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不要错过给孩子立规矩的机会 用这五种方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

不要错过给孩子立规矩的机会 用这五种方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

时间:2022-11-20 13:56:06

相关推荐

不要错过给孩子立规矩的机会 用这五种方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

导语:孩子某些行为给你造成困扰时,有些父母会以权威的口气命令她们不许这么做,或者一生气抡起工具就是一顿打。儿童第一次感受到规则是来自于父母对他们言行的约束,他们会明白什么是允许去做,什么事不能做。

每位父母对于儿童的言行,心里都有自己衡量评判的标准,当他们作出不符合他们标准的行为时,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果不是,就可以给他们树立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一、罚他们抄字帖

临摹字帖可以锻炼人的专注力,一手好字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好活动。有些孩子静不下来,特别调皮。我们日常能在家多准备一些字帖,小朋友犯错的时候,就安排他们必须写完比平时多的量才能进行其它活动。写的量可以根据孩子大小和接受能力来安排。字帖临摹既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提高审美意趣。

二、安排比平时更多的家务作为惩罚

平日适当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有助于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会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而且会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就安排比平时多的家务活,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可以明白父母平日做家务的艰辛。懂得换位思考的同时,也能体会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感。

三、以运动的形式惩罚他们

小朋友运动的好处很多,长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我们可以选择平板支撑或者跑步的方式,这两项运动比较累,不仅能起到惩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身体。

当然,赏罚分明才能构成完整的规矩系统。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行为和品质,要以身作则,才能给他们一个努力的目标。当他们表现号的时候,给他们送上惊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

四、设立处罚的范围

家里制定一个专门进行处罚的范围,比如罚站。处罚孩子的时候除了父母避免其他人的参与,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握处罚的时间,5分钟以内为好。家长在一旁给他们计时,把惩罚也进行得有仪式感,引起孩子的重视。

处罚开始后,孩子只能呆在指定区域内知道处罚结束,半途离开的话就重新开始计时。这个时间段内孩子如果出现撒娇耍泼的行为,不要心软妥协,也不要理他。

处罚结束后,及时去安抚一下他们,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清楚自己错误的地方在哪儿,下次就不会轻易地犯同一个错误了。

3~6岁是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教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才能循序渐进地帮孩子改掉坏习惯。父母可以借助故事绘本工具,因为故事绘本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捷径。更容易让孩子有代入感。

我家孩子最喜欢看的就是全套绘本——《培养好习惯,情绪管理绘本》,全书10册, 带有精美的插画,图片和故事非常匹配,孩子即便不会看字,也能看图读懂故事。

整套书共有10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让孩子在无形中就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十本书分为十个主题,通过有趣的文字和吸引人的插画,能够牢牢抓住孩子的内心

全套10册,仅需59元,平均一本只要5.9元,也就是一顿早餐的钱,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让孩子养成好的人格修养。

儿童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绘本2~8岁孩子养成好习惯故事(全10册)¥59.9度小店月销480购买

五、不答应她们提出的某些要求

孩子看到心爱的玩具,经常会向我们提出想要的请求。我们经常会承诺他,只要你怎样,就可以奖励给你。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不轻易满足,到后面我们的管教更加吃力。但是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

像本来和她约好去动物园,她又不吃饭或者是闹脾气,就可以以取消出行的权利作为惩罚。不吃饭就饿一顿也,后面在吃饭这次的行程也取消了,并让他们明白罚因,反思自己的做法。再根据今后的表现,恢复出行的权利也可以适当进行奖励。这样的惩罚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会让他丧失一些喜爱的东西,以后就不会再肆意妄为了。

总结:管教孩子的办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就是要赏罚分明,给他们建立一套规矩体系。奖励能让他们充满激情积极地面对困难,惩罚可以约束他们的言行,避免作出冲动错误的事。只打骂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太简单粗暴,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用更智慧的办法和孩子相处,走进他们的内心,陪伴他们成长,相处得更加愉快。

如果觉得《不要错过给孩子立规矩的机会 用这五种方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