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1971年美国记者斯诺患癌 尼克松拒绝他回国 毛主席:中国欢迎你

1971年美国记者斯诺患癌 尼克松拒绝他回国 毛主席:中国欢迎你

时间:2020-02-06 20:42:08

相关推荐

1971年美国记者斯诺患癌 尼克松拒绝他回国 毛主席:中国欢迎你

1971年年底,瑞士日内瓦的医院中,美国记者斯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旁边放着一封简短的回信。

这封信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寄过来的,信中的意思很简单,不同意斯诺回国养病。

众人看着斯诺病重的样子,无一不是痛心疾首,无奈之下,斯诺的妻子只好给中国政府写了封信,讲明了斯诺现在的困境,这立刻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重视。

毛主席明确表示:“只要斯诺愿意,中国随时欢迎。”随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一支集合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医疗小组赶赴瑞士为这名美国记者斯诺治病。

这名美国记者和毛主席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他又为中国做过什么呢?

斯诺

埃德加·斯诺之于中国,有着太多的第一次。

他是第一个到陕北苏区真实详尽地报道中国革命的作者,是第一个采写《毛泽东》自传的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将中国红军长征的精神传扬到全世界的外国记者……

1928年,斯诺不顾父亲的意愿,毅然离开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到中国任职,自此开启了他漫长的记录中国革命的记者生涯。

从踏上中国的领土那一刻起,他就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全国各地进行全方位的采访和报道,并先后结识了宋庆龄和鲁迅。

鲁迅是教我懂中国的一把钥匙。”斯诺曾这样说道,从他的口中,斯诺了解到之前美国对于中国的大多是刻板印象,中国带给他的惊喜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193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偶然得到一个消息,张学良部队中大部分军官都十分同情共产党,并且红军已经在那里顺利会师,和东北军以及西北军达成了停火协议。

这让斯诺对红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所能够了解的红军都是从国民党口中片面认知到的。而作为红军的死对头,国民党俨然将红军的将士们都描述为“茹毛饮血”的怪物。

在向宋庆龄讲明自己的想法后,斯诺很快就接到了中共地下党员徐冰寄过来的一封致毛泽东的介绍信,带着这封信,斯诺很快就冲破重重封锁,到达了保安。

登上崎岖的山路,在一片夕阳照耀下,斯诺看到了正泛着耀眼的红光的保安城墙。城内“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的旗子飘得到处都是。

红军司令部的将士们对第一位前来苏区访问的外国记者进行了热烈的欢迎,尽管没有第一时间见到毛泽东,但是斯诺对于红军的热情感到十分感动。

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红军一点也不像国民党说的那样凶狠残暴。正相反,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十分积极乐观,没有一点被战争和生活所困的感觉。

欢迎仪式结束后,斯诺就住进了中央苏区外交部的招待所。当天晚上,斯诺在脑海中描绘着毛主席样子的时候,毛主席竟然亲自到访。

“一个瘦削似林肯一般的人物,个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有点驼背,一头浓密的头发留的很长,眼睛大而锐利,鼻梁高耸,颧骨突起。”这时毛主席的身形瘦削,给斯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毛泽东还没有走近,斯诺就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两双手有力的交握在一起,斯诺没有想到毛泽东会亲自前来,毕竟这是南京悬赏25万、不论死活也要捉拿的人。而毛主席竟然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甚至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令斯诺震惊不已。

斯诺在苏区

“斯诺先生,红军欢迎你们!”

“好!好!毛泽东主席,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能和您单独谈谈?”斯诺开门见山地问道。

“好啊,不过我建议你们先熟悉熟悉环境,我们再谈也不迟。”

“好!”斯诺没想到没想到毛主席答应的这么爽快,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后,毛主席便离去了。这次会面也令斯诺对红军以及毛主席的印象有了一个全面的改观。

两天后,毛主席在自己的窑洞中亲自接见了斯诺。寒暄几句后就正式开始了交谈。

斯诺首先向毛主席提出的问题就是苏维埃政权的对外政策,毛泽东说道:“中国人民现在的根本在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公敌,更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公敌。中国人民希望和世界所有国家、民族以及各党派的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主席这番简洁明了的开头一下子抓住了斯诺的心,他开始对这位中国红军的领袖产生极大的兴趣。两人仿佛不知疲倦一样,你一问我一答,每一次毛主席的回答都能令斯诺产生不一样的看法。

一直到深夜,斯诺都已经感到有些疲倦了,毛主席仍旧兴致勃勃,偶尔还会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向斯诺发问。不一样的革命情谊也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悄悄萌生。

在陕北采访的这四个月时间里,周总理亲自为斯诺设计行程,红军还特意赠送了他一套灰色棉服军装。一样的军装,一样的八角帽,代表的却是不一样的情谊。

值得一提的是,斯诺在给毛主席拍军装照的时候,毛主席找不到合适的帽子戴,斯诺将自己的帽子借给了毛主席。

思诺和毛主席都戴过的八角帽

在陕北采访的四个月时间,斯诺比以往任何时候收获的都要多,他拍摄的照片足足用了十多卷胶片,采访内容记满了十多个笔记本。

斯诺在《复始之旅》中写道:“和红军相处的四个月时间,是一段极其令人振奋的经历,我在那里遇到的人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幸福最自由的中国人。从他们身上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充满活力的希望,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了。

