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国医大师李士懋: 解忧失眠的四点思辨方法

国医大师李士懋: 解忧失眠的四点思辨方法

时间:2024-03-23 14:36:08

相关推荐

国医大师李士懋解忧失眠思辨方法概括为四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方法结合了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和现代心理学原理,能够帮助人们有效缓解压力、改善失眠问题。首先,他强调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遵循养生饮食原则,调整作息时间。其次,他提倡适度运,促进身体循环和代谢。其三,他倡导通过心理调节和减压方法来缓解焦虑和压力。最后,他主张通过中医理疗手段来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这种综合医学的方法被认为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抵抗现代社会带来的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品质。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老伴田淑霄教授的陪伴下,将毕身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医事业,他们希望中医学发扬光大、再创辉煌、光耀世界。也为这份希望执着耕耘,呕心沥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领悟与探索,提出并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今且来看这一体系在失眠中的运用。

睡眠对每一个人而言,本是十分重要的,但晚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失眠的你,该如何睡一个好觉?国医大师李士懋辨治失眠有诀窍!

一、他治疗不寐证,总的思辨方法可概括为四点:

1.理论指导:理论渊源来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入领悟经典相关论述,可拓宽思路,指导实践。

2.要胸有全局,通盘分析。

3.辨证时首分虚实。

4.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

国医大师李士懋: 解忧失眠的四点思辨方法

不寐因虚者,包括阴阳气血之虚,病位包括心经自虚及其他脏腑正虚而不能奉养。实者,乃邪扰于心而神不安,其邪包括六淫、七情、不因外因及内生之邪,病位或心经自病,或其他脏腑上扰于心。尚有虚实兼杂者,当辨虚实孰多孰少。

正如景岳所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治疗大法,不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使阴阳相交,自然安泰。倘能知此,则全局在胸,全盘皆活,不囿于一方一法,或几个僵死套路,圆机活法,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众多方子可随手拈来,皆成治不寐之妙方。

二、首分虚实

既然不寐证总的原因不外邪正两端,故辨证时首分虚实。病情简单而典型者,固然好分,但虚实兼夹及不那么典型者,辨之却难,须长期临床磨炼。

三、脉诊为中心辨证论治方法

既然辨证须首分虚实,而虚实之分,要在脉之沉取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作为一个中医,能分清虚实,谈何容易。有两种脉象是很容易混淆的:一种是邪气郁遏太甚,脉见沉迟涩小,状似阴脉,实非阴脉,乃邪实之甚。一种是脉弦大搏指,此为实脉,若过于实大,反是正气内虚,真气外泄,大虚之脉,须四诊合参,仔细斟酌。

医案举隅

徐某,男,22岁,本校学生。

6月9日初诊:寐少已半年,每夜约睡3小时,午休亦睡不着。身躁热,五心烦热。

脉缓滑,舌嫩绛苔白。

证属:痰浊蕴阻,阴阳不交。

法宜:化痰,交通阴阳。

方宗:半夏秫米汤加减。

6月12日二诊:药后已可睡六七小时,中午亦能入睡。因能入睡,精神亦振,身之躁热亦减。脉滑。舌已转红,苔白满布。防其热起,故于上方加黄连。4剂,水煎服。药尽睡眠已正常,学习效率亦提高,甚为高兴。

按:因其脉缓滑,诊为痰阻阴阳不交而不寐,予半夏秫米汤。若依其舌症,身躁热,五心烦热,舌绛,显系阴虚之证,半夏温燥伤阴当为禁忌,宜天王补心丹之类,养阴安神。

若果为阴虚不寐,脉当细数,或阴不制阳而阳浮。但此案脉是缓滑,缓主脾虚有湿,滑脉为痰,故诊为痰浊蕴阻而不寐。何以见躁热、五心烦热?以脉缓滑,知非阴虚,乃痰浊蕴阻,阴阳不交,卫阳游行于外而躁热、五心烦热。痰除,阴阳相交,其热自除。何以舌嫩而绛?嫩乃虚舌,绛乃血运不畅、脾虚痰阻,升降出入失其常度,血运不畅,舌可嫩绛,或红绛而暗,此舌不以热看,因脉无热象。此即余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方法,以脉解症,以脉解舌。

俗皆以五心烦热为阴虚的主症,故临床往往一见五心烦热,即诊为阴虚,而予大量养阴清热之品。阴虚者,固可五心烦热,然必脉细数,舌红绛少苔。但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湿阻阳郁、痰热蕴遏而阳郁、气虚阳郁、阳虚阳郁、瘀血阻塞新血不生而烦热等等,皆可造成五心烦热,不可囿于阴虚之一端,误导后学者。

如果觉得《国医大师李士懋: 解忧失眠的四点思辨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