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宠爱》成功的背后 是当代社会的群体性孤独

《宠爱》成功的背后 是当代社会的群体性孤独

时间:2019-05-13 16:51:47

相关推荐

《宠爱》成功的背后 是当代社会的群体性孤独

文/牧遥

由徐峥监制,杨子导演的电影《宠爱》票房已达6.6亿,这是一部由六个小故事组成的小成本、小清新电影,拍摄时间仅仅半年左右,口碑反响很高,豆瓣评分也有6.1分。从制作时间、成本与市场反馈综合来看,《宠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这里不得不佩服徐峥,他的商业眼光真厉害,对市场的洞察能力绝对是一针见血,他的每一次投资都很成功,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成功的演员。

总体来说,《宠爱》这部电影的成功满足了当下社会的三个条件:

1、社会太残酷,与人相处难免会有隔膜,而与宠物相处却能相互取暖,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能与宠物的相处之道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2、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单身一族。在宠物身上,他们找到了安全感、归属感。

3、“被宠爱”是当今社会最难求的美好,而这个市场需求很空缺。人与人之间已经无法得到平衡,尤其是爱的层次上更难得到寄托。在孤独面前,谁都一样公平。为此,宠物市场的需求就越来越受关注,而《宠爱》这部电影恰好满足了孤独人群的正面需求,并且宠物就是孤独人群的精神支柱。

由《宠爱》这部电影可以唤醒社会对动物的关爱,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小动物、领养小动物,在给予小动物家的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精神之家。最后引导我们做到爱动物、爱世界、爱自己、爱家人。这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处模式。

《宠爱》最大的体现价值观就是“动物与人类的相处模式”,包括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和谐、融洽、陪伴等,而引发这个模式的前因就是孤独群体。孤独,并不是孤单一人的轻描淡写,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失落与社会群体之间的断层。

蒋勋《孤独六讲》一书中提到的孤独有: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他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所以,真正懂得孤独的人都是饱满的。

既然孤独是饱满的,那么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种孤独,则都需要得到满足,而当这种孤独无法得到饱满层次的时候,那么自我精神领域里则需要提供满足于孤独的元素。

由此,我们可以借蒋勋先生对孤独的含义来理解当代社会群体的孤独,当代社会的孤独是什么样的孤独?这类孤独的群体都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孤独?

一、孤独群体持续增长,孤独经济随之诞生。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

2)、2月份,智联招聘联合珍爱网调研并发布了《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职场人中,68.33%处于单身状态。

其中,海口的单身率最高,87.5%职场人是单身;福州以单身率75.93%稳坐第三位;厦门以单身率67.07%排在第23位。

3)、3月智联招聘发布的《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白领婚姻状况中“未婚且单身”占比最高,为40.18%。其中,男生白领的单身比例略高于女性,为43.04%;女性单身比例为38.59%。

4)、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也显示,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半亿,且孤独人口多分布于高薪职业,其中金融、互联网IT、教育位居前三。

5)、人口出生再创新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这是自1952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以上数据表明,社会人口结构已出现了变化,那么需求层次随之变化。如今单身人口变多,则出生率降低,老龄化随之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就会形成一大批孤独群体。为此,孤独经济诞生。

二、孤独群体多数选择与宠物相伴,宠物经济是孤独经济的主要代表。

据狗民网发布的《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18.50%。-五年内行业市场规模翻了2倍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从宠物类别看,宠物犬消费市场规模为1244亿元,同比增长17.80%;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780亿元,同比增长19.6%,从增速上看,宠物猫消费增速超过宠物犬消费。

全国城镇宠物犬只数为5503万只,比增长8.2%。从宠物种类来看,宠物猫只数为4412万只,比增长8.6%;宠物狗数量为5503万只,比增长8.2%。

宠物单只年消费为5016元,同比增长15%。从宠物类别来看,狗的消费要大于猫的消费,每只狗年消费金额为5580元,而每只猫年消费金额为4311元。在消费结构中,宠物食品是整个宠物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达61.4%,较增长9.2%。

注意:以上数据,还不包括爱心人士为流浪猫狗付出的时间与金钱。所以,宠物是孤独群体主动消费最多的因素。

所以,《宠爱》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抓住了孤独群体的主观精神需求,他们在电影上找到了情欲和语言孤独的共鸣与共情,为此,他们乐于消费,并且会主动口碑相传身边的朋友去选择观看这部电影。由孤独群体带动了宠物经济,最后宠物经济带动了《宠爱》的电影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商业闭环,最后将由宠物爱好者在无形的快乐中实现自动买单。

三、《宠爱》电影中的孤独,正是当下社会群体性的主要孤独。

当代社会的孤独级别,你占了几级?

