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控制餐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控制餐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时间:2021-05-14 07:48:38

相关推荐

控制餐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

1餐后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预警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典型病例】

患友老李,前确诊为糖尿病,两年前因血糖控制欠佳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左右。一年前因视物模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提示微血管瘤形成。服用导升明半年后视力仍进一步下降,故行眼部激光治疗。术后两个月视力仍无明显恢复,并在视物时出现“飞蚊症”。就诊当日查餐后2小时血糖为15.6毫摩尔/升,翻阅其门诊病历,三年内血糖检查主要以空腹为主,仅见两张餐后血糖报告,分别为11.9毫摩尔/升和14.2毫摩尔/升。

医生问:“您知道餐后血糖也要经常检查吗?”

老李:“偶尔听说过要查餐后血糖,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如果一个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他可能会紧张,担心发生脑溢血,危及生命。但是,这位老李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5.6毫摩尔/升,他却不太紧张,因为没有感觉到太多的不舒服。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看似健康,等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可致猝死的疾病,对健康存在着巨大威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软刀子杀人”。听我这样描述,老李惊讶得张大了嘴,愣了半天没说话。

回顾老李的病情,不难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服药后视力进一步减退,甚至接受激光治疗后眼病情况仍无明显好转,这关键还是在于他的血糖。主要是餐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而且平时很少检查餐后血糖)。其实,临床研究已证实,在预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餐后血糖的价值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如糖尿病干预研究和巴黎前瞻性研究等均已证实,慢性并发症尤其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而全面控制血糖(包括餐后血糖)能显著降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英国持续近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尽管强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的HbA1c仅仅多降低了0.9%,但是强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在研究第时,强化治疗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及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使其危险性分别降低21%和33%。还可以降低需要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比率,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合作分析(DECODE)研究,随访也观察到无论空腹血糖是多少,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随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上升,测餐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超过空腹血糖。

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到晚餐(或宵夜)后,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共持续约20个小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空腹状态仅仅只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体大部分时候均处于餐后状态。因此,餐后血糖是否控制达标尤为重要。

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更为敏感的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的早期预警。因为,餐后2小时血糖轻微增高但还没有达到超过11.1毫摩尔/升(糖尿病标准)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风险已开始增加。测定餐后血糖可早期确定处于糖尿病危险中的人群,及早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还是延缓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极为重要和必要,一定要时刻警惕“软刀子杀人”。

2餐后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预警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典型病例】

患友老李,前确诊为糖尿病,两年前因血糖控制欠佳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左右。一年前因视物模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提示微血管瘤形成。服用导升明半年后视力仍进一步下降,故行眼部激光治疗。术后两个月视力仍无明显恢复,并在视物时出现“飞蚊症”。就诊当日查餐后2小时血糖为15.6毫摩尔/升,翻阅其门诊病历,三年内血糖检查主要以空腹为主,仅见两张餐后血糖报告,分别为11.9毫摩尔/升和14.2毫摩尔/升。

医生问:“您知道餐后血糖也要经常检查吗?”

老李:“偶尔听说过要查餐后血糖,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如果一个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他可能会紧张,担心发生脑溢血,危及生命。但是,这位老李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5.6毫摩尔/升,他却不太紧张,因为没有感觉到太多的不舒服。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看似健康,等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可致猝死的疾病,对健康存在着巨大威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软刀子杀人”。听我这样描述,老李惊讶得张大了嘴,愣了半天没说话。

回顾老李的病情,不难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服药后视力进一步减退,甚至接受激光治疗后眼病情况仍无明显好转,这关键还是在于他的血糖。主要是餐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而且平时很少检查餐后血糖)。其实,临床研究已证实,在预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餐后血糖的价值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如糖尿病干预研究和巴黎前瞻性研究等均已证实,慢性并发症尤其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而全面控制血糖(包括餐后血糖)能显著降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英国持续近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尽管强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的HbA1c仅仅多降低了0.9%,但是强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在研究第时,强化治疗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及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使其危险性分别降低21%和33%。还可以降低需要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比率,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合作分析(DECODE)研究,随访也观察到无论空腹血糖是多少,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随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上升,测餐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超过空腹血糖。

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到晚餐(或宵夜)后,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共持续约20个小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空腹状态仅仅只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体大部分时候均处于餐后状态。因此,餐后血糖是否控制达标尤为重要。

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更为敏感的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的早期预警。因为,餐后2小时血糖轻微增高但还没有达到超过11.1毫摩尔/升(糖尿病标准)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风险已开始增加。测定餐后血糖可早期确定处于糖尿病危险中的人群,及早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还是延缓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极为重要和必要,一定要时刻警惕“软刀子杀人”。

