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考究眼力 步韵作品与原作均不署名 能认出哪首是李商隐原作吗?

考究眼力 步韵作品与原作均不署名 能认出哪首是李商隐原作吗?

时间:2021-08-30 01:42:53

相关推荐

考究眼力 步韵作品与原作均不署名 能认出哪首是李商隐原作吗?

李商隐字义山,唐朝大诗人。名作很多,说起来名气并不比李白、杜甫差多少。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亦多抒写怀抱、感慨身世之篇。

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前人评其诗“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沉博绝丽”(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大体均指其近体而言。而寄慨身世,情调感伤,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尤为其诗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之显著特征。其诗渊源颇广,而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商隐影响尤深。

李商隐七律名篇不少,熟为人知。故不拿出来步韵对比,皆因一眼即可认出。本组七律是从其诗集中随机抽出,虽不是其最出名之作品,也应是其平均水准的近体律诗。无所谓拿其差的七律来练笔摹写问题,并未作特别挑选。

步韵作品中不少地名事物为现实中居所附近,都是真实存在的。另外也未刻意摹古,有些朋友所说的,都是模仿古人没有现代气息。其实这些朋友应该仔细读读,有古代的意象吗?用字稍微雅致,或者偶尔用典,就说模仿古人,这种说法未免贻笑大方。

能做到放到古人诗集里,而难以辨认,而且并非都是古人事物,不也是一种认可?起码,文字像诗词了。首先做到像诗词,然后才能突破,再有自己的东西与风格。故此,步韵练笔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提高文字能力的办法。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芦叶萧萧作响(梢梢,有风声或劲挺貌,吕向注:“梢梢,树枝劲彊无叶之貌。”),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从前曾经是漂泊在外的江南过客,今日第一次成为潼关的关外民。用汉代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诗人自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弘农尉,心情有如杨仆。听思子台边晚风呼呼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行人都己归去,只有芦叶的清音不绝,久久地在荒城中应和着那凄凉的砧声。

本诗首联写时光景物为主,首句为前四后三句式,由芦叶状态而引衬出时光。第二句则顺承而铺陈出诗人目前状况,在漂泊驿路上暂时歇息。颔联则纯粹为描摹过往和心态了,点名为何驿路风尘,如何奔波,颇有沧桑意味。用“曾是”“初为”勾连,从过去到眼前。

颈联转为描摹景物,相对应颔联,也是一前一后对比。上句“风自急”是眼前景,下句“月应沉”是过往景,刚好与颔联掉转。颔联颈联这种写法刚好构成一种回环扣紧呼应,浑然一体,比较少见写法,可以学习。尾联则又转为眼前景物,以“清声”回应前面芦叶,再以荒城夜砧描摹凄凉之心态。以景结则饶多沉郁。

读义山《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后韵:

四十生涯感慨深,隅山犹未豁烦襟。

孤云带晚西江水,丛竹栖幽南国心。

浩荡睦洲归舸急,艰难楚客病身沉。

潮声乍起茶庵月,愁是霜刀梦是砧。

上述是对李义山原作的分析,那么我们步韵来练笔,该当如何去写?首联不做李义山描摹景物,直接以“四十生涯感慨深”切入主旨,点明情感。为什么“感慨深”?以此为引子再进一步拓展“隅山犹未豁烦襟。”,意思是就算是在白水带山中隐居状态也未能抛开烦恼。白水带山是我目前所居住的住所旁边,为江城一风景区。

颔联也与李义山不同,李义山原作为纯粹心态描摹,而这里则以“隅山烦襟”带出眼前景物,写法刚好相反。“孤云带晚西江水,丛竹栖幽南国心。”这联比较工整,景物时间地点都交代得很清楚,并略带情感。“孤云”“栖幽”“南国心”有情感色彩。我们写诗词时候,应注意景物与情感的结合,景是为情铺垫的,所攫取的意象片段也是为情服务的。这一联是很好的范例。

上面的颔联主要写景物,那么颈联须有所变化。“浩荡睦洲归舸急,艰难楚客病身沉。”上句是写山居外远眺西江睦洲情景,下句则回到对自身的感慨上。这也是一种常用手法,上句景物下句情感,与义山的颈联略有不同。义山是景物前后对比,而这里是景情对比。“浩荡”对“艰难”,“归舸急”对“病身沉”,这种对应方法其实可以使一联的内在张力更足。

