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赋能文旅产业 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赋能文旅产业 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时间:2022-05-07 02:45:15

相关推荐

“赋能文旅产业 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寻找文旅产业引爆点 ——“赋能文旅产业 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编者按

9月21日上午,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赋能文旅产业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这是一场整合了内蒙古自治区文旅产业资源,集结了来自全国旅游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以文化为内核,以资本为动能,以创意与科技为双翼,具有多维整合作用的文旅融合发展论坛。

与会专家从国家政策、大数据支撑、具体经验等不同角度分享智慧成果,畅谈经验思考,给内蒙古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只是起点,产业落地才是未来。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内蒙古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意向签约仪式,推动论坛成果转化利用、文旅项目真正落地。

最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与会专家、学者授予“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顾问”证书,这些业界大咖正式成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

让我们一同来分享,智库专家们的智慧。

——编者

创艺至尚展厅现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寅东 摄

9月21日上午,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赋能文旅产业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共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业态、新发展,共同为内蒙古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联八省,外接俄蒙,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独特,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把丰厚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生产力,转化为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这是摆在内蒙古文旅产业面前的一道课题。

市民在“创艺至尚”展厅观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寅东 摄

什么是文旅融合?怎样融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文旅融合内涵丰富,角度多样,关键要看融合的目标和动力,民生需求是根本出发点、立足点,是动力源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副秘书长、研究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中心主任陈伟认为,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重叠交叉的部分并不是太多,旅游围绕文化做文章还有很大空间。

部分参展漫画作品。 (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提供)

“文化旅游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文旅融合要坚持双效合一原则,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以旅游为传播带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场景、全链条的融合互动发展模式。”陈伟说。

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大数据告诉我们——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底气十足。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副研究员何琼峰带来长期监测的丰富数据。“从数据上来看,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文化体验已成为本地生活和异地旅游的重要组成,全年旅游经济预期相对乐观、后劲可期。”

国内旅游人数将达60.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5.6万亿元。

圆桌对话:《高铁时代的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磊 摄

如此巨大的行业蛋糕,内蒙古是否有实力去分割?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马蜂窝旅游网、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期间,华北地区目的地旅游热度涨幅排名表中,内蒙古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

热词搜索、停留时间、人均花费等一系列数据,无疑给了内蒙古文旅产业谋划大文章、施展大作为的底气!

参展作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哈丹宝力格 摄

文章布局谋篇,破题是关键。

当前,旅游的主体、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数据上来看,青年人主导的散客化、去中心化、‘小确幸’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旅游新需求的创造者和引领者,个性化、体验性、定制旅游受到青睐。”何琼峰说,“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场赛事、一个网红,甚而一声感叹、一句流行语… …都可能成为旅游的引爆点。”

参展学生在展示版画印刷过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哈丹宝力格 摄

打造旅游引爆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着丰富的经验。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执行主编、编辑总监岑伯宁说,“《国家地理》一方面从无到有、创造目的地IP,一方面通过挖掘已有路线和规划未知的路线,用‘国家地理线路’赋予旅途以独特的文化意义,并通过‘设置话题、扩大传播,持久宣传’的战术,从线上、线下全方位地宣传推广IP。”

年底,伴随张呼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内蒙古将迎来“高铁时代”。对内蒙古文旅产业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高铁开通对内蒙古文旅产业而言,是把双刃剑。内蒙古,特别是呼市,如果你不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不朝着旅游目的地这个体系去走,不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新元素,还是以原先的以景区为重来推动,那么内蒙古、呼市只会沦为高铁线路上的一个节点。”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说。

市民在参观漫画作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哈丹宝力格 摄

高铁开通,带来了大量游客,如何把客源留住,这是关键。

驯鹿旅行创始人赵京铭认为,高铁这个“大交通”会带来更多年轻个性化的游客,他们更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针对年轻客群,要开发更加细化的“吃住行游购娱”资源,相较于核心景区而言,这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要用更加清晰便捷的“小交通”把他们输送到这些“毛细血管”中。

“民宿可能是一个具象的、有趣的抓手。”潮宿创始人林璐说。林璐认为,很多年轻游客会冲着一家有特色的民宿而去一个城市,民宿如今也成为年轻人就业、流动的新契机。开发民宿可以带来巨大旅游收益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城市更新和城乡融合发展。

参展作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哈丹宝力格 摄

“出游方式、旅游方式的改变,倒逼文旅产业要以消费者的体验为核心进行服务设计,推出个性场景化的旅游服务项目。这是微观的、具体的项目集成,从宏观角度,我们更要去考虑平台的建设与国家对接。”陈伟说。

文化旅游融合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推进期,预计未来1-2年政策会密集出台,对于地方而言,这也是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关键期。

陈伟认为,内蒙古应该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盯紧潜在国内外市场,利用自身禀赋优势,超前布局,科学规划,构建统一平台,树立开放创新思维,独树一帜,跨域发展。

张辉建议,“要根据自身特点,适应新的旅游形态,把内蒙古打造成以交通为核心的移动旅游目的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倩)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如果觉得《“赋能文旅产业 共筑亮丽北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侧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