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描写水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描写水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时间:2020-04-15 10:34:31

相关推荐

描写水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自然风光,山水,黄河,鹳雀楼

【名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处】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注】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说明】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赏析】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的远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首句写一轮落日西沉,渐渐消失在诗人视野中的景象,这是作者西望天空所见的壮丽景观。次句则写黄河奔腾入海的磅礴之景,作者的视线从天边到地面,由近及远,由西到东,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收纳于整个画面之中,使诗境显得特别宽广辽远,并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诗人称太阳为“白日”,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太阳光辉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但实中有虚。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的情景,句中所写的不过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眼前实景与意中虚景合二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这两句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而又处于瞬息万变之中的动态图画。白日依山而尽,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入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因此,画面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泼美。从写法上看,这两句是正名对:“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对仗极为工整,厚重有力,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再结合最后两句,可以看出,全诗皆对,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流于雕琢呆板。后两句虽然相对,却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是十分成熟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在这里,诗人没有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责任编辑:夏素筝)

如果觉得《描写水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