尾联倒是与义山原作的结构略有相似,都以景物来做结。“潮声乍起茶庵月,愁是霜刀梦是砧。”,潮声是回应上面的西江水,傍晚起潮,明月也东升起来,江边茶庵寺的上空。这是一种能给读者比较具体清晰的意象,略带清空与幽冷。

由这个画面意象带出结句“愁是霜刀梦是砧。”,这句在手法上就相当有意思了,比较特别。将“霜”比喻为“刀”,而再将愁比喻为“霜刀”。两重递进比喻,这还不算完。再把梦比喻为“砧”。“刀”在“砧”上磨,霜(月光)进梦里?愁进梦里?这是多少重的意象重复叠加推进,所以这句蕴含的情感都相当丰富的交织在一起,也有各种矛盾爆发,故张力与余味十足。我们写诗词时可以多借鉴类似手法。也是我这首步韵诗的最大特色之处。

大家读完步韵的这首练笔之作,有何感想?是否感觉写诗不难吧。步韵相对来说,稍微有点难度,其实也是因为在韵脚上有所限制。这首步韵诗的难度也是在于尾联的”砧“字韵脚,因为我们现代人多不用砧这个东西了啊,很少见了。如果这里也来用”捣砧“这个意象,估计会被很多朋友嘲笑,肯定会说用古人的东西,用古人的意象。所以,这里就抛开这个砧字本义,用几个比喻来虚拟化意象,反而可以起到意象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一种技巧,熟能生巧,多想多练然后具有感性思维即可掌握。

那么这首步韵诗作与李义山原作对比如何?如果不说是后人步韵的作品,放到李义山诗集里,你能觉着这不是李义山写的吗?比原作差距有多大?是否步韵之作已经算是一首诗词了,不算是凑字了。朋友们不妨回味。步韵作品里有四个本地地名景物,非古人意象。南国也是南岭,家的所在,西江流过,茶庵旁边。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李义山这首七律也是和人诗作的,主要写赠送宫人入道。神奇华美的“星使”和“绿琼辀”,道观金殿里华贵的九枝灯,玉楼上缥缈的三素云,仿佛真到了神仙世界。然而,入道宫人对自己的命运却感到无可奈何,命运并不由其自身掌握。

首联即写宫人一谪再谪由被选入宫到被遣入道的经历,“星使追还”不过是美其词,什么从仙人降到人间又重返仙宫全是反话正说,“不自由”才是实情。这种正话反说,矛盾对比手法是相当不错的,可以借鉴。而首句的“不自由”和结尾的“恨未休”才是全诗的核心,点出她们在金殿玉楼中精神心灵的无奈。这里不仅描写了入道宫人和韩录事的爱情,也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和坚贞,惋惜了爱情摧折后的悲痛。整体手法上互相回应,结构紧密浑然一体。

颔联和颈联四句具体描写入道宫人的具体生活。看似比较华丽与高冷的景事描写,但何尝不是长年度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和媚独的嫦娥作伴,那样忍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折磨。三素云在《黄庭内景经》有载: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唐代宫人入道完全是皇帝对宫女极为残酷的行为。其为了沽名钓誉,博得不好色的名声,或为节省开支而发放一些宫女,又不许她们自由婚嫁,便强迫她们入道宫,从一个苦海又掉进另一深渊。

诗的结联则以宫人的爱情生活的无限遗恨来叹惋入道宫人悲惨不幸。作者和韩琮开玩笑说,当时若是宫人爱上你,入道以后她格于教规亦唯有埋骨成灰长恨无绝期了。冯浩说:“诗言倘有冶情,则从此绝身埋没,戏录事兼醒原唱。”此说完全符合李商隐的创作实际。

开成二年,诗人作《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亦庄亦谐,与同年韩瞻戏谑打趣,但所述则是严肃的婚姻问题。《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就宫人入道事件表现了作者对年轻女冠的深切同情,揭示了宫廷与道观对女子青春的摧残。诗末虽杂以戏谑,却是离庄于谐,并不轻薄。开成前期,李诗中这些偶露幽默的诗例也有可玩味之处。这种手法是可以的,尾联以相对调侃口气来写沉重话题,避免全诗过于悲痛沉郁,我们创作时可以借鉴,

但李义山本诗尾联这种写法,其实还是略微流于直露浅白了。余味稍少,与他的其他诗不同。我们步韵时也未必一定要用这种手法,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月娥孀

读义山《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后韵:

如果觉得《考究眼力 步韵作品与原作均不署名 能认出哪首是李商隐原作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