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外贸做中英文网站 做外贸的国际网站有哪些

外贸做中英文网站 做外贸的国际网站有哪些

时间:2019-09-16 20:44:47

相关推荐

外贸做中英文网站 做外贸的国际网站有哪些

三个好消息,都和中国有关,表明在商业、贸易领域,我们发展势头迅猛、潜力巨大,这必然会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第一个好消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愈发巩固,优势不断扩大。

,我国外贸总额上涨至46462.6亿美元,外贸总额排名第二的美国为38391.83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日本约为1.276万亿美元。

中国不仅外贸总额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在贸易结构上更加合理。比如,,我国商品出口总额为25906.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0556.1亿美元,贸易顺差还是很明显的。美国进口总额24075.45亿美元,出口14316.38亿美元,贸易逆差非常大。通过数据对比,展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好消息,还是和我国对外贸易有关。我国在外贸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现在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值得一提的是,脱离欧盟的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大增,中国代替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贸易伙伴。

根据英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英贸易额达到924亿美元。其中,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量大幅度增加,从第一季度到第一季度,来自中国的进口额增加了65.6%。英国人现在不得不承认,必须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合作才有出路。

第三个好消息,1至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19亿元,同比增长25.7%。

消费品零售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我国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力推广。

6月25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应推动实体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跨界融合,为传统门店和社区小店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人、货、场的精准匹配。在文章中,人民日报专门提到了盒马集市山东济南的自提点小店,指明这就是数字化企业帮助小店完成数字化升级的正确方向,肯定了近场社区电商的模式。一个小店能被人民日报点赞,那么这个小店到底有什么亮点呢?#济南头条#

其实,这个小店的位置比较偏僻,位于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一条胡同的拐角处,面积仅有10来平方米。这个小店的名字叫“丽娟小店”,店主人是一位80后单亲妈妈,她叫单丽娟。这个小店原来经营状况并不好,在接受数字化改造前,灰暗杂乱、又黑又潮是小店留给不少消费者的印象。这样的小店收入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能勉强维持单丽娟母子的日常开支就不错了。

不过,在阿里的帮助下,“丽娟小店”十多天就改造完毕,面积扩大,形象焕然一新,成为街上最亮眼的小店。更为重要的是,小店同时还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单丽娟一直想买生鲜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之前,单丽娟曾几次尝试卖生鲜产品,都没有成功。生鲜产品要量多了,卖不完就会烂掉;要的少,批发市场不愿送。而且,经过层层经销商拿到的生鲜产品价格偏高,街坊邻居都不能接受。

今年3月底,随着MMC旗下盒马集市入驻济南,单丽娟的小店被幸运地选中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现在,借助盒马集市这个数字化平台,“丽娟小店”做到了智能补货、智能选品,而且服务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消费者如果在晚上10点之前下单,第二天中午12点左右就能在小店提货。生鲜产品价格降了,到手又快捿及时,消费者非常满意,单丽娟的生意真的好做多了。#济南身边事#

外贸发展强劲有力,国内消费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形势继续向好,这些好消息都让人非常振奋!

同治十年(1871年)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有史料认为,这是中国近代所签订的所有条约中唯一的一个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签订之后,清朝商人在日本得到了合法地位和权利,可以走出唐人街从事商业交往,并且通商口岸扩展到横滨、长崎、大阪、新泻等8个港口城市。

当时在横滨的中国商人尤其多,1893年,横滨的中国商人有4000多人。时人黄庆澄的《东游日记》中,记述了当时日本的华商分为三帮:一是闽帮,一是粤帮,一是三江帮。其中,以“闽粤人早至,生理较盛;三江帮后来,人数寥寥”。但是,日本政府严禁中国商人进入日本国内地。

值得一说的是,清朝商人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中起过很大作用。据《日本华侨经济》一书描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日本明治二十九年)日本对外输出额的74.2%、输入额的70%几乎都被华商把握。日俄战争之后,清朝商人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清朝人去日本有的为做生意,有的原本并非想去做生意,后来却做起了生意。譬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苏州商人程稼堂,为了避乱以及对于清政府的不信任,举家借经商的名义迁居日本。