为什么当今社会的孤独感会越来越重?我们按照社会群体划分三个群体:

1、老年群体的孤独:

没有工作后的无聊感、子女不再身边的空虚感、同龄的亲朋好友离世的哀伤感、与社会脱节的失落感、肌体衰老带来的痛苦感以及等等其他的外在因素。

这些因素都慢慢地剥离了老年人的幸福感,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他们失去了社会劳动力,害怕被社会抛弃,更害怕给子女带来麻烦,他们的群体活动也只有小部分,尤其是在社会高科技的不断驱逐下,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会大大降低,为此,他们就会慢慢地感觉融合不进社会,在披上无助的孤独感后,他们只能一昧地陈旧下去。

这个时候,对于老人来说,宠物是最好的伙伴。养一只猫猫狗狗,除了对子女的厚爱之外,生活状态也会完全不一样,他们心中有了期待,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有了陪伴,心中的孤独就会被填满,久而久之,老人的孤独则不再是失落,而是幸福。

虽然《宠爱》电影没有老年人的故事,但在六个故事的叙述中早已表明老年人的生活同样需要我们关爱。因为,年轻人都会感到孤独失落,而当我们老了之后,不就更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吗?所以,电影虽然是主打年轻观众,但是却有着由年轻孤独引导思考至老年孤独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宠爱》电影的含义之一。

2、已婚群体的孤独:

这类群体的孤独感通常来自于家庭与工作压力。家庭是否和睦跟他们密切相关,家庭因素包括了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夫妻关系、父母关系、亲戚朋友等人际关系;工作因素包括了工作压力、出差/加班时长、业务收入关系、同事/领导关系等外在不可控因素的关系。

这些因素由于长时间无法解决,就会逐渐产生各种矛盾,暴发矛盾是已婚群体最大化的无助的孤独感。

社会压力普遍化,这种情况下是没有谁会愿意与人述说,也没有人会愿意过多倾听的,慢慢地就会形成沟通障碍。为了打破沟通障碍,在没有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时,宠物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和沟通桥梁,从而宠物成了化解矛盾最有效果的良药。

正如《宠爱》电影中,高铭是离异者,女儿高萌萌随着母在美国生活,由于长期独居,女儿就买了一只宠物猫给父亲高铭,之后女儿想把猫(安吉拉)带回美国,然后父亲高铭因为失去知道失去的痛苦,他们已经相依为命了,所以并不愿意猫咪离开自己。

这里,深刻演绎了一个孤独的灵魂需要一个充满爱的灵魂所包围,而这只猫咪就承担了这一角色,并且他们的相处模式很友好,你不嫌我,我不弃你。最后,通过猫咪的传递也让他们懂得了亲情之间无比珍贵的爱。

所以,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往往就是沟通障碍。子女与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最要的角色,只要沟通有了桥梁,矛盾就会不攻自破。

而对于工作压力而言,宠物则是给予了我们归属感,往往在工作中无论有多累多辛苦,只要回家见到永远温暖如初的猫猫狗狗,一天的疲惫与不快就会烟消云散。由工作带来的无处安放的情绪,往往与人之间是很难得到化解的,而在与宠物相处时却能轻易解开。正是因为宠物给予心灵上最大的归宿感,而这个归宿感也恰好填满了缺失的孤独感。

《宠爱》电影的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宠物亦是家人,温暖相伴,心则安放,心若安放,到哪都是家。

3、青年群体的孤独:

青年群体是最大的孤独群体,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数量。他们多数是单身且独居,但这不代表恋爱群体或社交圈广的群体就没有孤独感。据调查,目前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表示在最近的一个月体验过孤独。

为何青年群体的孤独感如此之重?

因为他们时常感到在社会生活中缺失了某样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了很多因素,其中个体因素中的社交因素、工作因素、家庭因素、结婚因素、恋爱因素等,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种种不可控因素,比如物价因素、房屋因素、医疗保险、事故因素等等,这些双重环境的压力下,让青年群体感到了无所适从。

为此,当下社会环境就诞生了金钱观念。金钱制度则有两大原则:1是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是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

所以,金钱为王成了当下青年最迫切的形势。从而,适得其反。他们忽略了除去金钱之外的珍贵东西,失去了心中的那份爱。这种孤独感常常会令他们放弃社交,而独守自我空间。最后,自我对抗孤独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事。

比如电影中,陈乐云双眼失明,从此失去了光明,这对于他来说,是金钱无法治愈的绝望的孤独。这种情况下,金钱已失效,唯有靠助自我或借助外在因素激发自我重生系统的来维持生活信念。所以,为了让他重获新生,好友江楠则把自己的爱犬小札训练成导盲犬,用来帮助陈乐云重拾生活信念。虽然这里有不专业的嫌疑,但电影的出发点则是友情无价,宠物无价。

再比如电影中,李响和曲飞飞是一对恋人,由于李响养了一只宠物猪,而飞飞不喜欢猪,知道后非常反感,一度要闹翻。最后,曲飞飞接纳了宠物猪,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是买不了爱情的,只有真心真诚才能得到真爱。而电影的含义也传递了爱情与宠物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并且还深刻引导了观众要学会接纳另一伴喜欢的宠物,在接纳的同时,也是学会了爱。

又如电影中,郭麒麟和巴顿两个孤单的灵魂,因为满满的真心而逐渐靠近,成为了这座城市里对方唯一的温暖。“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郭麒麟的这句台词就是道出了真正孤独者所需要的饱满感,因为无论是什么物体,陪伴才是最长情的爱。

最后,《宠爱》电影在传递着三个价值观:

1、爱都是相互之间包容、理解、付出。2、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爱是当今社会最难能可贵的宝物,爱是世界的精神之柱。

所以,《宠爱》电影的背后其实就是当今社会的孤独,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孤独,但无论是何种孤独,当心灵有了温暖的关怀,孤独就会得到满足。从此,孤独不再是恶性肿瘤,而是灵丹妙药。

如果觉得《《宠爱》成功的背后 是当代社会的群体性孤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