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传世书法欣赏:魏晋南北朝(三)

传世书法欣赏:魏晋南北朝(三)

时间:2021-12-13 04:55:24

相关推荐

传世书法欣赏:魏晋南北朝(三)

谢安《中郎帖》

谢安(3—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此贴又名《八月五日贴》,作品左边可见南宋高宗“德寿”小玺。根据此幅作品的印玺及纸、墨判断,当属南宋绍兴御书院所临摹的古贴。米芾有《谢帖赞》云:“山林妙寄,岩廓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王羲之历史上被称为“书圣”,书法好那是公认的。而王氏子孙由于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书法都颇得家传,大多都是所处时代的书法名家。而真正能达到王羲之这个高度的,或者说能有所突破的,只有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他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鸭头丸帖》这幅作品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行笔精熟,笔画遒劲灵动。从墨迹上看“笔锋入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故”字起笔是侧锋,“头”、“不”等字与上一字相连,所以是逆锋起笔,而如“明、君”等字则以顿笔和藏锋起笔。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如第一行“明当必”,第二行的“集当与”笔画连绵,而“佳、明”,“与、君”等字之间重新起笔,调整笔锋,但暗中相呼应,断连结合使章法上疏密得当,布局灵活。全贴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布局上行距较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处处有法、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行草书精品。

《中秋贴》为宋代米芾据王献之《十二月割贴》的不完全临本。此贴笔迹流畅,情驰神纵,有若风行雨散,润色花开。米芾是“二王”的继承者和精鉴家,他评价王献之书法:“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此贴字体端丽,潇洒秀劲,舒爽多姿,字字神奕,墨彩飞动,出入羲之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除流传的王献之的《洛神赋》外,其他贴多是行草书,此贴前两行楷行相杂,末行最后“献之再拜”四字一笔直下,气韵天成。本帖应是王献之“破体”的代表作。

王献之《洛神赋》

王献之《洛神赋》

历史相传王献之喜欢写《洛神赋》,写过不止一本,可惜传世稀少。宋贾似道所获者十三行,视为至宝,刻于石上,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王献之以前的钟王楷书,均取横势,略带隶意,而此贴字形已变为纵势,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作品。

此贴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历来释文至多二十九字。帖中笔法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其妍美流便之书风,比其父王羲之更有过之。

《疖肿帖》是《万岁通天帖》中一种。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武则天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万岁通天帖》唐摹本,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流传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遭遇两次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前后钤有唐宋间诸旧藏印。

启功在《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认为:“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后来都亡佚不传,只剩石刻拓本。”“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

此二帖均为《万岁通天帖》中作品。王荟,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第六子。王荟恰虚守静,不竞荣利,承家学,善行书。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并云:“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名法护,琅邪临沂人。王羲之族侄,以辞翰著称,擅行草,《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伯远帖》是王珣的一通信札,也是传世晋人墨迹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迹。行笔出入顿挫,锋棱俱在,笔笔有浓淡变化,后笔过搭前笔处毫锋重迭,笔顺天成,绝无顿滞痕迹。落简挥毫,字字顾盼,尽得优游俊朗之风神。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此贴为《万岁通天帖》中作品,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王僧虔(426-485),琅邪临沂人,为王羲之的四世族孙,王导的五世孙。南朝齐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少即擅书,深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在书法理论上有一定建树。与羲之父子相比,他的书法没有太大突破,此贴为他最著名的作品。

赵荣宗妻-韩氏墓表

高昌建昌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砖,墨书。墓砖有刻字填朱和直接墨书或朱书两类,直接书写的要在砖面涂刷一层粉垩,使砖面平滑易写,粉垩吸水较强,使得墨书的提按顿挫、浓淡燥润历历在目。

田绍贤墓表

高昌建昌五年(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墓砖,墨书。北朝后期的墓志书法峭历,而此表和《赵荣宗妻韩氏墓表》则以趋于圆美。墓文与佛经的书写都应该工整、郑重。但佛经的要求更高,于是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形成了有特色的“经生体”,这是二者的差异。

令狐天恩墓表

高昌延昌十一年(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墓砖,墨书。此贴书法得北魏《高贞碑》筋骨,又得《马鸣寺碑》用笔之法,书者功力深厚,如此妙笔神韵,就算在石经洞中的万卷写经也难遇见。

张买得墓表

高昌延昌十五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墓砖,墨书。写经一般画乌丝栏,写碑志有界格,每行字数相等。而高昌砖有界格和无界格两种。无界格时,楷书兼有行书笔意,短长俯仰,参差错落。本表即是如此,灵秀健拔,与《张猛龙碑》有相同笔趣。

如果觉得《传世书法欣赏:魏晋南北朝(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