还有一个是太平天国起义者的后代广东人冯镜如,流亡日本后,在横滨创办了文经商店,与孙中山关系深厚。

清朝商人到日本做生意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风说书”。200多年的锁国,使得日本相当闭塞,在开国前后,急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根据老传统,他们最先关注中国。日本政府想到了从清朝商人的口中“掏”资料,这些资料中最重要的是“风说书”。

所谓“风说书”是指,日本德川幕府时期规定,在长崎入港的中国商人必须向管理外贸事务的长崎奉行(长崎地方最高官员)报告海外消息,这类报告统称为“风说书”,即“传闻”的意思。中国商人的报告叫“唐风说书”,也叫“清商口单”。

如果清朝商人不配合提供“清商口单”的话,他们进日本港口的贸易就会受到百般责难,甚至遣返,在这种情形之下,清朝商人只能就范。譬如,1840年7月的清朝商人周蔼亭来到日本长崎即以风说书的形式向日本政府描述了中英之间从禁烟交涉到武装冲突的经过;

1841年6月,沈耘谷、王云帆等清朝商人向日本政府汇报了鸦片战争第二年的新动向,并写了书面文件《英夷入寇去定就广风闻》;1852年,清朝商人杨少棠汇报了太平军初期情况,并且,还于1854年冬继续向日本政府书面汇报了太平军起义四年的情况;等等。

应该说,这些“唐风说书”对于日本认识天下大势,了解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实际情况,总结教训,制定自己的治国纲要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不仅要“大资料”,小细节也要。长崎的地方长官还派人向清朝来的商人做调查笔录,内容关乎清朝老百姓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甚至包括洗脸、走路、干活的一切细节,然后还找画工去跟这样清朝商人“聊天”,让他们描述清朝当时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各种器具,然后一一画下来,回去整理、研究。从这些画的记录,以及“聊天”的内容、记录,能体味到日本人搜集情报的耐心、细致以及传统。

为什么要搜集这些东西?日本因为自己封闭了200多年,亟须开放时那种茫然无措而产生的焦虑,或者说是求知渴望,同晚清对于欧美包括宪政在内的种种知识信息需求的迫切,几乎是一个道理。于是,日本很希望了解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日本对于搜集情报的细致入微来看,甲午海战以及二战期间,日本的情报准确性与有效性也就不足为怪了。看来,日本人能把商场当成战场,是有传统的。

转载自《通辽日报》

#历史#

现在很多中国人喝咖啡,这算是西方的文化入侵吗?这只能算文化交流,和文化入侵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国人其实更爱喝茶。看看满大街的奶茶,总不能说它不是茶?!

也别说奶茶是外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往茶里加各种各样东西的时候,欧美人还没喝上茶呢。

其次,是中国首先向其他国家输出了“国饮”而不是反过来。这不用多说了,茶出口和丝织品出口是我国传统外贸出口产业。中英贸易战有花名不说,米粒坚独立战争也靠在波士顿撒茶做信号呢。多好的产品输出宣传啊。

更别提我国茶文化在现在,依然持续不断地影响他国的饮茶习惯。比如中米贸易战导致的珍珠奶茶断货,以至于当地从业者被抗议到要发新闻澄清他们不是在囤积居奇,而是中国产珍珠真的没了。

第三,咖啡全球贸易量在21-度式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中南美洲的主产区产量下降导致的。咖啡主要的销售地是欧萌和北美,中国的消费量很低,最近国内种植量还降低了。

我国21-度预计咖啡进口总量约为24万吨,已经超过咖啡消费总量的一半。主要进口国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其余部分主要由我国云南地区种植生产(我国咖啡也出口)。同时,全球消费总量约为1050万吨,中国消费量估计不足5%。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1979年招收第一届英语专科, 1998年招收第一届英语本科,成功申报日语专业,成功申报翻译专业,成功申报商务英语专业,现有英语、日语、翻译、商务英语等四个本科专业,英语教育和商贸英语两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500余人。

