天不假年,死生契阔。苏曼殊三十五岁撒手人寰,结束了他崎岖傲狷的一生。不知是巧合还是尘缘,其墓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竟与南朝名妓苏小小的墓舍遥遥相对。

每当明月在天,清风过耳,萤蛩低迥,如果有胆大的人走过他的墓旁,说不定还可以隐隐听到他在时光触摸不到的萧瑟之处,浅斟低唱。

1928年2月25日,鲁迅先生突然接到一位从未相见的女士的来信,看完这封信,鲁迅先生顿时感到非常疑惑。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位女士,为何她突然给自己写信呢?

为防止这女士受到欺骗,鲁迅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告诉这位马女士,他已经快有十年没去过杭州,怎么会与她见过面,她见到的那个人肯定不是自己。

到了3月17日这一天,这个名为马湘影的女士联系上一位听过鲁迅先生课的先生去访问鲁迅先生。见面后经过详细交谈,才知道当时与马女士在孤山交谈的,居然是冒牌货。那人曾答应马女士指导并希望常常通信,所以就有了马女士的写信这一举动。当时马女士不知道鲁迅的联络地址,她是寄到开明书店,托人转交的。

交谈中,马女士还给鲁迅看了杭州“鲁迅”在苏曼殊坟墓旁边写的四句诗:“我来君寂居民,唤醒谁氏魂?飘瓶山林迹,待到它年随公去。”

看到这首诗,鲁迅觉得这首诗作逻辑不通,腔调也是非常滑稽可笑,为了证实事情真相,鲁迅给许钦文写了一封信,让他打听一下假鲁迅的相关信息。

当时在杭州的鲁迅的朋友,有许钦文、川岛等人。他们也听到学生们关于鲁迅的描述,在杭州看见过鲁迅,有学生现场看见此人在苏曼殊墓前的题诗。

许钦文接到鲁迅的信后,便向了解情况的学生打听。那些学生说,“鲁迅”就在松木场小学教书。他和川岛等人便决定前去揭露假鲁迅的真面目。

到了松木场小学,他们果真见到了“鲁迅”。这人大约三十多岁,脸瘦长,上嘴唇如鲁迅一样,也留着一些短须,长相倒是有些相似之处。

许钦文与川岛等人去时,此“鲁迅”手里拿着一条教鞭正在上课。见面之后,相互告知了彼此的姓名,巧合的是,这个“鲁迅”也姓周。为了了解情况,许钦文他们未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说是久仰名气而来。

那人一听,便得意说到自己就是赫赫有名的鲁迅,谈话的口气里,表现出对当时世风不非常不满,又表现出一副壮志未酬的样子,还说世风日下,自己只能屈身于乡下小学,教书维持生计。

假鲁迅说话时,目光发直,手舞足蹈。川岛当时还感觉这个人精神有些问题。了解了大致情况,许钦文他们便告辞了。假鲁迅还十分热情地让他们以后再来,还说有什么事可以请教他,他乐于解答疑惑。

回到家里,许钦文便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告诉了鲁迅,又将事情经过托朋友告知杭州市一位姓陈的教育界人员,请他转劝这个也姓周的“鲁迅”不要再假冒鲁迅,以免让自己成为笑柄。

历史上的今天:诗僧、花和尚苏曼殊,195月2日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

苏曼殊出生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曾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

自幼仪容出众,精通英、法、日、梵诸多文字,诗、画、小说皆能信手拈来,才情、胆识、相貌俱称一流,据说当时几无能出其右者。曾数度出家,却不守任何清规戒律。堪称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各种封号于一身的“花和尚”。

坎坷一生

他是一个私生子,自小受尽白眼。而他的父亲甚至曾经疑心苏曼殊得了传染病而把他一个人丢在了广东老家的柴房里,任其自生自灭。那一年,苏曼殊11岁。病愈之即剃度出家做了和尚。不过,不久之后他就因为躲在寺庙一角偷偷烤乳鸽吃而被逐出了山门。

之后苏曼殊的表哥赴日本求学,苏曼殊得以随之重回横滨,翌年遭遇了人生的初恋。关于他的这段初恋,传说不一,最流行的版本是:其时,有一个姑娘跟他隔溪而住、卧室相对,因常彼此相望竟而撞出了爱的火花。姑娘有一只鸽子,专代他们传送情书和情诗。某天一封信被苏曼殊的叔叔发现,认为有伤风化而对曼殊严加惩戒,姑娘闻讯后,心知好事难成,蹈海殉情而亡。这让苏曼殊痛不欲生,他离开日本回到广州,再度出家。但二度出家的苏曼殊却并没有真的就“看破红尘”,几年之后就耐不住寂寞又还俗跑到了上海,还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一度还想要刺杀坚持“保皇”的康有为,后遭到通缉,被迫逃亡,再返日本。最后在三十五岁的壮年卒于上海。