3餐后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预警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典型病例】

患友老李,前确诊为糖尿病,两年前因血糖控制欠佳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左右。一年前因视物模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提示微血管瘤形成。服用导升明半年后视力仍进一步下降,故行眼部激光治疗。术后两个月视力仍无明显恢复,并在视物时出现“飞蚊症”。就诊当日查餐后2小时血糖为15.6毫摩尔/升,翻阅其门诊病历,三年内血糖检查主要以空腹为主,仅见两张餐后血糖报告,分别为11.9毫摩尔/升和14.2毫摩尔/升。

医生问:“您知道餐后血糖也要经常检查吗?”

老李:“偶尔听说过要查餐后血糖,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如果一个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他可能会紧张,担心发生脑溢血,危及生命。但是,这位老李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5.6毫摩尔/升,他却不太紧张,因为没有感觉到太多的不舒服。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很多患者对此已逐渐适应,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看似健康,等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可致猝死的疾病,对健康存在着巨大威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软刀子杀人”。听我这样描述,老李惊讶得张大了嘴,愣了半天没说话。

回顾老李的病情,不难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服药后视力进一步减退,甚至接受激光治疗后眼病情况仍无明显好转,这关键还是在于他的血糖。主要是餐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而且平时很少检查餐后血糖)。其实,临床研究已证实,在预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餐后血糖的价值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如糖尿病干预研究和巴黎前瞻性研究等均已证实,慢性并发症尤其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而全面控制血糖(包括餐后血糖)能显著降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英国持续近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尽管强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的HbA1c仅仅多降低了0.9%,但是强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在研究第时,强化治疗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及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使其危险性分别降低21%和33%。还可以降低需要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比率,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合作分析(DECODE)研究,随访也观察到无论空腹血糖是多少,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随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上升,测餐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超过空腹血糖。

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到晚餐(或宵夜)后,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共持续约20个小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空腹状态仅仅只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体大部分时候均处于餐后状态。因此,餐后血糖是否控制达标尤为重要。

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更为敏感的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的早期预警。因为,餐后2小时血糖轻微增高但还没有达到超过11.1毫摩尔/升(糖尿病标准)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风险已开始增加。测定餐后血糖可早期确定处于糖尿病危险中的人群,及早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还是延缓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极为重要和必要,一定要时刻警惕“软刀子杀人”。

4餐后高血糖易伴随糖尿病并发症

■ 受访专家: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 李万根

据一些糖尿病患者讲,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有很大的关系,是这样的吗?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李万根教授在接受访问时表示,餐后高血糖是最近若干年才引起重视的,本身餐后血糖测得就少,像美国很多年以来,包括糖尿病的诊断都只是测空腹血糖。由于经济等因素,以前人们觉得空腹血糖高,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对餐后血糖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李万根主任指出,近些年来,医学界逐渐认识到,餐后血糖的高低,或者是血糖的波动大小,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而这个危害主要表现在并发症上的一些作用,分为慢性的和急性的并发症。70-80%的糖尿病人最后致残或者致死,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或者说大血管疾病,例如中风、冠心病等等。现在通常认为,血糖波动越大,餐后血糖高得越明显,得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得了并发症,病人的死亡率就很高。美国、欧洲包括我国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研究都是针对性的,观察是否餐后血糖过高的,并发症就多,这些研究很多,每一个都是从几千几万的人中调查。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做类似的研究,相信过几年,数据出来了,到时候我们国家的情况就更加明确了。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5控制餐后高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大多都患有糖尿病。而晚期糖尿病患者又往往会出现截肢和失明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极大,一旦患上此类疾病则预后较差。发生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随着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如何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措施。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越高,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就越高。为此,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我国糖尿病治疗指南都建议,无论经济情况如何,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已公认,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标志性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会受到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共同影响。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明显增高主要是受其空腹血糖的影响;而其糖化血红蛋白的轻度增高则主要是受其餐后血糖的影响。因此,全面地控制血糖应包括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过去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监测时只检测其空腹血糖和三餐前的血糖,而忽略了其餐后的血糖。这也是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不能达标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是导致其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和死亡的独立因素,其血管内膜的中层厚度会随其餐后2小时的血糖升高而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强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也优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的高血糖之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如此大的危害性其原因可能在于,餐后血糖的增高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患者血糖的波动影响更大。研究表明,与稳定性高血糖相比,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更严重。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可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最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此,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地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

如果觉得《控制餐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