中文名

外国语学院

外文名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专业介绍

英语(师范 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扎实专业知识、娴熟专业技能、高度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品质、深厚人文素质、一定科学素养的专门英语人才,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教育教学职业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和图书情报检索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为高一级学历教育输送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语言学、二语习得、英汉翻译、英语词汇学、高级英语、英语学科教学论、中西文化概论、第二外语等。

毕业授位:达到毕业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在优化传统英语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应现代社会就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且完善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通过教改实验班、“顶岗实习”项目,利用微格教学实训室等,多渠道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师范技能在省内外形成较强竞争力。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也可在外经、外贸、旅游、金融、新闻出版、中外企业及外事部门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

●◎ 英语(非师范 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本专业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及专业方向知识,能在经贸、涉外文秘、外事、教育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实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口语、阅读、语法、初级听力、中级听力、英语写作、现代汉语、高级英语、翻译、高级口译、论文写作、高级口语、经贸英语翻译、旅游英语、商务秘书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算机基础理论、第二外语等以及其它系列选修课。

毕业授位:达到毕业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在优化传统英语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应现代社会就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注重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兼顾语言文化、经贸、商务、旅游、外事等方向的知识传授和素质培养,为毕业生多元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要变成下一个澳大利亚!英商界调转枪口怒斥约翰逊:自寻死路

中国和澳大利亚关系下降之后,大量留澳中学生转场英国。英国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留学。本以为中英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没想到英国对华政策极不稳定,英国干涉中国内政之风一直止不住,最近中英关系又要出现波折。

英国“反华”政客再掀风浪

与大多数欧美国家一样,意识形态上的差别影响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尽管约翰逊对着中国的政策不如特朗普那样极端,但是英国的“反华”势力一直不甘心消沉下去,最近这些人又开始酝酿大动作。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一些议员正推动修正一项脱欧后的贸易修正法案。该法案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与他国人权进行挂钩,人权与经济贸易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是在英国却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最关键的问题是,是否侵犯人权的裁判者竟然是英国的最高法院。该法案曾经被提出过一次,但被否决,没想到这一次又要卷土重来,围绕着这条法案,英国国内争吵不休。

英国“反华”政客遭到围攻

一些英国议员甚至拿北京冬季奥运会说事,企图鼓动约翰逊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发展,但是这种声音遭到来自英国国内的广泛批评。英商界调转枪口怒斥约翰逊这是在自寻死路,因为他们担心软弱无能的约翰逊有可能成为“反华”政客的“急先锋”。

其实,在英国国内英国“反华”政客的做为越来越没有市场,现在连一些英国民众都嘲笑这些“反华”议员,讥讽他们又在梦想中回到了大英帝国时代,妄图发动新一次的“鸦片战争”。但是这种历史已经不可能再次重演,如今的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

英国不要忘记澳大利亚

在英国首相卡梅伦执政时期,中英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双方经贸往来也不断扩大范围,英国还是七国集团中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然而最近中英关系却出现了下滑的局面,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被英国禁止在英国落地,这对中英关系的破坏性是很大的。

澳大利亚破坏和中国的关系以后导致该国外贸经济显著下滑,GDP增长乏力,该国损失惨重。英国不断破坏中英关系的结果,很可能让英国步澳大利亚的后尘,所以英国应该制定一个不干涉中国内政、重点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才有利于英国继续成为日不落帝国。

现在英国正遭遇变异新冠病毒的袭击,经济何时复苏根本无法预期。欧美一些国家与英国面临同样的局面,能够帮助英国使其经济复苏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因此英国应该认清形势,维护好中英关系,不要变成下一个澳大利亚。

部分消息参考:环球时报

#外贸##英国##习惯#

做外贸,不止是要会聊天而已,还要对客户的国家以及行为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中英生活差异!