游戏人间

苏曼殊一生放浪形骸。一有钱就上青楼,喝花酒。一来劲,就夜半歌哭。他从事革命,赞同暗杀,甚至打算去暗杀康有为。他暴饮暴食,犯了肠胃病,偏是在病枕下搜出大把糖炒栗子。他是哪门子和尚?很少看他礼佛诵经,却不守清规到处奔走。偏偏世人就定义他为“画僧”、“情僧”、“诗僧”、“革命僧”。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玩笑。

贪吃无度

苏曼殊的贪吃无度,曾是时人取笑他的一大笑柄,有一次,他穷极了,腰无半文,他无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齿拔下来,抵押了钱,买蜜枣吃。也有人说,他的去世,是因为连吃三十五笼小笼包,最后生生把自己撑死。时人谓之癫狂,唯独陈独秀却不以为然。他说“暴食”其实是苏曼殊的“自杀政策”,苏曼殊“眼见举世污浊,厌恶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止庵说:“苏曼殊经历了清末到民初,前所未有的新旧交替、东西碰撞的时代,而他自己本身却是一个浅而真,不复杂不深刻的人。”

浪漫禅意

有人认为苏曼殊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禅意,也最有浪漫气质的文人,他参的是“狂禅”一路。焚书毁经,喝酒食肉,流连烟花却想寻找脱离了外物的根源禅意。就如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一般,“狂歌走马,斗酒黄鸡”的生活就像禅门的 “竹林七贤”,想要为自己的俗世生活寻找佛法上的安慰。至于和尚的外表,终是外物。他说自己“学道无成,思之欲泣”,仅有数篇诗文传世,但就这几篇诗文,已经让他成为了中国诗史上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诗人,古典诗一座最后的山峰,这恐怕是苏氏迄今所得之“最高评价”。

身后归属

他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才子对名妓,而且都是至情至性尚美之人,也算适得其所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湖墓葬多被捣毁,后又恢复。只是,苏曼殊骸骨今不知存于何处,只留下一座白色小塔。

诗作欣赏

有赠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白云与尔共无心

海天空阔九泉深,飞下松阴听鼓琴。

明日飘然又何处,白云与尔共无心。

苏幕遮——西湖游记

绿柳烟,苏堤漫。残雪断桥,何处桃花面?湖光潋滟风荷岸,孤山日暮,杳杳分飞雁。

油壁车,欢达旦。双塔遥对,六朝金粉叹。花笺象管暂停腕,吴山越水,陌上花须看。

注释:

1。西湖十景:南宋时已有评选,至今流传了千年,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2。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岛屿,文物胜迹荟萃,主要景点有:放鹤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文澜阁、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苏曼殊墓、半壁亭等。

3。《苏小小歌》,南朝民歌,始载于《玉台新咏》,作者已无可考: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4。双塔:雷峰塔、保俶塔。

5。五代吴越王钱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前两句诗是情僧、画僧、诗僧、革命僧、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写给陈独秀的,后两句是写给日本歌伎百助枫子的。

苏曼殊和弘一法师李叔同一样,都是清末民初的多情才子,僧人。鲁迅这样说苏曼殊,“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这期间有了钱,又跑出去把钱花光。”

苏曼殊是才子,是吃货,是僧人,短暂一生中,三度出家又三度还俗,同样是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李叔同39岁割断尘缘毅然出家,再不回头,是真正的大师。

苏曼殊比李叔同活得更肆意一些,他是痴情又无情,活得拧巴又潇洒,很矛盾的一个才子,是和尚,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他是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被后人冠以“风流和尚”、“沉沦菩提”等称号,所以,很多人说不能把他和弘一法师、太虚等相提并论。

苏曼殊放浪于形骸之外以不拘形迹,他在凡俗的世界受了伤,就跑到寺庙,伤好了,再还俗。当年他在广州一个寺里,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变名成了僧人。关于他的文章这样写道: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苏曼殊能诗擅画,会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成就斐然。苏曼殊曾在《民报》、陈独秀的《新青年》等刊物上供稿,在当时,影响甚大。

他擅长写鸳鸯蝴蝶派的文字,19,他用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断鸿零雁记》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就是才子佳人的说。

苏曼殊是中日混血的私生子,母亲生下他就去世了,跟着父亲的妾,养母(也是姨妈)河合仙在日本长大,河合仙给了他母爱。13岁时跟随父亲回国后,在大家族里受到父亲别的妾的歧视和虐待。特殊的身世,造就了他敏感的性格,坚强又柔软,乐观又悲情,童年里的阴影是挥不去的梦魇。而童年受到的伤害,他一直都放不下。

