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最美总在一瞬间 最难只在坚守中

最美总在一瞬间 最难只在坚守中

时间:2019-01-21 02:51:45

相关推荐

最美总在一瞬间 最难只在坚守中

天下万物,最美总在一瞬间;世间万事,最难只在坚守中。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苦干实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政法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把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变成工作中的亮点、特点、闪光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抖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辽宁法制报开辟“榜样力量”专栏,大力宣传全省政法队伍中先进政法人物事迹,为全省政法工作“整体走在全国前列”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逆行武汉的“扛旗人”

大年初一,听说老伴要添乘的消息后,史振学的妻子早早便将一包药送到了锦州乘警支队。对于丈夫的举动,她没有劝阻,她太了解这个和她一起走过大半生的男人了,她知道根本劝不住。

史振学是沈阳铁路公安局锦州公安处锦州乘警支队支队长,春节前刚刚做完手术,身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在连续工作48个小时后,大年初二他又毅然登上开往武汉的列车。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支队伍,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女儿。

老而弥坚此志不懈

开往武汉的G1272/1次重点高危列车牵扯着很多人的心。大年初二,史振学主动添乘这辆列车,逆行武汉。“我是支队长,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面对战友们的劝阻,他坚定而执着。一次添乘,仅在列车上的时间就是23个小时。

史振学的言行深深感染着全支队的民警。15趟次列车的60个警组,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没有一人请假,更没有一人掉队。大家主动请缨,80名青年民警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自发成立了22人的“党员突击队”和30人的“青年突击队”,支队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士气空前高昂。

2月12日23时29分,忙碌了一天的史振学刚走进休息室便接到了K96次列车乘警长王立群的电话,列车上有一名网上逃犯持刀拒捕。

情况万般紧急,史振学立即通过4G执法记录仪亲自指挥抓捕工作。在王立群踹开门扑向犯罪嫌疑人的刹那,史振学心中一颤,手中紧握的笔一下被折断。看到将犯罪嫌疑人成功制服,得知民警无恙时,他眼含泪水为在场的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爱警暖警事无巨细

在疫情防控初期,史振学凭借职业的敏感性,意识到疫情传播的严重性,他提前谋划,为一线执勤值乘民警采购了充足的防护物资,连夜安装紫外线杀毒灯,改造消毒室,切实保障了一线民警的值乘安全。

正是他的未雨绸缪,保障了民警们的安全。两名民警值乘列车到达武汉后,与列车工作人员一同在行车公寓休息了近10个小时时间,工作人员随后被确诊新冠肺炎,但两名民警因为提前采取了防护措施,均安然无恙。

疫情袭来,史振学主动担负起支队内部的疫情防控工作,与民警共同对支队办公场所进行消毒。对武汉归来按照要求居家隔离的10名民警,他更是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每天逐人打电话慰问鼓励,疏导思想。

对6名体温较高民警,史振学带着他们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测。针对民警处置疫情可能出现的压力大、过度劳累等不良反应,他科学安排,补强2590次、K96次、Z384次各3个班组,增加7名替乘警力,最大化缓解一线值乘民警的工作压力。

“对于我来说,他们都是孩子,有的还没有成家,如果因为我的奔波忙碌能够换来他们的安全,我觉得很值。”史振学如是说。他视民警为家人,视战友如兄弟,对出、退乘民警进行岗前疫情防控教育培训,亲自发放防护装备,对退乘民警衣物、单警装备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一件件小事无不体现着他对民警的爱。

亲情在心责任在身

在单位他是支队长,在家里他是一家之长,是丈夫也是父亲,史振学也需要爱的港湾和家的温暖,而此时的他将全部精力都交给了工作。

长期有病在身的妻子“抱怨”:“跟老史一辈子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总是摆在第一位的。”但作为警嫂,她更多的是对丈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史振学对妻子也心怀愧疚,每当入夜,与妻子进行短暂的视频交流,听到妻子提醒自己吃药的话语,亲情的温暖总是让他充满力量。

