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这个时期的官员 他们根本不敢吃“路边摊” 一旦嘴馋后果很严重

这个时期的官员 他们根本不敢吃“路边摊” 一旦嘴馋后果很严重

时间:2021-11-18 12:27:17

相关推荐

这个时期的官员 他们根本不敢吃“路边摊” 一旦嘴馋后果很严重

货字在传统使用中本身就有替代人的称呼作用。但一般为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如:蠢货;货头;二货;货色,多为蔑称。

“吃货”,在传统和当下也随各地历史文化和方言发音有着各种解释。吃货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军》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时采用了“吃货”一词。“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是,它却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

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使得许多中国民间美食为人所知,无数“吃货”每天舔屏饱腹,可见对美食的执着。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所衍生出的中国文化更是璀璨夺目,《舌尖上的中国》向世人展示我国悠久的美食文化,以“色、香、味”为角度,深度解析每一道美食所蕴含的古老文化。

而美食文化背后,则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世人常说,美女配英雄,美食配“吃货”,古往今来,“吃货”常有,可是。你听过因吃断送前程的嘛?今天我们便以此为切入点,梦回唐朝,穿越古今,带大家了解唐朝的那些美食与“吃货”。

回到八世纪70年代的长安城,这天刚凌晨五点,天色还未亮起,长安街头已经有小贩开始摆摊,迎接一天的忙碌。因时值隆冬,凌晨的空气寒气凛然,街道上除了商贩鲜少有百姓经过,就在这时,国相刘晏的车驾自远处缓缓而来。在唐朝做宰相虽然风光,但相应的,规矩也挺多,其中,就要求中高级官员清晨就要到朝廷上班。

刘晏每天四点起床洗刷,便朝皇宫赶去,此刻他坐在马车内,睡眼惺忪,不时侧在一旁,偷偷打个盹儿。“嗯?什么味道?”经过街道旁一处小贩时,刘晏立刻被闻到的香味吸引了,顿时睡意全无。作为一个对吃颇为执着的人,很快,他便按捺不住。下车后,他发现这香味来自一家饼店,卖的是胡饼,据说,是从西域传过来的。

看着那刚出炉热气腾腾的胡饼,刘晏忍不住。堂堂唐朝宰相,竟然,被路边胡饼给吸引,而且,还哈喇子乱流,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落人笑话。幸好,当时的刘晏在马车上,周围并无他人看到。眼看着胡饼近在咫尺,可是,在唐朝又官民有别,作为宰相自然不能丢了朝廷颜面。因此,他吩咐下人去买了几个胡饼。

刚出炉的胡饼,温度很高,抓着不免烫手。刘晏便用袖子包住,当即不顾形象的大口嚼咽,没一会便弄得满嘴饼渣子。到了朝上,刘晏还不忘给其他大臣说起此事,连称此饼:“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呐。”此故事来自于《刘宾客嘉话录》,乃是根据诗人刘禹锡平常侃天内容汇编而成,作者是韦绚。

刘禹锡我们都知道,唐代的大诗人,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存在捏造之说,因此,这个故事还是比较可信的。那么,这个胡饼到底是靠什么魔力,竟然能让一个宰相为之倾心?

《唐语林》中便对胡饼的做法有详细记载:首先,准备羊肉一斤,均匀切成大小相同的肉片,厚度自己掌握即可。而后,将肉片铺与麦粉之上,在隔层中放入椒和豆豉生味,再用酥油浇灌,放入火炉蒸烤。待到五成熟时,便可取出。此刻的胡饼表面酥油发亮,麦香、豆香、羊肉味丝丝入鼻,任何人都难以招架。

作为“吃货”,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刘晏吃路边摊,虽然失了身份,但是好在尝到了美食。可是接下来这位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武则天时代,朝中有一个叫做张衡的官员,乃是朝廷四品官职,也算得上中级官员了。而且,据说朝廷最近将要提拔人才,他最有希望升到三品官职。为此,张衡在这段时间内可谓是行事小心,不敢犯下任何错误防止给朝廷留下坏的印象。

然而,千防万防还是出事了,而且,还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一件事上。那天张衡退朝回家,经过街道旁边一家蒸饼店时,恰好遇到蒸饼出炉,那散发而来的香味让他有些欲罢不能。本来一早上朝也没吃饭,此刻美食摆在眼前,肚子顿时咕咕直叫。“不行,我是朝廷命官,又怎能丢了身份与小贩交易呢。”张衡如是想着,内心更是做着激烈的思想争斗。

“哎呀,不管了,我饿的不行了,先尝一下再说。”终于,吃欲战胜了理智,张衡在这一刻彻底把那些朝廷颜面、国家体统抛在一旁,坐在小店内,狼吞虎咽起来。张衡一边吃,一边在内心安慰着自己:“哼,不就是几个蒸饼嘛,又不是贪赃枉法,不会对我的前程产生影响的。”很快,几个蒸饼全部被他解决掉,张衡心满意足的拍了拍饱腹,便骑马离开。