1.水龙头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我们在国内,自来水是需要烧开才能饮用的。但是英国,乃至欧洲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用水杯接水,直接饮用。

2.水果蔬菜,不用洗直接吃

一般我们的印象是,果蔬都是要仔细清洗,因为有尘土,更担心的是农药的残留,或者农药过量,有的人家还要用特殊的清洗液来清洗,我们国内都是至少要用水清洗干净。

但是,英国不用,欧洲似乎都不需要。这个还是因为欧洲的农作物的喷农药的标准不一样,食品还是相当安全的,一般不用考虑这些。

3.喝冷水

不管是孕妇,还是姨妈期间,又或者是寒冬腊月。英国人都是喝冷水,除非是喝茶,吃饭是热的,一般不喝热水。

4.妖风阵阵,随时下雨

英国是很漂亮的,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自然风景随处即拍是电影画面。但是,它却是个雨国。不是在下雨,就是在下雨的路上,冬天还是妖风阵阵,行路难。所以很多人出门都带伞,不过风大了,伞也是用不了的。

5.星期天,几乎暂停一切商业活动

我们国家星期天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出来消费的好日子,各个商家都会加时营业。但是在英国,整个欧洲,都是星期天不营业。

上海的航运中心的地位是怎么被发现的?

“如果上海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这是今年非常热的一段讲话。

没错,上海是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余年保持全球首位;上海空港通达性亚洲领先,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场运营的航空公司数量超百家,通航全球50个国家的314个通航点;疫情之下,上海机场承担了我国约1/3出入境航班、1/2进出境抗疫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

那么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航运中心的呢?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年前。

183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当时广州是清朝唯一的通商口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派出了一艘“北上考察”船--阿美士德号,为了掩人耳目,这艘船佯装成从印度开出去日本贸易商船,实则进行军事和经济的侦察。

“阿美士德”号船长叫礼士(Caption Rees),船上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职员、化名“胡夏米”的林德赛(Hugh Hamilton Lindsay),他冒充船主;另一个是充当翻译兼医生的传教士的郭士立,郭士立是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穿汉服、说汉语的,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

“阿美士德”号来到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的坐标点,这片出现在望远镜中的荒滩,就是日后东方世界的一个经济中心——上海。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松江府治下的普通小县城,城内生活有30万人。

郭士立发现上海拥有4000艘大小不等的沙船,所谓“沙船”并非运沙石的船只,而是一种特殊的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行驶的船只,船头为方形,吃水浅,速度不快,却是当时上海承接南北贸易主要类型的船只。

在接下来两个星期中,他们穿梭在上海市井小巷之中,观察百姓生活、习俗,了解市场商贸和各种货物行情。 通过这次侦察,林德赛对上海产生了比此前所有西方人都更为透彻的认识,他意识到,南北商船在长江口交汇,上海具有中国贸易中转站的地位,其地位足以使它可以垄断国内贸易。

林德赛不止一次对随行人员感叹:“简直不可思议,像上海这样重要的地方,以前怎么就没被注意呢?”

林德赛也在撰写给英国方面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中,指出上海的地理位置的重江的入海口和东亚主要的商业中心,它的国内贸易远在广州之上。

郭士立在他的《中国沿海三次航行日志》中“上海将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尤其是中国中部诸省的大门”,“这一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特殊优越性”。

这种预见相当有前瞻性,要知道上海滩还非常不起眼,广州才是清朝的外交、外贸中心。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增辟的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四个口岸。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上海开埠后的第二年,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为225万两白银,上海仅17万两白银,还不及广州的十分之一,上海的出口贸易仅为广州的七分之一。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士立和林德赛还是有眼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即1856年,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降为108万两白银,而上海则上升到182万两白银,一举超过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外贸中心。到咸丰二年(1852年)上海的出口贸易已和广州相当了,到咸丰五年变成是广州的两倍。上海取代了广州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地位,而这一地位就此没有动摇过,上海开启了远东第一城之路。

#上海身边事##上海历史##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英国公然违约,取消中国国际电台资格,中方也对BBC强势回击

借助于欧盟的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只是身处欧洲的英国还是美国的帮凶,美国在世界各地发动的局部战争,都有英国的帮助。数年前,英国突然开启了脱欧进程,去年终于脱欧成功,脱欧成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英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但是作为英国的老朋友,美国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英国开始远离中国

