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妇女心理健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妇女心理健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3-02-22 03:26:02

相关推荐

妇女心理健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历史因素对今天妇女发展产生了僵化性的制约。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古代的思想将男女地位定位男尊女卑,社会刻板印象将妇女定位成是男性的依附及后盾,故大多数妇女还具有自卑感及依赖性[2]。加之妇女生理机制的特殊性,妇女承担着家庭生育、哺育功能,较多地承担家庭教育、赡养和管理职责,故已婚中年妇女会由于家庭、孩子的牵制而逐渐陷入事业困境,故妇女会存在较多的心理压力及问题。

1.1 生理特点对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妇女而言,心理不健康状态常出现在几个特殊时期,临床表明:围产期抑郁症、经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心理健康的三大杀手[3]。

(1)经期综合症

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大多数妇女会在经期体验到轻度或中度的身体及情绪波动。大约2.5%—5%的妇女症状很严重,以至于在每月月经前的一周,妨碍了正常工作。一些妇女会出现疲惫、头疼、乳房胀痛、及一些情绪问题。1987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经前综合症列入诊断手册,称为经前焦虑症(PMDD),症状包括沮丧、焦虑、情绪波动或愤怒等。

(2)围产期抑郁症

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孕妇情绪比较脆弱、易激惹,对自己胎儿关注特别多;在产后由于生理变化,两周内特别敏感,易受暗示,依赖性加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20%。美国公认的围产期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国际产后救助教育和训练委员会主席Pec Indeman医生指出:“孕期出现抑郁或焦虑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会上升,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引发长期慢性病症。”

(3)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是从生育年龄过渡到老年阶段的时期。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发生暂时性紊乱,并引起一系列的症状。生理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中年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在这个阶段的女性容易出现情绪障碍,例如紧张、神经衰弱、抑郁、孤独感等。同时,在这个时期更年期的女性经历着家庭生活的重大变故,如子女升学、工作和结婚等,形成“空巢”状态而加重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1.2 社会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因素指个体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尤其对职业女性而言,社会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传统妇女可以视为家庭自我奉献者,而社会的进步使得妇女更加追求独立,故更多的妇女踏入职场,这种双重压力使得妇女承担的双重角色矛盾凸显。另外,社会性别观念对妇女就业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实施的意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妇女在经济领域就业层次来有所提高,职业结构趋于合理,但妇女在业率降低,两性收入差距逐步扩大。2000年末,城镇18—49岁妇女在业率为72%,比1990降低了16.2%,妇女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岗位,两性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4]。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歧视,使得许多妇女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求职中状态焦虑的检出率达20.7%,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妇女常模(p 0.001)[5]。

就我国而言,传统观念使得大多数男性认为妇女不育是家庭和个人的私事,并没有将其归于妇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的甚至将母亲与妇女社会角色相对立。妇女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又受到家务的干扰,使得妇女主体在现实中产生众多矛盾和冲击。如果让妇女与男性获得同等成就,妇女的付出就必须要更多。

1.3 婚姻家庭对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妇女在面对婚姻家庭生活时,容易过分追求感情生活而失去独立自我。尤其在组建家庭之后,一部分妇女容易缺失自我,将感情生活当作唯一精神寄托。母爱和情爱都超过了自爱。故婚姻家庭生活不顺利对妇女心理健康有极大影响。尤其是家庭暴力会对妇女的身心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受过暴力虐待的妇女,即使她们最终逃离了施暴者,心理所受到的创伤也较难在短期内愈合[6]。Sackett 和Saunders 的研究发现家庭暴力与妇女的低自尊存在高度的相关。被一个认为是爱自己的人所伤害会使得受害者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7]。Plichta的研究发现,受配偶或伴侣虐待的妇女中74%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而没有被虐待的妇女中只有34.2%表现出抑郁情绪[8]。妇女在抑郁之后,一部分重度抑郁的个体会表现出自残和自杀行为。

除此之外,亲子关系与妇女心理健康也有巨大的关系。尤其是当子女正值青少年期时,情绪的波动性、行为的叛逆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意识的独立性会使得他们反抗家长的约束。一般而言,妇女到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所以不恰当的亲子关系也容易让妇女感到极大的失落感和内心痛苦[9]。另外,家庭与工作的协调、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增加妇女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

