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宝宝发烧慎打针

宝宝发烧慎打针

时间:2020-08-15 09:29:31

相关推荐

宝宝发烧慎打针

给宝宝过早盲目地服用止痛片,会影响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给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造成困难。

1宝宝不宜乱服止痛药

当宝宝身体某一部位出现疼痛时,妈妈总是习惯性地让其吃些止痛药。殊不知,身体的许多tulaoshi疼痛特别是头部、胸部、腹部疼痛,极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脑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等,特别是突发性的剧痛或逐渐恶化的疼痛,更需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让医生有针对性做进一步的检查,有利于早日确诊。如果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说可以暂时缓解宝宝的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影响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给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造成困难。

1.不要让宝宝长期服用止痛药

有的宝宝头痛,妈妈就让其吃去痛片或头痛粉,长期服用极易产生依赖性,还容易伤及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尿血等不良反应。所以,对市售的非处方药口服止痛药,需服用时也应听从医生和药师的指导。

2.服用止痛药要看对象

使用止痛药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服用止痛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自己的健康。

如今市售的许多止痛药,尽管商品名各异,但含的化学成分很多有交叉或者完全相同。一旦买回看似名称不同的止痛药,其实却是一种相同成分的药,如果混用,在无形中加大了剂量,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用药前定要听从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

如果宝宝要服用止痛药,妈妈一定要让其多喝水。

服药期间,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白开水,既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药物析出结晶沉淀,淤堵肾小管而损害肾脏,又能增加尿量,帮助身体尽快把药物毒素排出去。

2宝宝发烧慎打针

宝宝一发烧,妈妈就着急。为了将宝宝的体温降下来,妈妈总是抱宝宝去医院打针。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向家长和医生建议.儿童发烧,不要随意打针。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反应,当宝宝腋下温度超过38.5°C或肛温超过39°C,且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

为宝宝进行退热治疗时,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夏天应将室温降至25°C左右,确保宝宝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

其次,根据发热的程度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材料制成的药片,如泰诺林等。这类药物有明显的解热镇静作用,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药效可持续4小时。另外,还有高效退热药,像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口服退热药,如美林等。这类药的特点是对高热患儿起效快,退热维持时间长,可降低宝宝严重感染时机体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

之所以不提倡发烧打针,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不良反应比较大。注射后宝宝可能大量出汗,容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宝宝,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或者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宝宝发烧时要慎打针,应先弄清楚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

3宝宝腹泻不宜乱服止泻药

腹泻是宝宝极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有些妈妈一旦发现宝宝腹泻后,总是急于给宝宝服用止泻药和消化药,这种做法对宝宝而言有害无利。

1.宝宝生理性腹泻不宜用药

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宝宝极易患上宝宝生理性腹泻,大便稀薄,每日4~6次,多者可达10余次,常在喂奶后排便。然而,腹泻的宝宝精神愉快,tulaoshi反应良好,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增加,大便化验无异常。如果宝宝属于这种情况的腹泻,妈妈急着给宝宝服药,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对宝宝的身体不利。

2.查明病因才用药

如果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腹泻,也不能随便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是一种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人体通过排便可以把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有利于病因的消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腹泻是种保护性机制。如用了止泻药,会使肠蠕动减少,细菌、毒素在体内吸收增加,容易引起中毒。

针对宝宝腹泻,要采取对症疗法,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应积极予以治疗,如果属于宝宝生理性腹泻,就不必用药。

tips:

宝宝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如果觉得《宝宝发烧慎打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