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区域丨甘肃庆阳:革命老区脱贫有实招

区域丨甘肃庆阳:革命老区脱贫有实招

时间:2024-06-04 16:57:04

相关推荐

区域丨甘肃庆阳:革命老区脱贫有实招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程小旭 ■仲瑞

甘肃庆阳是国务院批复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所涉重要区域。以庆阳华池县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并见证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庆阳这片红色热土上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在庆阳市实地采访时了解到,该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抵制高价彩礼、培育富民产业、实施“一户一策”、开办脱贫攻坚讲习所等切实有效的举措,树立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和“扶贫不扶懒”的鲜明导向,教育引导群众消除“精神贫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从而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庆阳市共有36个贫困村、7.0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一户一策”为脱贫开“药方”

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庆阳市为54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致辞祝福,市长朱涛致证婚词,市委副书记周普生主持婚礼。如此高规格的集体婚礼,旨在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天价彩礼,减轻农民负担。因婚致贫、返贫一直是过去几年在庆阳农村的常事,“天价彩礼”事件曾被央视曝光。为此,庆阳市把婚俗改革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内容。

针对因病、因婚、因学致贫,庆阳市通过深入开展“一户一策”工作,迅速找出贫困“病因”,为贫困户整理“病历”,并开出“药方”。争取让每个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户一策”使帮扶干部心中有数、贫困农户心中有底,有效实现了扶贫措施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村村民刘红燕家中,庄子洼村党支部书记金万锋向记者介绍了为她家“量身定做”的“一户一策”巩固提升方案,详细记录了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巩固提升措施等信息,怎样帮扶、何时脱贫一目了然。刘红燕告诉记者,以前她一家5口都住在窑洞里,家中只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自从把家里的1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现在她和丈夫在西峰区务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去年我们翻新了窑洞,还盖了几间新房。”刘红燕说。

林果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有效举措,果农往往担心遇到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据金万锋介绍,今年村子里的果农给果树交上了农林保险,每亩地交120元的保费,遭遇自然灾害后,最高能获赔2280元,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只需交18元保费,其余均由区、镇政府进行补贴。据悉,目前西峰区已有5000亩农地参保,这无疑给果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四月份的低温霜冻灾害50年一遇,果树都不同程度有所受损,还好这次保险公司会进行理赔,农户也就有了兜底保障。”金万锋说,“两年后村子里的果园将进入盛果期,苹果亩产量预计在5000斤以上,1000多亩果园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万至600万元。”

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

除了引水、铺路、改造危房,点对点地帮扶贫困户提高生产条件外,庆阳市还带领农户积极探索能持续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富民产业。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的客观分析,因地制宜地确定增收产业,制定帮扶举措。苹果、草畜、瓜菜、苗林已成为庆阳市重点培植的四大特色富民支柱产业。

据了解,,庆阳市指导贫困村新栽苹果3.6万亩;贫困户瓜菜种植面积达3.89万亩。目前,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已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93万户8.1万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已初步形成。

“目前,物质性农产品即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境况,但精神性农产品却发展潜力巨大。农村不只是出产粮食、水果和牛羊肉的地方,更是盛产田园风光、乡愁记忆、农事体验的宝地,这是在喧闹的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眼中的稀罕物。”庆阳市委副书记周普生告诉本报记者,该市已积极拓展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记者在庆阳市镇原县与西峰区交界的北石窟驿景区看到,该景区集驿站文化、农耕文化、当地历史文化于一体,设置了展示区、演艺区和揽胜台、丝路风情园等景点,还兼具摩天轮、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据镇原县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建锋介绍,该旅游产业扶贫项目于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去年8月试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收益超过500万元。“自从北石窟驿景区运营后,农民从原来的土坯房搬进了二层小楼,周边村民开办了65家特色农家乐,县里还鼓励村民包装销售地方土特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人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了沿线7个乡镇21个贫困村,共计4.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讲习所为贫困群众脱贫“充电”

在周普生看来,脱贫攻坚截止到目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这其中扶志与扶智是关键。庆阳广泛开展的农村脱贫攻坚讲习所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充电”,是扶志与扶智的有效载体。

在镇原县平泉镇洪河村脱贫攻坚讲习所,平泉镇镇长任天峰向记者介绍,针对文化扶贫,讲习所聘请多名以乡土人才为主的讲习师资人员定期分赴村组农户、生产一线宣讲授课,通过“农民讲给农民听,农民带动农民干,农民做给农民看”,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过去和妻子在深圳、银川打工到处跑,一年的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自从回家后贷到了3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解决了种植资金,现在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平泉镇洪河村村民慕明军告诉记者,现在他家养着15头牛,还有承包来的30多亩菜地。他被聘请为讲习所的讲述员,开办了《我的致富经》讲习课目,带动发展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农民讲习所拓宽了我的致富路子,让我有了盼头,明年我计划养牛增加到20头,还要新建6座钢架大棚。”慕明军说。

据任天峰介绍,下一步平泉镇将围绕“群众需要知道什么,需要群众知道什么”两个重点,逐步让农户把听讲习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件要事,以讲促学,以学促做,力争将学习成果更快地运用到脱贫致富实践当中。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

如果觉得《区域丨甘肃庆阳:革命老区脱贫有实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