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秋民俗: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传承节日文化是无声的使命!

中秋民俗: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传承节日文化是无声的使命!

时间:2024-07-20 00:41:40

相关推荐

中秋民俗: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传承节日文化是无声的使命!

中秋节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表达了古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中秋节作为民间节日,形成于唐,兴盛于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节日民俗事象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的中秋节,承载着多个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千年情感。中秋除了吃月饼,全国各地在中秋节还有什么民间风俗?

焚云香

圆月当空,云香为伴,袅袅香烟间,万家灯火中,又是一年中秋团圆夜。

在中秋节,“焚云香,祭明月”是流行在山西省吕梁晋中等地的一项民间习俗。云香是中秋节祭祀用品,于传统笔直的线香不同,云香是一种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云香形状看似相同,又却不同,字体由古篆字体演变而来,多以福、祥、寿字为原型,以祈求幸福团圆,云香的上端均采用云雷纹的造型,云香也由此得名。

明代,山西省大营村是明宗室宁化王的封地,传说有一代宁化王,他的生辰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给他祝寿,大营村一户人家,利用当地制作线香的优势,尝试着,做了一个“寿”字图案的云形香敬奉,博得了宁化王的赞赏,由于云香造型优美,燃烧时间长颇受百姓喜爱,于是中秋节点云香的习俗便在民间传播开来。

中秋拜月

朗朗清秋,圆月当照,汉服文化传承者,演绎着古老而庄重的中秋拜月大典。

中秋拜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为了传承千年的中秋拜月文化,重温先祖习俗,会在各地举办拜月仪式。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安史之乱后,杜甫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蜀地,在浣花溪畔度过了五年宁静的时光。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中秋拜月之礼。

作为祭祀用品:橘灯,当地人会在中秋夜晚制作橘灯,小刀将橘子的顶端削去,形成一个圆形切口,然后用汤勺将橘子的果实挖出,再将蜡烛固定在橘碗里,最后用小木棍挑起来,一盏简易的小橘灯就完成了。冰心也曾在《小橘灯》书中记录:“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1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老腔演出

黄河畔,华山脚;春耕夏耘,汗流地;秦川汉,三碗酒;盼着中秋,笑开颜。

陕西省双泉村是老腔的发源地之一,华阴老腔,素有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和“原始说唱”之称,是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华阴老腔主要以庆丰收为主题,通过演唱的形式,进行说唱,老腔属于民间曲艺,很多唱词唱腔来源于生活。“八月十五月儿圆,喜迎丰收在眼前”天地为幕,高山为景,雄浑苍劲的赞歌在天地间回荡。

吃蒸糕

八月十五月儿圆,白月亮白姐姐们,摆好碗筷吃晚饭。

白族,有个习俗在中秋制作蒸糕,供全家人在中秋之夜享用。蒸糕是大理白族人逢年过节等重大活动的必备传统美味,而中秋佳节磕家团圆时,更是少不了这道老少皆宜的糕点。

甘蔗压榨而成的红糖刮成粉末状,然后用筛子除去米粉粗糙的部分,蒸糕在下蒸锅的时候很有讲究,先在蒸笼底部铺上一层蒸到半熟的大米,当蒸锅的热气升腾之时,在撒上一层米粉,然后大火蒸制十五分钟,把红糖末、芝麻等佐料均匀撒在米粉之上,如此工序循环三次,共叠三层,最后,白族人最具特色的食材“干南”捣碎,它可以将蒸糕点缀得五彩缤纷,寓意生活多姿多彩。

团圆馍

夕阳下,飘着雪蒿的清香,住在终南山下的人们,用手边的普通物件,装饰团圆馍等我花纹,一个个团圆,是家和团圆的味道。

雪蒿在外地人眼中是野菜,在西安人眼中是中秋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团圆馍是西安人中秋节的特殊月饼,每年中秋,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团圆馍。团圆馍的面是用鸡蛋和油搅拌成油酥,然后跟发起的面揉在一起,再经过数百次糅合,糅合百次的面,需要醒发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中秋节制作团圆馍,是陕西关中长安地区的习俗。团圆历来是中秋节人们的美好期盼,而团圆馍正是长安地区人们寄托这份情感的象征。

节日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无声的使命,它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长存。同一轮圆月,不一样的团圆,浓缩着博大精深的民族血脉,给了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者关注部长,订阅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感想,欢迎评论下方留言,我会及时一一回复,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觉得《中秋民俗: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传承节日文化是无声的使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