1.4 妇女自身心理特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众所周知,心理因素是影响个体行为及情绪的终极原因。而妇女独特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妇女心理健康。事实上,男女智能水平差异不大,但是妇女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活动及模仿能力都强于男性。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女性从小就被塑造温顺、懂事的角色,而且一直被当成弱者,极易形成依赖的性格特征。故一部分女性的性格造就其行为优柔寡断,心理极易受暗示,因此可能导致不良情绪发生。另外,传统观念要求女性谦让、细心、与世无争,这就形成自身内化和产生较低的成就动机,故而安于现状[10];对于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而言,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价值,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故心理冲突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妇女常见心理问题

据网络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为7.73%;妇女总患病率为11.7%。可见,女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妇女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如下:

2.1 癔病

癔病和精神病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常见农村中年妇女。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

2.2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极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2.3 焦虑症

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2.4 抑郁症

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被这个病缠上。忧郁症通常都是几个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影响所造成的。除了心理和环境压力以外,忧郁症患者也因为脑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足,而陷入沮丧情绪当中。过去,心理疾病对社会或个人所造成负担和压力常常被忽视。但目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社会。如果人们仍然不愿意正视抑郁症所能够造成的破坏,那么抑郁症将更容易有机可乘,侵蚀无助的患者,把他们推向深渊。

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

(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

(4)有妄想、自杀的意念,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2.5 更年期综合症

妇女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

性激素的“退潮”妇女在45-55岁之间,男性大致在55-60岁左右。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妇女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这就是妇女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从生理方面看,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此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北京医学院曾统计41例患者,有44%的人性格特点为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十分重要。

3针对妇女心理问题现有对策的总结

目前国内对于妇女心理问题并不是特别关注,妇女工作大都由妇联完成。将对妇女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方式总结如下:

3.1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严格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以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并促进其身心健康等发展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及能够接受咨询帮助的轻度心理障碍者。通过相关研究表明,高学历妇女更有可能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但是,目前对于心理咨询而言,高额的费用与传统的观念让其在妇女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非常有限。而且,心理咨询一般从传统角度出发,关注的是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将男性与妇女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缺少从妇女角度思考和感受。故心理咨询的作用明显,但是应用范围却有限。

3.2 热线电话

妇女热线电话服务是对妇女进行心理咨询、减轻妇女心理压力的社会支持之一。1992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在美国全球妇女基金会的资助下,开通了中国第一条面向全国的妇女热线电话;1993年,又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开通了妇女专家热线,邀请有关专家为妇女提供法律、婚姻家庭、妇幼健康、性等各种妇女问题的咨询服务,帮助妇女们解除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妇女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妇女的要求。因此,各地妇联组织应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在媒体及有条件的单位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网站,组织心理咨询专场等,帮助妇女减轻压力,调适心理,理顺情绪。

热线电话咨询也存在以下问题:通话时间的局限,无法追踪指导,干预力度不强,接线人员的不专业可能会误导前来咨询人员,使得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而且一般打电话的妇女只是倾诉自己的情绪或困惑,当他们再一次回归社会和生活后,相同的问题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一次又一次出现,有的妇女发现问题不能得以解决,很有可能将内心负面情绪压抑,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3.3 定期宣传妇女心理健康

各地妇联定期会举办一定的活动宣传妇女心理健康,其下属机构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也会对妇女进行法律援助、心理援助和安全庇护,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妇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由于活动少,可能普及面较窄,有时不能对症下药,该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可发现,目前对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较少,方法也较为单一,并且大都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消极角度对妇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缺少从积极视角进行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妇女心理状况。另外,一部分妇女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敢开口,羞于开口,故不能主动向外界求助,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4对妇女心理问题关注的社会意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过一段话:“全球经济危机迫使我们尽可能地节约资金和缩减开支。但我们为全球妇女所作的工作必须丝毫不减地持续下去。当你赋权于一名妇女,就等于赋权于一个家庭。当你赋权于一名妇女,你就改变了世界。”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表示,妇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关心保护妇女健康,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同时,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也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由此可见,关注妇女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4.1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关注妇女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妇女正确处理心理行为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国妇女也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妇女活跃在国内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对国家的决策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妇女在整个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45.4%,女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40%以上,全国人大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1.33%,任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的妇女分别为8位和230多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女企业家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5%,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个人会员已达7000余人。她们以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1]。

