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谨防孩子患上“甜食病”

谨防孩子患上“甜食病”

时间:2022-03-25 09:02:01

相关推荐

谨防孩子患上“甜食病”

直击婴儿10大常见疾病娇小玲珑的婴儿,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宝贝儿。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咳嗽流涕的,小爸小妈们更是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怎么办?上医院?吃药

1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指导

新生儿由于带有母亲先天遗传给宝宝的各种抗体,所以对于各种疾病的侵袭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不宜感染疾病。关于新生儿常出现的黄疸、无毒性红斑等病,都没有大碍,多数可以自愈。个别病症严重的宝宝,可以咨询医生处理。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一般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我国南方高于北方,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大部分在出生第3日出现,最早为第2日,迟者第五日出现。表现为皮肤渐渐发黄,从颈部渐波及躯干。它最高是出生后的4、5天,以后会渐渐消退。6天后皮肤就会渐渐变白。

生理性黄疸能自愈,多喂糖水可加快黄疸的消退,不必治疗。如果超过6天仍未自愈,应立即就医并且检查可能的原因。

无毒性红斑:在出生10天左右时,多数新生儿脸上都易出现红斑。看起来有些脏脏的。一般只要小儿食欲、活动力如前,就没有大碍,到了3、4个月就会消失,用清洁温水洗洗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无毒性红斑和婴儿湿疹最好不要用消毒药水及偏方,因为新生儿皮肤又细又薄又嫩,经不住外物的刺激。

2直击婴儿10大常见疾病(图)

直击婴儿10大常见疾病

娇小玲珑的婴儿,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宝贝儿。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咳嗽流涕的,小爸小妈们更是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怎么办?上医院?吃药?挂瓶……

其实,有时候宝宝的稍许不适,真没必要如此大张旗鼓,惊吓了宝宝不说,还会让宝宝在一次次的用药、一次次的挂瓶中提升了病菌的耐药性,降低了肌体的免疫力,这对调理宝宝的健康体质有害无益。

那么宝贝第一年里的高发疾病有哪些?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什么情况可在家里做适当护理……希望两位医学专家在本期特别专题的坐诊,能帮助新手爸妈自如应对“宝贝麻烦”,轻松养育“健康小超人”!

PART1 新生儿黄疸

1-1宝宝麻烦

豆豆是过了预产期出生的,刚生下来的时候还白白嫩嫩的,这才过了几天,皮肤就开始发黄了,尤其是脸部皮肤最为明显。豆豆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1-2医生解析

这种情况属生理性黄疸。黄疸是指因血液中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及巩膜(白眼球)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在出生后第2―3日出现黄疸,第4―6日最重,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健全,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10―14日消退。早产儿可以延至21日后消退。

病理性黄疸 表现为患儿出生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且持续不退,尿布被尿液染成黄色,黄疸进行性加深,会伴有脓疱疹、大便色泽变淡。婴儿还会出现拒奶、少哭、少动、呕吐、精神委靡等症状。

1-3发病几率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可高达50―60%,其中多数是生理性的,约1/3为病理性黄疸。

1-4病程

一般为1―2周。

1-5家庭护理

•对于生理性黄疸儿倡导母乳喂养;

•多带宝宝晒晒太阳;

•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黄染程度和大便的颜色。

1-6立刻就医(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刻就医)

•黄疸出现脓疱疹;

•喂养困难;

•黄染进行加深;

•嗜睡、尖叫、大便呈灰白色

1-7医生必问(请在就诊前有所观察和准备)

•黄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宝宝大便是什么颜色?

•宝宝有没有嗜睡、喂养困难、呼吸窘迫和抽搐的现象?