女儿史晓旭在父亲的熏陶下深深地爱上了铁路警察这个职业,不仅自己考上铁警,而且嫁给了铁警。

抗疫期间,按照沈阳铁路公安局惠警措施在家调休的她时刻牢记父亲的谆谆教诲:“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掉队,单位同志都奋战在一线,在家不能呆着,把工作拿到家里做。”史晓旭虽然有孕在身,但作为沈阳铁路公安局锦州公安处反恐支队内勤民警,白天与辽西5市地方公安机关反恐部门沟通联系,每天关注相关动态信息,晚上统计汇总全处各所队安检查危数据和反恐防范落实情况。

看到父亲那么拼,作为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史晓旭很是心疼,但从父亲那坚毅的目光中,她读懂了父亲坚守的意义,更坚定了自己的从警之路。

疫情不止,警察不退。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史振学仍在继续战斗,他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带领着锦乘这支队伍在抗疫一线负重前行。

助力复工复产他下到千米深的矿井

李野在矿井中进行危爆物品相关检查

手机不离手,厕所没时间去,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自从抗击疫情这场战役开始,李野的工作就一直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但无论多忙,李野从未抱怨过:“一是没有抱怨的时间,二是也没什么可抱怨的,特殊时期,哪个民警不这么忙?作为一名党员和公安民警,特殊时期不往上冲,哪对得起自己这身警服?”

电话每天“被轰炸”

3月24日一早,李野接到南芬公安分局下午召开有关如何做好“境外输入”防控工作会议的通知,要求他统计南芬区境外返回人员的情况。一上午,他忙着给各个街道、派出所打电话了解情况,收到汇报上来的情况后再进行汇总,在成堆的文件中忙得连头都没时间抬,可即便如此,李野几乎一直把手机握在手中。

“我主要负责把市级部门下达的指令传达给下面的派出所和街道,然后派出所和街道把情况反馈给我,我再向上级汇报,所以手机就是我的‘武器’,绝对不能离手。”

每天,李野的手机都处在“被轰炸”的状态,一直响个不停,可工作再多,李野从来没有遗漏任何一份指令和信息。

“在这么特殊的时刻,我漏掉一条信息就可能多一分危险,所以再忙、再累、电话再多我也必须用细心和耐心处理每一期指令、每一通电话和每一条信息。”

让李野欣慰的是,每天报送的数字越来越少了,这让他觉得自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情况越来越好,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我坚信,只要坚持到最后,我们一定会迎来真正的胜利!”

到深井一一落实细节

李野的忙,不只在这段时间。

治安大队民警共有3人。平日里,李野负责全区危险爆炸物品管理、消防管理、治安管理、娱乐场所管理等近10项相关工作。忙,早已是李野工作的常态。

3月23日,李野全副武装,坐着“大铁桶”下到了1000多米深的矿井中。

李野说:“那个矿井是全国实验井,深度在全国数一数二,最深的地方有1020米,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复工复产之前,我只有亲自下去看看,心里才踏实。”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否超标、井下氧气是否充足、电压是否满足爆破条件、照明设备是否完好、摄像头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井下,李野拿着检查记录对照上面的项目一一仔细核查,以确保各项指标都符合复工复产条件。

为了确保井下爆破安全,李野和同事们在危险爆破物品管理上没少花心思。李野说:“我们针对所有矿业爆破工作都实施无死角管理,从炸药出库、装车,到卸车、下井、爆破,整个过程全程监控。我们给所有矿井安装了摄像头,没有摄像头的时候就要求负责人用摄像机录像,并且把所有录像留存。”

为了减少接触,也为了确保爆破安全,每次有矿井需要爆破时,李野就和负责人点对点通过视频进行监控。

他的柔情与亏欠

从春节到现在,李野每天都吃在单位、睡在单位。李野也想家,他的小女儿才18个月,每次回家只要一推开门,小女儿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喊着“爸爸、爸爸”朝他跑来。

“每次看见姑娘,鼻子就有点发酸,我知道她也想我,所以她每次都会跑到门口来接我。”说这话的时候,李野的声音一下子温柔起来。

李野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家外都靠爱人一个人照顾,“这段时间孩子还生过一次病,我一边担心是不是自己把病毒带到家里了,一边又因为不能回家照顾孩子感到愧疚。”

但李野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家。

“在本溪,还有成千上万名警察和我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因为只有国家好,我们的小家才能够过上祥和的日子。”

“守好沈阳‘第一关’,我光荣!”