河合仙给了他伟大的母爱,照亮了他灰暗的人生,他曾写过一首《代河合母题曼殊画谱》:月影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苏曼殊"身世飘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 19,病重住院,拉着好友的手说:身畔无计时,日夜昏昏,不知命尽何时?其实,他也留恋这个红尘人间。病逝时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他真的能舍下红尘中的一切吗?那生命中的红颜都可以舍下,他却放心不下远在日本的母亲。弥留时,他怀念的是那个给过他殷殷母爱的河合仙。

他曾写过一首诗:

如果我死去

请你一定要将我忘记

或许这世间

曾经有一个你

曾经有一个我

曾经真的有过一段人面桃花的相遇

但是,我早已将一切托付给别离

如果我死去

将我从你的记忆里彻底擦去

我的人生原本就不是一个谜

你又何必去追问那虚无的谜底

任何的遗憾都是对我的善举

请不要期待与我有任何的相依

我的江湖只有我自己。

行云流水一孤僧,35年人生划上句号。苏曼殊病逝后葬于西湖孤山西冷桥南面。西湖边的孤山,离杭州市区不远,是一处清静之地。北宋时“梅妻鹤子”的林逋就一直生活在这里。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也在西冷桥北面。巧合得很,两个人都姓苏,小小是乘油壁车的女子,是才女。千年以后,两个风华绝代的人在这里相伴,也是缘分。

苏曼殊、弘一法师,两个人生缺少交集的人,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遁入空门,他们都曾在杭州,在西湖……作者又委婉的笔触缓缓诉说离我们不远的历史故事,为我们讲述他们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喜欢的宝宝戳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生机大会##加油带头人##头条品书团#

“西湖之眉,美丽孤山”#杭州头条#

“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处于里湖和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又称梅屿。风景秀丽,四面环水,一山独特,一水相带。孤山海拔38米,是西湖群山最低的山,也是湖中最大、唯一的天然岛屿,因而成为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没有高峻之势,又是连接白堤和苏堤两大热门经典的必经之地,因此很多游客仅仅是把孤山当作顺便途径的地方,无心驻足观赏。

实际上,孤山宝藏极多,文物荟萃,主要景点包括:放鹤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玛瑙坡、一眼泉水、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六一泉、苏曼殊墓园、半壁亭、孤山题刻等等。

让孤山最初成名的诗歌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但真正赋予孤山精神内涵的是林逋,也就是那位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隐逸诗人“梅妻鹤子”,他将永生的精神寄托在孤山之上,养梅山园,放鹤西湖,恬淡甘贫,不慕虚荣,成为中国人精神另一面的代言人。#杭州身边事#

#惊艳时光的书中句#《最令你惊艳的古诗或古文是什么?》#诗词# #诗词美文# #古诗词# #诗句#

1.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我们分别太久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悲伤本身。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初见这句便念念不忘,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吧。

3.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世事一场大梦,追忆似水流年。

4.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以前看过一句乐府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同样的惆怅,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约就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吧。

5.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潦倒孤寂的身影,做着一个铁马冰河的梦。

6.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

曾经一度很喜欢晏几道这个不务正业的官二代,又一个游遍芳丛的多情才子。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早春去拙政园时正值雨天,留听阁外几枝枯荷七零八落,可不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么。

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从“数枝开”到“一枝开”,那种欣喜与灵动,跃然纸上。

9.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苏轼《浪淘沙》

天色净朗,雪后初晴。

10.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钱塘苏小小,这一抹香魂,引得多少才子心驰神往。

11.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黄景仁《感旧》

也是黄景仁的诗句,微博看到过一句话“最好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样”。

12.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偶题/嘲钟陵妓云英》

这是罗隐与云英重逢之时写下的诗句,天大地大,两个失意之人惺惺相惜。

13.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鹧鸪天》

山河破碎,是陆游终其一生的憾事,弥留之际仍心心念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14.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

也是小山词,也说离愁别绪。

15.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

每年樱花开的时候都会想起这句来,以前翻过苏曼殊的作品,颇多惊艳之句。有时会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赠我一钵无情泪也不算遗憾。

1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夜思怀,这一句直入我心。

1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如果说有什么我八辈子也写不出来的诗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句了。

18.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雪夜寒深,仿佛身临其境。

19.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份超然与洒脱,不枉曾作酒中仙。

20.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纳兰容若的词句,总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又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1.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总觉得,这时节与梧桐最是相宜了,一个又字,那无奈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22.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这才是女文青的正确打开方式。

23.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

听秋风扫过梧叶,趁着满窗秋色,小酌一杯,醉意来了便睡去,心下无事。

2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

早些时候我就想着,若是能身在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当是这时节最雅致的事。本不喜欢桂花浓郁的香气,看到桂子二字,却又觉得讨厌不起来了。

2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中华好诗词#

如果觉得《苏曼殊墓 苏曼殊故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