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考上北大才有勇气拉黑父母?家长的冷暴力 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孩子

考上北大才有勇气拉黑父母?家长的冷暴力 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孩子

时间:2019-10-19 01:22:04

相关推荐

考上北大才有勇气拉黑父母?家长的冷暴力 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孩子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医学博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著有一本名为《冷暴力》的著作。这本书里,分析了那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精神虐待现象,但在当事人看来,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后果。

冷暴力的表现在于,不尊重他人、说谎或单纯的操控行为。与真正的暴力行为相比,精神上的痛处其实比肉体的痛苦来得更痛苦。而遭受冷暴力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默默承受。玛丽教授将其称做道德迫害。大多数情况下,家庭的精神虐待,往往更为隐蔽。

北大毕业生王猛用万字书信控诉父母背后,把子女默默承受的精神伤痕展现给世人。

根据王猛描述,其父母的控制力很强——有一次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是王母不由分说只让孩子穿长裤,即便王猛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被同意。导致演出时,班主任老师非常不满。

另外,对于孩子的尊严,父母也不懂得维护。小学时,因为不会剥鸡蛋,王猛遭到同学的取笑,后来又传到家里亲戚那,又被亲戚不止一次地取笑。“但面对取笑,家人从来没有保护过我,不以为然。”王猛对此耿耿于怀。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冷暴力远在天边,也会近在咫尺。比如有一次在一家快餐厅,有一个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就知道吃……笨得跟猪一样,吃个薯条掉一地,你嘴巴是不是漏啊?”

这种话,听了让人如鲠在喉。

2

正面管教里有一个体验式教学,两个成年人组成一个组合,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家长,场景是关于吃饭。在这个场景设置里,“孩子”其实不太想吃饭,但是家长觉得今天怎么可以吃那么一点。于是家长逼迫“孩子”继续吃,“孩子”反抗。家长就冷眼冷语:“必须吃下去!”“辛辛苦苦给你做的,你还浪费?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知不知道好多孩子没饭吃,饿肚子?”孩子又委屈又难过,发展到最后就只能用“哭泣”来宣泄。

虽然家长没有打孩子,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冷暴力吗?后来,扮演“孩子”的那个家长说:“设身处地地想,我们对孩子太苛责了。他是人,他有他的感受。如果总是用我们的感受去替换他的感受,那孩子太可怜了。”

有些冷暴力表现得比较隐形。

比如对孩子的呼唤,不能及时给予反馈。

场景:爸爸正在玩手机,孩子跑来说“爸爸,陪我玩会积木。”爸爸说:“自己玩去,没看爸爸在忙吗?” 不经意的敷衍带来什么后果?但孩子满腔欣喜地渴望父母的陪伴,却只得到不耐烦的回应。长此以往,孩子便被挫败感包围,缺乏自信,感受不到爱与陪伴。

3

最近在看《无问西东》,很多人说沈光耀是一个自由、幸福的人。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跟随父母的指挥棒长大,最终成长为妈宝男。他观影后说,如果自己有一个沈光耀那样的母亲,现在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了。

沈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当初你要到这里来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因为我们希望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这句话放在今天,要秒杀掉多少父母?不强行把孩子留在身边,让他能走遍世界,看尽天下风采,本身就是一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

沈母给孩子极大的精神自由——当沈光耀选择参军、报效国家时,母亲深知战争的残酷吗,从心底里坚决反对。但作为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母亲,她既不逼迫也没有嘶吼,只是轻轻地对儿子说:“你跪下,背家训给我听。”这是极力的克制,也正是这种宽容中的严厉,造就了儿子的成才。

当关爱过剩,就是控制、成为压在肩头沉沉的负担。而遭受冷暴力的人,日后也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自己就变成冷暴力的接棒者。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如果觉得《考上北大才有勇气拉黑父母?家长的冷暴力 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