“我年轻,我是男同志,请组织一定安排我去!”3月17日上午,正工作在沈阳市浑南区李相街道金水湾社区抗击疫情一线的浑南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90后”党员杨文才听说院里要安排人员支援沈阳市浑南区商务局开展境外人员返沈隔离检查工作时再次主动请缨。

2月7日,自支援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伊始,杨文才始终在抗击疫情一线战斗,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请战了。

花20分钟“打扮”

3月17日晚,杨文才升级为穿戴起全套防护武装的境外人员返沈隔离检查工作者,他的上班时间也改成每天17时30分到隔天1时30分。对于家住沈北新区的他来说,这意味着他每天下班后凌晨3点才能到家,经过入门前的全面消毒后,天亮才能入睡。休息时间如此有限的他在每天上岗前,仍要花20分钟时间“打扮”,套上白色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再把医用口罩按照鼻梁、面颊、下巴的顺序仔仔细细地整理一遍,确保紧贴脸部,不留一点缝隙,做完这一切,“打扮”才算结束。17时30分,他准时来到桃仙机场T3航站楼6号门前,随时准备接送从境外回沈的浑南区旅客。

累了坐地上歇会儿

“您好,浑南区入境旅客请到我这边来。”话音刚落,他就一丝不苟地投入到紧张的核验工作中。由于个别旅客在机场等待了数小时,言语间偶尔会流露出对隔离措施的不解,这时杨文才就变身成劝解疏导员。“回到沈阳就安全了。”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境外回国人员听到这句话时心情会放轻松些。杨文才首先拿出旅客登记表,与每位入境旅客进行一一核对,确保无误后再把核对完的落地旅客依次分批送到浑南区接送的客车上,遇到行李比较多的旅客,杨文才会主动帮着拿,暖心的举动温暖着每位旅客的心,把这批旅客依次送完后,他又回到原地等待下一班次入境的旅客。

由于机场有规定,穿防护服的他只能在6号门外等待入境旅客。3月的沈阳,夜晚的温度还在零下,累了,他只能坐在冰冷的地上歇会儿。当被家人问及“累不累”、被赚着年薪的同学问及“值不值”时,他总说:“有机会能为沈阳守好城市安全‘第一关’,我感到很光荣,我要肩负起守护沈阳市民健康安全的责任担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倾力奉献的杨文才只是众多奔赴抗疫一线的基层检察干警的一个缩影。

社区“领路人”的刚与柔

周莉通过电话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带着一份执著与热心,她在社区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奉行“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的准则,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创新服务载体,服务于民,在全区乃至全市打响杏林心理服务品牌特色,受到居民的好评与上级的表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更是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长帮助居家隔离者打开心门。她就是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杏林社区党委书记周莉。

隔离人员的“心灵守护神”

因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是省心理志愿者协会成员,抗击疫情期间,周莉接到上级安排的一项特殊任务——在家里为朱剪炉域内13个社区32名武汉返沈人员做远程心理疏导工作。

27岁的小瑛(化名)1月22日从武汉返沈,户卡信息显示她的叔叔曾是杏林社区的低保边缘户,周莉便以心理学中“重要他人”技术作为沟通联系的突破口,通过聊家常拉近和小瑛的心理距离。

在逐步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小瑛说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中的困惑,如嗓子干痒、腹泻并伴有胸痛等症状,以及既担心自己被隔离又怕如果真的感染会影响到自己和身边人,所以情绪波动大。听到小瑛的困惑后,周莉多次帮她向防治中心的专家进行咨询,并及时给她传递信息和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莉每天和小瑛保持联系,进行跟踪服务。得知小瑛对心理学中的各种卡牌感兴趣,周莉先后多次利用卡牌为其做心理测试。慢慢的,小瑛对周莉以姐姐相称:“姐姐,你真的很懂我,你就是我的‘心灵守护神’。”在周莉的帮助下,现在小瑛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她表示,疫情结束后她也不回武汉务工了,要在家备考,为新生活做准备。

