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古代文人墨客都爱隐居 来看看隐居生活真的有诗有酒有远方吗?

古代文人墨客都爱隐居 来看看隐居生活真的有诗有酒有远方吗?

时间:2023-02-18 15:45:13

相关推荐

古代文人墨客都爱隐居 来看看隐居生活真的有诗有酒有远方吗?

隐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退居乡里或乡野,深居不肯出仕。或指出世,不关注世俗之事的生活。大家在初高中的学习中一定了解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隐居生活的故事,像我们所熟知的鬼谷子、陶渊明、“竹溪六逸”都是隐居生活的才子文人,终南山、桃花源、富春江、太行山、武当山等等都是著名的隐居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把中国古代隐士分为十种,完全归隐、仕而后隐、半仕半隐、忽仕忽隐、隐于庙堂、似隐实假、名隐实官、以隐求仕、无奈而隐、真隐而仕。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算看淡名和利、向往田园生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事种种花种种菜。与世无争,不会为票子、车子、房子而苦恼,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首先我们讲讲广为人知的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的实录。他生活的状态,其实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综合各种情况下,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我们所认为的他一定是住的图一这种房子,但其实是住的是图二这种房子。

世上流传最广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对官场。对亲朋就怎么样都可以折了,为了一碗饭都是要折的。由于不工作,又不打算产粮食,他上顿不接下顿是经常的,因此经常要去要饭,雅称“乞食”。

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这就是一种心态,是本性如此,像喝酒、旅行这种事,更要关照心灵。其实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自己几斤几两自己知道,不懂文学的就叫酒鬼,懂文学的就叫诗仙。所以现在很多人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释放,去学习古人隐居或者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以为这样就和陶渊明和李白他们的精神世界离得近了,其实你只是离他们的缺点更近了。

陶渊明的后半生享受着山水之乐,被后世尊称为:“靖节先生”。这样不慕名利,有气节、有骨气的名士,又有几个人能不佩服呢?真正的人生赢家也不过如此吧!

如果觉得《古代文人墨客都爱隐居 来看看隐居生活真的有诗有酒有远方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