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国“三无”科学家用中医献礼世界 85岁获诺贝尔 齐名爱因斯坦

中国“三无”科学家用中医献礼世界 85岁获诺贝尔 齐名爱因斯坦

时间:2019-09-18 11:59:14

相关推荐

中国“三无”科学家用中医献礼世界 85岁获诺贝尔 齐名爱因斯坦

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会令你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垂垂老矣、风烛残年、鸡皮鹤发、颐养天年……

一切可用的形容词皆勾勒出一个光辉已逝的老者形象,然而芸芸众生间总有鹤立鸡群之人,科学家屠呦呦女士便是个中翘楚。

或许读者对于她的印象仍停留在的10月5日,屠呦呦以抗击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瑞典卡洛琳医学院所颁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诺贝尔医学奖领域有所建树,国人无不欢欣雀跃。

而在1月14日,这位低调朴实的老人又悄无声息间走入大众的视野,这一次是源于1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所发起的“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的票选活动,与计算机之父图灵、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相比肩的,赫然正是屠呦呦。

她没有院士头衔,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甚至连在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资格都有限,被人们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却以杰出的医学贡献跻身榜单,成为了唯一入选的亚洲面孔,也是唯一一位尚在人世的候选人。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屠呦呦的盛名,盛名之下的她又是如何情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屠呦呦的一生。

一、少年立志,妙手仁心

屠呦呦人生的高光时刻似乎直到她85岁以后才姗姗来迟,但是这份人生的华光离不开她年少的志向与积累,所谓厚积薄发便是如此,少年时的屠呦呦同样有着丰富而充满异彩的人生经历。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普通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小女儿,父母自是爱得如珠如玉,翻遍书籍典册,要为爱女取一个好名字,最终父亲择定了《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就此而生,似乎也暗示着屠呦呦与青蒿素间紧密的联系。或许父亲取名时只是作为一个美好的祝愿,但更为屠呦呦传奇的成就增添了几分惹人遐思的诗意浪漫色彩。

天资聪颖的屠呦呦并没能一帆风顺地长大成才,在她16岁那年,不幸被肺结核侵蚀,这在如今并不算重症的疾病在当时却对人体健康有着摧毁性的力量,死亡率极高,也就是从前人们闻之而色变的“痨病”。但屠呦呦仍是幸运的,尚可算作是殷实的家境成为了治疗她的病体的坚实后盾,在各种治疗法的多方挺进下,仍然耗费了足足两年时间方才完全治愈。

历经大难的屠呦呦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正是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与主张的时候,因此这场疾病也对于她人生定位的改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治病期间所眼见的病人的身心折磨、医生的重要作用、病痛对于个人与家庭的打击无不触动着屠呦呦的情肠,因此,时年18岁的她立志长大后从医,悬壶济世,救世人于水火。

这个同时具备天赋与勤奋的女孩向着遥远的目标开始了漫长的跋涉,并顺利地实现了梦想的第一步,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药学,毕业后进入了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工作。或许屠呦呦自己也没想到,当年所立下的小小志向,使自己一步步走向了拯救万民的道路。

二、忘我研究,以身试药

要说到屠呦呦与青蒿素结缘,则源起于半个世纪前,上世纪60年代,疟疾肆虐于全球,这种在中国俗称打摆子、冷热病的疾病,轻则发热、倦怠、头痛欲裂、呕吐不止,重则引起癫痫发作、昏迷死亡。

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死神之镰”,全球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美国筛选数十万个化合物而毫无寸进,越南则同时陷入战争与疟疾的两面夹击,数十万人命悬一线,全国乃至全球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面对如此境况,不堪重负的越南主席向我国请求支援,我国同样做尽努力,尽管筛选中草药及化合物一共四万余种,离成功仍然遥遥无期。

正是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出国留学经历,没有院士头衔,相比于医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分量无疑是稍显单薄的,但畏难情绪从未出现在她的心中,“没有行不行的问题,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这便是屠呦呦的研发决心。

当中国对抗疟疾的523项目启动之时,作为课题组组长的屠呦呦便一心扑入艰巨任务之中,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带领一批优秀的研究员通过翻阅中医药古籍、走访资深中医的方式收集编辑了包含64个药方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然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未能降低研发的难度,整整四年时间,有关于防治疟疾的研究毫无寸进,以药理研发而论,极其正常,以个人忍耐而论,投入百分百热情却如此回报,这无疑是枯燥、挫败的一段岁月,但屠呦呦丝毫不以为意,而是继续以东晋的古方青蒿对疟进行研究,调整温度进行提取,终于在1971年得到了抑制率100%的成品。

然而此时团队又面临着无实验对象的问题,此前的实验一直在动物身上进行,贸然与病人试药风险极强,屠呦呦在此刻毅然站出,以身试药,在这样大无畏的精神与锲而不舍的研发精神之下,青蒿素终于成功问世,这种价格低廉的药品在广大贫困地区同样得以实用,数百万的性命得到了保障。

三、盛名之下,初心依旧

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她顿时声名鹊起,各家媒体开始争相采访,盛赞连连。

屠呦呦获奖

然而面对如此盛名,屠呦呦却始终不改初心,“获否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获奖也证明我们的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但并不是借来拿来就能用。像青蒿素这样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

在她看来,获奖只是对于中国中医药学的一个肯定,而不是对于她个人的褒奖,科研道路道阻且长。她推掉了大部分的媒体采访,转而又投入了有关于青蒿素耐药性的研究,并再获成就。

屠呦呦李廷钊

不卑不亢是对于屠呦呦人生态度的最好定义,领奖台上10分钟的荣耀,是台下50年的艰辛换取而来,研制青蒿素期间,她的两个女儿年纪尚小,但高压的工作无法使她同时兼顾照料家庭的重任,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将大女儿寄宿,而小女儿送往父母家,直到小女儿3岁,青蒿素研制告一段落,她才迫不及待回家看女儿。

而在有记忆以来从未见过母亲的女儿却连连后退,不肯亲近,这对于屠呦呦而言无疑是人生一大遗憾,而在试药期间,丈夫李廷钊始终难以忘记屠呦呦每次回家后身上浓烈的酒精味,最终导致肝中毒,这是何其无私的付出!

盛名之下,宠辱不惊,屠呦呦的一生恰如木心笔下的《从前慢》,一辈子只专注于一项事业,为其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这样的时光仿佛无比缓慢,高光时刻也缓然而至,但却是对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实现。

一株生长于深山野林的草药,被这位老者从史册典籍中挖掘而出,成为了救数百万人于水火的灵丹妙药,这是何等奇妙的事,又是何其灿烂的屠呦呦的一生。

文/扒拉文史

如果觉得《中国“三无”科学家用中医献礼世界 85岁获诺贝尔 齐名爱因斯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