1-8西医建议

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用手指按压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用手指按压手足掌也出现黄染就是重度黄疸。并请反复多次察看黄疸是否有加重,中度以上的黄疸且加重现象迅速的新生儿一定要及时就医。

1-9中医建议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抚触有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作用。通过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抚摩确实能促进新生儿的排便,缩短胎便排出的时间。抚触方法按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顺序的正规国际抚触标准法进行。抚触时间为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均在新生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连续5天。

1-10最新发布:新型婴儿黄疸检测设备获得批准

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名为“贝利切克”的黄疸分析仪,用于无创性诊断和监测患儿的黄疸。这一分析仪采用生物光电技术,分析由婴儿额部反射回来的光线,减少足跟采血的次数,结果可在1分钟之内即可知晓。这一黄疸分析仪提供的结果,不受婴儿体重、孕龄及性别的影响,保证了准确性,同时也使接触每一个婴儿的测量点都是清洁的。

3水痘的护理

对水痘的护理:吃的东西要相对易消化,不要吃油腻的东西,经常用温开水漱口。疱疹破了很容易感染,要注意防止水痘的继发感染。内衣要天天换,而且换下来的衣服用开水泡,在阳光下曝晒。出水痘期间如果有体温明显升高,就应该注意孩子已经有了继发感染,应及时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否则容易转为其他的疾病,如败血症等。

4新生儿头发问题的揭密(图)

新生儿头发问题的揭密

出生后的宝宝头发稀疏,过了一阵后还出现掉发现象,这可不得了!难道小小的BABY就已经面临中年秃顶的危机了吗?

头号问题1:胎垢

·何谓胎垢

婴儿刚出生时,在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是皮肤和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黄白色物质,称为“胎垢”。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不洗头,时间一长,头皮的脂溢性分泌物加上灰尘聚集在一起后成的。

·解决方法

父母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擦拭局部,或用药膏涂抹在宝宝头皮上,再将浸湿的纱布敷在头上。第一天暂时不要动,第二天再用小梳子轻轻梳头发,或是用纱布轻轻擦拭,痂皮就会脱落,然后用婴儿专用洗发水加温开水处理即可。切记不可用梳子使劲梳,这样很容易弄破宝宝头皮,造成感染,如果胎垢很厚,可重复上述做法2~3次。老人们通常认为胎垢不能揭去,否则容易生病,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头号问题2:掉发

·在妈妈肚子里就掉发

头发的多少大部分跟遗传有关系,和妈妈怀孕时的营养摄取关系不是很大。大部分新生儿除了发质细软之外,再就是还有发缘前后都较低的现象,这样也会让宝宝的头发看起来比较少。其实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头发就会脱落了,并非是出生之后才会脱落的。

妈妈怀孕大约5个月时,胎儿的头发就会依照生理循环开始由前往后脱落,到了7个月左右时才又开始慢慢长出来。所以宝宝出生时头发可能并不少,之后却开始慢慢掉落,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掉发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出生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生理性的由前往后的掉发,有时也会因为家族遗传、体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掉发速度。可能是前面掉得很快,后面长得很慢,所以看上去宝宝好像是秃顶了,其实这只是生理性落发的特征之一,家长不必太过紧张。

一般来说新生儿换发的现象并不明显,这样的现象在1岁半之后会稳定下来。头发的新陈代谢在宝宝1岁半后,速度会慢慢趋于缓和。因此,新生儿掉发主要是生理性的。

·新生儿掉的头发和“胎毛”有何不同

胎儿时期全身不仅头上长满胎毛,全身也都覆盖着胎毛。在20周时胎毛是最明显、最多的时候,接着就会慢慢掉落。胎毛跟头发是不一样的,出生后的新生儿不一定有胎毛,但是一定有头发。

·正常掉发和病理掉发

新生儿掉发是生理性的正常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在经过医师详细解释后都能了解,也就不会太过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新生儿掉发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治疗方面,并不需要特别处理。

除了掉发的问题,家长们还要注意宝宝头发的颜色和发质,例如,黄种人大多数是黑头发,若新生儿出生时头发是白色、金色等其他颜色,或是家里大部分人都是直发,而新生儿却是卷发时,就必须特别注意了。

皮肤上的问题也要提高警惕,例如,皮肤颜色不正常,或是宝宝出生后没有头发、眉毛、体温过高或是有发烧等现象,都可能有遗传性疾病的问题,如先天性的外胚层发育不良等。因为人体的毛发和皮肤是经由外胚层发育出来的,所以皮肤和毛发若有不正常的现象,就有可能是发育出了问题。此外,先天性代谢疾病也会影响新生儿头发生长的颜色和品质,所以宝宝的头顶大事,爸妈可要好好注意了!