4.2 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犯罪率。

我国现阶段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国目前大约有3.74亿个家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41亿人。要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任务,需要千家万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家庭和谐幸福能极大地激励家庭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具有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家庭成员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研究表明,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妇女报告她们感觉受到伴侣的控制和限制,而这样的感觉常常导致她们产生自杀的想法[12]。据Scott-Gilba的研究中,15个受虐妇女中就有3个尝试过自杀[13]。同时,家庭暴力容易摧毁妇女对生活的信心,扭曲她们的性格,有一些妇女会以暴抗暴走上犯罪道路,自甘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另外,还有一些妇女感情受挫之后,无法合理处理自己负性情绪,常采取极端的方法解决感情问题。故对妇女进行心理援助、心理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4.3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关爱祖国下一代。

妇女在家庭中也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的特殊阶段,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14]。母亲与青少年的沟通较积极,沟通的开放性较强。研究发现,儿童在谈论私人性话题的时候,与母亲的沟通感觉更轻松[15]。而沟通的信息有助于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看问题角度,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统一性发展。有研究发现,积极的家庭沟通与青少年较高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地应对策略显著正相关;不良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内隐心理问题和外显行为问题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提高母亲的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心理水平。

5妇女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云服务系统的价值和意义

在2月17日,卫生部贯彻—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到,心理疾患等已成为妇女儿童健康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妇女儿童卫生服务能力与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全面实现妇女儿童健康目标任重道远。由此看来,妇女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云服务系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5.1 响应国家号召,符合联合国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中国妇女能够在国家社会变革中担当主力军和重要角色,得益于中国始终不渝地推动妇女发展,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国把妇女发展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立法和实际工作中不断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我国的《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选举法》、《土地法》等法律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最大限度地凝聚妇女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妇女事业不断发展。再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1]。关注妇女心理健康,极大的响应并落实了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

5.2 推动各地妇联工作,建立妇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本系统的开发适用对象是各地妇联及街道办事处。该系统能够帮助各地妇联从专业角度帮助并处理妇女相关问题,真正建立妇女之家,提高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与以往传统心理咨询不同的是,该系统的研发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如何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在已有基础上,该系统主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针对妇女本身心理特点进行研发。进行心理体检、心理问题干预、心理健康促进,幸福心理开发,目的在于提升妇女心理素质,增强妇女心理适应能力与抗挫能力,提升妇女处理家庭冲突能力,社工能够对未成年女性流产、围产期抑郁症患者、离婚女性等进行第一时间干预,也进一步也显示出各地妇联对妇女的人文关怀。另外,政府部门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辖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宣传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5.3 促进心理健康,开发妇女幸福心理

对于使用的妇女而言,首先能够根据选择进行心理测评,能够即时生成并获得心理体验报告。帮助其了解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上是否健康,是否符合行为规范。并且该系统有多种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妇女进行自我教育,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该系统还能够开发妇女积极心理,从怎么样被动的应对转换为如何主动的做,真正做到开发幸福心理,改善原有消极思维。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提供在线专家讲座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让妇女能够敞开心扉,通过专业咨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本系统也能从根本上帮助妇女以多种多样的自助形式解决问题,改变因害怕“家丑外扬”而不敢解决问题的担忧,促进妇女心理健康。

总之,本系统的开发有利于妇女心理健康,有利于妇幼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女性心理学. 黄爱玲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8月第一版.

[2] 向群英, 浅析影响女性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原因[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11(1): 13-15

[3] 胡月. 当代女性心理健康干预的思考.大连理工大学, 11月7日.

[4] 郑欣,李源. 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与调试[J]. 工会论坛,,(3).

[5] 黄爱玲.当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1)

[6] 张婧忻, 黄丽. 家庭暴力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J]. 法制与社会, ,06: 312-313.

[7] Sackett,L.A., Saunders,D.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psychologicalabuse on battered women [J]. Violence andVictims, 1999, 14:105-117.

[8] Plichta,S.B.. Violence and abuse: Implications for women’s health. InM. M. Falik K. S. Collins (Eds.), Women’s health: The commonwealth fundsurvey (pp. 237-270).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9] 王滨. 中年知识女性心理压力的归隐分析及应对策略[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4(2): 19—22.

[10] 张桂华. 从角色视角看现代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扶持机构建构[J], 学术交流, , 184(7): 201-204.

[11] 陈至立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10-26.

[12] Stark, E., Flitcraft, A., Frazier, W.. Medicine and patriarchal violence: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 private ev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1979,98:461-493.

[13] Scott-Gilba,E.,Minne,C.,Mezey,G..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ural andemotional impact of surviving an abusive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ForensicPsychiatry, 1995,6:343-358.

[14] 杨晓莉, 邹泓.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3(1): 39-43.

[15] Youniss J,Smollar J.Adolesecent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fathers and friend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54-68

如果觉得《妇女心理健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