1936年10月12日,斯诺在红军苏区四个多月的访问正式结束,他乘坐张学良派来的大卡车,恋恋不舍的离开西安回到北平。

此行结束之后,斯诺决心将一个真正的红军展示给大家。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和恐吓,以惊人的速度整理完采访笔记,并在记者招待会、报告会上向世人展示了红军将士们不一样的面貌。

当时国际上对于红军的消息知之甚少,大多数都是从国民党口中得知,毫无疑问,斯诺这些消息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国际上的强烈反应。

1937年7月,斯诺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再次引起国内外有志之士的高度关注。

斯诺在延安

“自你别去后,时时念到你……”在给好友斯诺的信中,毛主席这样写道,因此在1939年9月下旬,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斯诺不惧危险,再次来到苏区延安。

这次在延安,斯诺给将士们进行了演讲,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还和毛主席再次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在斯诺心中,此时中国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乡。

为了抵抗日本的入侵,他还在自己家中设置电台,供中共地下党员联络,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宋庆龄的支持下,他和路易·艾黎等人一起创建了2300多所小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日用品和手榴弹,缓解了前线物资短缺等问题。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斯诺的一份功劳。

可是好景不长,斯诺因为坚持报道“皖南事变”的真相,遭到国民政府的仇视和驱逐,无奈之下,斯诺只好离开了自己生活了的中国。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关注中国的动向,回到美国后,他曾先后三次面见罗斯福总统,向其强调应该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恢复中国的太平安稳。

斯诺的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行为引起了美国麦卡锡主义的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受其迫害,不得已再次举家搬迁至瑞士日内瓦定居,在这样的困境下,斯诺还是坚持时刻为太平洋两岸传递消息。

后来他曾三次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而1970年国庆的那次会面,无疑是最有建树的。

197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重要日子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齐聚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观礼。斯诺夫妇在周总理的邀请下,也出席了这次观礼活动。

当时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僵持阶段,斯诺是首位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美国人,这不仅是中国对斯诺专门的礼遇,更是向美国传达出一个讯号:中国愿意同美国建立友好互助的关系。

同时,一个月后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谈中,周总理首次和斯诺谈到了中美关系问题。周总理明确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真有诚意改善中美两国的关系,我们是愿意接待一位美国特使的。”

会谈结束不久之后,意大利《时代》周刊上就发表了一部分关于周总理接见斯诺的谈话报道,这个消息不仅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同样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不顾身体不适,于当天早上5点就派唐闻生唤醒正在熟睡的斯诺,同斯诺再次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谈到中美之间关系的时候,毛主席态度明确:“目前中美两国的关系要和尼克松解决,如果他愿意来,我们也愿意跟他谈,谈得成谈不成都行。”

说罢,毛主席沉思片刻,继续说道:“他要是想来北京,你帮我们捎个信儿,让他悄悄来,不要公开,当做是个旅行者也行,当做总统也行。”

斯诺对于毛主席说的这番话表示十分震惊,这是中国对美国发出的关于和解的讯号,而一旦中美两个大国建立联系,世界局势将会再次发生改变。

1971年2月,在中国停留半年之久的斯诺带着妻子返回瑞士,他和周总理的谈话内容先后在意大利的《时代》杂志以及美国的《生活》杂志等公开报刊上发表出来,作为特殊时期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的报道无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则消息自然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很快美国方面就传出消息,表示尼克松总统愿意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到中国进行访问。

此时斯诺在瑞士家中同样期盼着能够在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再次前往中国进行采访。可是这时候的斯诺身体已经很不好了,经过医院检查,斯诺得的是胰腺癌,为此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斯诺的妻子对他现在的情况十分担忧,不得不向美国回信求助,可是很快尼克松就回复了一封十分简短的信,信中明确拒绝了斯诺回国的请求。

无奈之下,斯诺的妻子再次向远在中国的马海德写了一封信求助。斯诺病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和毛主席对斯诺的病情感到十分忧心。

因此,党中央和毛主席特意邀请斯诺前来中国进行治疗,可是斯诺考虑再三,担心给中国和好友毛主席添麻烦,便断然谢绝了毛主席。

可是毛主席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好友病重无人看顾?他立刻下令,组建医疗小组,前去为斯诺治疗。

很快,马海德带领的医疗小组于1972年1月抵达瑞士,为斯诺做了全方位的检查,此时斯诺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医疗小组检查后发现他的胰腺癌在手术之后已经有了转移的迹象,肝功能也开始出现衰竭,医疗小组只好改变计划,留在瑞士为斯诺进行治疗。

2月初,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也接到毛主席的指示,也动身前往瑞士看望病危的斯诺,两人见面后,斯诺兴奋的伸出双手抓住黄华和马海德的手,竭尽全力的说道:“真好,咱们三个‘赤匪’又在一起了。

斯诺话音未落,黄华和马海德两人都已经是满脸的泪水。当得知尼克松即将访华的消息后,斯诺不无动容地表示:“真高兴,记得1936年周恩来总理就曾说过‘我相信我们共同作出的努力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争取世界和平与民主’,遗憾的是,我可能没有时间……看到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我……热爱中国……

1972年2月15日,也就是尼克松和毛主席会晤的前一个星期,斯诺在瑞士不幸病逝,享年66岁。

临终前,这个“中国的好朋友”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说道:“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时候我的一部分能够向我生前一样留在中国。

1973年10月,中国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为一名外国人举行了追悼会,按照他的意愿,斯诺的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北京的未名湖畔。

倾尽一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介绍中国伟大事业的埃德加·斯诺先生,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如果觉得《1971年美国记者斯诺患癌 尼克松拒绝他回国 毛主席:中国欢迎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