·常见掉发和枕部落发

枕部落发就是后脑勺骨头突出的地方,由左到右,横的一圈掉头发,其他部分则不明显。以前认为可能是因为婴儿平躺睡觉时,与枕头摩擦而产生落发,其实最主要是因为生理性的落发(属于正常的生长循环现象),再加上婴儿若是平躺,头会左右摇摆,自然会对原本就脆弱的后脑勺头发产生伤害,造成落发,这就是所谓的“枕部落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1岁半后就会稳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也无需过度担心。

5新生儿听力筛检为什么重要

新生儿先天性双侧重度感音性听障之发生率约为1/1000,如果加上中轻度或单侧性听障,则发生率高达3/1000,这样的数字就医学观点看来显示先天性听障应属常见疾病,比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机率1/3000-1/4000)还多。

不过,和其它很多先天性疾病一样,不借助现代科技,先天性听障的早期诊断是很不容易的。

根据统计,重度听障诊断出来的年纪平均为一岁半,中、轻度听障则为3岁半至4岁,都已错过语言学习之关键时期。因为婴幼儿听语发展之黄金时段是在3岁以前,刚出生的婴儿,其外围的耳蜗虽已发育完整,但大脑听觉中枢是在出生后,不断受环境的声音刺激,才得以发育完成。换言之,3岁以后人脑的可塑性逐渐变差,大脑中原先被设计用于听力、语言的细胞逐渐转变成其它用途,故此时要再让它恢复原有的听语功能,就相当困难。而这3年当中,又以前6个月之听力对听语之正常发展最重要。

一般说来,听障儿若能在6个月以前给予诊断与治疗,其将来在语言和身心方面都可以达到正常程度的发展;反之,若迟至6个月后才被诊断出来,将会造成语言和社交技巧上的明显迟缓;若3岁以后才开始矫正,将造成永久性中枢听觉发展异常。

人类幼儿期(0~3岁)的听觉经验会影响认知的发展、语言技巧的学习和抽象观念的了解,此期亦是各项学习、发展的关键期。但根据国外有关听障儿的统计资料,听障儿常在2-3岁时才开始被父母怀疑,以致许多听障幼儿错过了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努力将听障儿发现的年龄提早至1岁以内,以便及早进行必要的矫治及复健,开发经济有效的听力筛检方法实有其必要性。

发达国家从1950年便开始发展大规模的听力筛检,那时使用行为观察听检法(BOA;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但所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至1970年代后听性脑干反应(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成功地应用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上,使检查的方法和效果大为改进。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检查颇为费时,不适合进行全面性的听力筛检,遂逐渐以"听障高危险群"新生儿为筛检对象。这种方法只需检查10﹪的新生儿,即可筛检出一半左右的新生儿,被认为是具可行性,且符合经济效益的筛检方法。

许多证据显示,早期诊断出听力障碍早作处理,对于听障儿童往后能否正确的发音、语言及教育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听力在出生后的初期6个月,对于以后正常说话及口语之言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3-4个月大前就鉴别出有听障,对问题的处理较理想,但事实上不易做到,即使是欧美对听障儿童的福利极为重视的国家,目前的计划也只能期望在21世纪以前能做到对听障儿鉴别诊断的年龄,能提早到平均不超过12个月大。

目前根据美国1999小儿科医学会Policy statement及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的建议,希望可将听障的辨认提早至出生后3个月内以及复健治疗年龄提早至出生后6个月以内。 早期听语复健对双侧性听障尤其重要2.3,在欧美先进国家,大多数医院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检列入常规检查。

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听力筛检,最好是在出院前完成,针对未通过初步筛检者,必须做进一步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查4-6;紧接着,新生儿听力协会在1994年建议所有听障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被诊断出来,而且需在6个月大之前接受听能复健4。综上所述,足见新生儿之听力筛检是有其必要性的,尤其是对所谓听障高危险群之新生儿,听力筛检是一定要作的。

最后要提醒父母新生儿时期听力筛检正常,并不表示孩子从此听力绝对正常,因为有很多听障是渐进性的,也有许多后天因素会使原本正常的小孩变为听障,如中耳炎、脑膜炎,所以还是要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对声音的反应、对语言的了解,语言的发展以及是否有任何不寻常的举止,如左边来的声音反而转向右边去找,听电话一定只用一边耳朵听…等,如果有的话,必须即早请教专家。

如果觉得《谨防孩子患上“甜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