拜登新政府上台以后,推出了很多新法令,他表示要改变特朗普的很多错误政策,要让美国真的再一次伟大,在拜登努力下,也许美国在短短4年内就能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下滑。为了沾取利益,英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经常做出一些符合美国政府意愿的事情。

美国近年来一直对中国的新闻传播、人权等事业进行抹黑打击,因此最近英国紧跟美国脚步,也突然取消了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在英国的广播许可。英国表示该媒体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有损于英国的国家利益。这种逻辑毫无依据可言,为了得到获得美国的帮助,英国公然违约,开始破坏中美中英友好关系。

欧盟不会同情英国

英国脱欧谈判一波三折,虽然最后成功脱欧,但是英国的损失也很惨重。首先英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再没有像以前那样顺利,成本、时间加长了,对于农业产品特别是生鲜类食品,很可能因为通关延迟而造成损失严重的损失。

其次近一段时间英国、欧盟双方还因为新冠疫苗的分配供应问题产生了矛盾,尽管英国现在遭遇严重的疫情冲击,经济方面又复苏难度极大,由于欧盟与英国的矛盾越来越多,因此欧盟绝不会同情英国。

而且英国近期又不断破坏中英关系,以国家操控为由取消中国国际电台资格,而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英国的做法会使中英贸易蒙上阴影。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需要借助于外贸的帮助,英国的做法将使英国处于孤立的地位。

英国还有未来吗

英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不但遭遇了第二波疫情,而且发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变异新冠病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这导致新冠疫情传播范围更广,英国伦敦已经开始了长期封城,欧洲已经断开了与英国的航班往来。

变异病毒还可能影响现在已经开始接种疫苗的效果,英国面临着极大的抗疫压力,此时英国与欧盟、中国的关系现在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而美国自顾不暇,也帮不上英国,英国的未来真是不敢想象。

据环球网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BBC出手,宣布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一些西方国家总是缺少主心骨,每当美国抹黑攻击中国的时候,这些国家就出来帮腔,以为美国是对的,或者说以为这样做能从美国那里获得好处。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英不断破坏中英关系的后果肯定是极其严重的。

部分消息参考:人民网

中国商人(买办)居然集体倾力资助英国打败拿破仑?从各国马甲“东印度公司”说起。

184月4日,拿破仑第一次退位。

消息传到广州,广东十三行的潘有度闻讯,欣喜若狂,当即赋诗一首:

“廿年角胜日论兵,望断遐方结好盟。海水不扬依画日,玉门春到自输平。”

17世纪后期,广州通商,全国外贸集中于广州一地。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官许垄断权,广州十三行迅速崛起,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最早在广州建立第一家外国商馆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国及荷兰的公鸡会商人向伊丽莎白一世申请建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获皇家许可状,拥有印度贸易特权并可代表英国国家。东印度公司的倡议创建者,是英国著名的海盗商人詹姆斯·兰开斯特,以及英国黎凡特公司的商业间谍拉尔夫·菲奇。其背后是伦敦金融城的犹太商人。

1682年10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卡罗莱娜号”商船奉命来华,企图在广州设立商馆,但未获成功。

1759 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犹太商人是国际公鸡会成员,他们登陆后举行庆贺集会(有据可考中国最早记录)。

1767年,美生会(梅森,MASON,公鸡会)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地点广州。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和军队大量涌入,公鸡会随之在中国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步建立,并向内陆扩展。最早是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其后是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

18世纪末,经过债务危机和越南骚扰,曾经繁盛的广州十三行只剩8家,其中以“同文行潘有度、广利行卢观恒、怡和行伍秉鉴、义成行叶上林”四家最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中,中英贸易占到70%以上。广州十三行与外商做生意,人手一本英语小册子《鬼话》。

1801年,伍秉鉴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

伍秉鉴20多岁时,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他不仅在家里教孩子学英语,就连家里的老太太都会时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来。