此刻,他还不知道这件事会为他带来什么不利影响,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吃几个饼朝廷不会在意。如果,没人在街上认出他,或许,张衡还真的没事,可是,偏偏不巧,就是有百姓认出了这么一个“四品大官”。结果可想而知,朝廷大员在路边啃蒸饼的事情快速的传遍长安城,唐朝专门负责纠正风气的御史,认为:张衡此举败坏朝廷命官形象,随即,便向武则天告状。

武则天得知后,也觉得他挺丢人的,堂堂朝廷四品命官,竟然,放下身份去吃路边摊,这让朝廷威严何在。当即下令彻查张衡,流外出身,不许进入三品。就因为这件事,张衡成了编外干部,而且永久没有晋升的空间,至此可以说他仕途已断。要知道唐朝的宰相也就三品,可想而知,他错过了多大的机会。我相信如果让张衡重来一次,他就算饿死也不会再吃蒸饼了吧。

在唐朝还有一位将军,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倒是记载了他的烹饪经历。

据悉,这位将军也是个“吃货”,为了方便品尝美食,自己开了一家饭馆,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在他眼中,天下就没有不能吃的东西,像马鞍上的旧垫子呀、箭壶呀等等,到了他手上,去厨房加工一番,就是地道美食,而且,还真的是能吃无害。能想象的到,这位将军一定非常得意自己的创意,或许还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鲜美可口的马鞍垫子和箭壶。

那个时候的马鞍垫子叫做“障泥”,与箭壶一样,都是用熊皮或鹿皮做的,所以,能吃自然算不得奇怪。不过,这种做法已经失传,请各位读者小伙伴们不要亲自尝试哦。

《北梦琐言》记载,唐朝灭亡不久,有个官员叫赵雄武,此人是一位清官,做官很干净,做食物也干净美味。赵雄武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美食家,擅长烹制大饼,人送外号“赵大饼”。他做饭时的帮手高达十几人,但最多打打下手,真正负责厨艺的,还是他本人。之所以要这么多人,是因为赵雄武凡事都要尽善尽美,做饭也一样。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每次做饭必然都要山珍海味、各色菜肴应有尽有,比之一些王侯家宴都要豪华。而他所擅长的大饼更是一绝,每张大饼至少需要三斗面粉为料,膨化成型后,体积能媲美几间房屋。阵势是有了,关键是好不好吃呢。据说:像皇族举行大型宴会时,都要买他的大饼,不仅因为分量足够,最重要的是味道诱人,宾客们对此赞口不绝。

上文说到,政界和军界的人都进入到厨师行业,下面再说一个官员家属进入餐饮界的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有个人叫马周,别的不会干,就只会喝酒。但是,喝酒误事,得罪了地方不少官员,马周觉得在地方待不下去了,便进京混日子。后来,在一家馅饼店认识一位女老板,女老板觉得马周还挺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一个叫做常何的将军,至此,马周成了将军秘书。

随后,凭借着自己的机灵,马周迅速脱颖而出,引起唐太宗的赏识,官封“国防部长”,可谓是咸鱼大翻身。当上“国防部长”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感恩馅饼店的女老板,两人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起,最后,马周娶了这位姑娘,然后,这家馅饼店也迅速走红,在长安饮食街名噪一时。其实,早在马周之前,这家馅饼店就小有名气,许多各地名士都曾慕名而来。

要不女老板又怎会认识常何将军呢,人脉就是这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

“吃货”不分群体,皇帝也不可避免。历史上的唐玄宗也是对吃情有独钟,据记载,他特别喜欢吃鹿血煎鹿肠,官方叫法为“热洛河”,每次与大臣共酒时,唐玄宗都会将此菜分享他人,还专门赐给安禄山和大将哥舒翰吃。

唐宣宗则喜爱吃游牧部落的乳酪饼,并称之为“银饼”,有次他在太液池避暑,将此饼赏给随行的翰林学士韦澳和孙宏二人,一同享用。但是,韦澳生活中对这种油腻食物非常抵触,皇命难违,只能强吃硬咽,结果,肠胃起了不良反应。

更为要命的是,太液池本就为避暑之地,凉气逼人,外部却温度极高,结果,两位大臣适应不了不同的温度,连续腹泻了两天,果真是圣恩消受不起。

唐敬宗亦如此,不仅自己爱吃,还要带着随从一起吃,结果,把整个皇家卫队都养成了“吃货”。每次皇家卫队完成任务后,最喜欢的就是吃,尤其喜欢吃鸡鹅。当时的市场价格是两三千钱一只鹅,派人到市场上按人头数买鹅,用火去毛,又去内脏,往里面填上肉和糯米饭,用五味调和。

别以为是把鹅直接烹饪,还得杀一只羊,也去毛,用火燎干净,再去肠胃,把鹅放羊身体里,至于每只羊放多少只鹅,未交代。 缝好羊皮后,烧烤,“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一熟,马上去掉羊,取出里面的鹅,用手捧着吃,羊肉却不吃,大概是味道已经渗透到鹅肉上去了,这道菜的名称如今听起来很洋气:“浑羊殁忽”。

吃货们看到这里千万别流口水呀。

参考资料:

『《水淹七军》、《北梦琐言》、《刘宾客嘉话录》』

如果觉得《这个时期的官员 他们根本不敢吃“路边摊” 一旦嘴馋后果很严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