这些商人不仅学英语,还对欧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潘有度写过《西洋杂咏》,为使商品更加吸引客户,还在瓷器上印上欧洲城堡、公主王子、西洋名画等各种图案。他不知道灰姑娘的故事是抄袭《酉阳杂俎》,不知道所谓的王子与公主在“千村之国”的欧洲就是村长家的存在。

他们膜拜的眼神里,盛满了向往、追随、恭顺与崇敬,巴不得与其利益捆绑。

实际上,十三行的不少行商就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下创办的,包括伍秉鉴的怡和行。

1799年拿破仑战争爆发以来,广州四大家族希望英国取胜,给予其较大支持。以往中英贸易,十三行只接受现金交易,但在战争背景下,四大家族带头打破惯例,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用支票交易,以减轻英国压力。十三行还向广东海关申请减少外商税收,直接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1807年7月,第四次反法同盟结束,法国对英国封锁更严,为了避免战败后资不抵债,同文行关门歇业。

同年,为了防止卢家脱逃,伍秉鉴将侄女许配给卢文锦,两家结成姻亲。

由于怡和行创办发展得益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鼎力支持,同时自己也是该公司大股东,所以伍秉鉴不惜身家性命,提供大量资金以供这家公司使用。

截止18,广州十三行总共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资金75万两,其中伍秉鉴的怡和行55万两,一家就占到73%。怡和行则一跃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全球的最大债权人(后来,在犹大的游说下,该马甲被放弃,欠下的巨债?还用还么?)。

当拿破仑财力逐渐枯竭时,英国却依然能拿到广州的白银和商品,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巨。

18,拿破仑远征俄国,心力交瘁的卢观恒去世,享年66岁。

一场拿破仑战争,居然熬走了广东四大行中的三个:义成行和同文行解散,广利行卢观恒去世。

18,拿破仑兵败俄国。184月,拿破仑退位,怡和行一超独大。

后来,伍秉鉴成为世界首富。

一位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

怡和行从事的贸易只是卖茶叶吗?

不。

这些贸易占比不大,只是块遮羞布而已。它积累财富的方式是里应外合、贩卖鸦片。然后,再把巨量财富转移至海外。

历史轮回,惊人相似。

不曾想百年过去,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历史##头条历史##历史有知识##历史真相官##历史冷知识##知识分享##财经##在头条看世界#

研究明朝一晚上,才发现这10条冷知识!

1、在明朝,如果发现老婆、老公出轨,根据《大明律》规定,处死他们不定罪。

2、明代天顺年间北京曾有一次声势浩大的“扫黄”行动,当时有一种类似“家庭娱乐城”一样的会所,民间风气奢淫,最后抓获的娼妓、老板、军民、官员有的发配边疆,有的仗八十,有的发配给驻军单身军人为妻。

3、明朝的科举制对外国开放,当时有三位高丽友人金涛、朴实、柳伯儒来参加科举,其中金涛考中进士,被授予安丘县县丞一职,不过后来他们三人因为不会说中国话,决定回高丽,此时朝廷还给这三人赏了一笔钱,派船送他们回去。

4、嘉靖皇帝崇尚道家,给自己封了“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的称号,一共35个字。

5、明朝宫内设有“猫儿房”,专门用于养猫,猫儿房中大约有300-400人左右。

6、在明朝“买房”不用担心质量问题,明朝要求每块砖上都刻上“开发商”名字。

7、朝鲜国名是朱元璋赐的,在明朝灭亡后,朝鲜继续使用崇祯年号,累计使用了265年。

8、洪武年间,所有人出门必须戴帽子。

9、“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是朱元璋说的,孙中山可以说是明朝的铁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还去祭拜了明孝陵。

10、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1986年访中时曾说:“我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曾写信给中国万历皇帝,希望中国皇帝考虑发展中英贸易。不过,特使在出使时发生了不幸,船在开往中国的路上遇到了风暴,这封信始终没有送到。”这封信在1978年被打捞了上来,保存于外贸部。

如果觉得《外贸做中英文网站 做外贸的国际网站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