居民心中的“解语花”

提起周莉,社区百姓对她的评价是“刚柔并济”。

说她“刚”,在劳动现场,人们时常能看到她爬上两米多高的车棚,清理棚上杂物垃圾;跳下两米深的废弃水池,清理下水井的污水;迈进被污水淹没的锅炉房煤渣堆,清运脏水。有时社区工作者有畏难情绪,周莉二话不说主动承担工作,用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说她“柔”,在平时,周莉总是将自己的心理服务特长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如在矛盾调解中,她总结出“听、查、劝、访”四步法,成为社区调解工作的典范。

她免费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及婚变家庭等进行心理疏导千余次,并为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驻街单位职工等讲授心理知识课40余节;她通过沙盘、卡牌等专业技术与求助者进行心灵沟通,解决他们内心的不安与困惑,成为他们的“解语花”。

社区居民孙大爷私搭木质违建房,周围邻居意见很大。周莉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和孙大爷沟通,两人如同亲人般畅谈家常。聊天中,周莉了解到孙大爷由于儿子被判刑入狱而无法释怀,心里始终有个“结”,她决定从心理及法律的双重角度给予孙大爷支持和帮助。她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引导孙大爷将多年积压在心中的积怨发泄出来,再以同理心表达接纳与关怀,并以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给予孙大爷适当的法律援助,使其感受到理解与支持。周莉的努力最终打动了孙大爷,他不但敞开心扉,还放下执念,在社区与街道的共同协作下,顺利完成了违建房的拆除工作。

爱人心中的“病秧子”

“别看她在外面干工作有股虎劲儿,回到家就成了‘病猫’。”周莉的老公向记者“爆料”,“她经常到家后就累瘫在床上,有一次我忍不住说她几句,刚说到一半,一个心理求助电话打来,她立马跳下床开始认真倾听和耐心解答,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她因为颈椎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有时她回家时胳膊肿得像个猪肘子,青紫发黑……”

在抗击疫情期间,周莉在家为武汉返沈人员做远程心理疏导,这让家人对她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为了表现出现场咨询的效果,每天早晨一起床,她就跟往常上班一样洗头、吹发、化妆、穿上外套,端坐在电脑桌前,还让我和女儿扮成求助者,在她面前试听、拍照、录音、练习,给我和孩子折腾够呛。”

由于武汉返沈人员大多心存恐慌,没有求助意愿,有人甚至有很强烈的恐惧和阻抗心理,给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从一开始的犯愁,到后来一遍遍打电话沟通,再到取得信任后对方同意加她的微信,到最后帮助他们克服恐慌、安心居家隔离……周莉的老公说,这个难忘的“疫”期让他真正了解到妻子平时的工作状态,“她就是这样一个一工作起来就忘我的人,我真是又骄傲又心疼!”

身先士卒铸警魂

刘显君(左二)检查疫情监测卡点执勤情况

从疫情发生至今,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局局长刘显君铆足了劲儿,每日在岗,以“闻警而动、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的行动力,率领全局民警冲锋在疫情防控主战场,践行责任与担当。

用担当诠释责任

工作岗位就是战斗阵地。虽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的一把手,刘显君却没有光环,更像一位“老民警”。他吃住在局里,不分昼夜到一线督导检查防控工作,随时随地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及时调整工作方案。营口开发区的交通要道、高铁站、火车站、高速公路收费口等疫情监测点及重要村街社区,都无数次留下了他的足迹。

多年积劳成疾,刘显君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每每疲劳过度,血压就会蹿升。抗疫期间,他的血压几次升高,他不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跑遍疫情防控一线。

用关怀凝聚警心

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推进,刘显君千方百计筹措防护经费,请调防护物资,联系采购渠道,为一线民警采购防护用品。每到一处疫情防控点,他都要仔细检查执勤民警的防护装备,询问大家的工作需求,他对一线民警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辛苦了!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数九寒天,刘显君像老父亲一样为一线的年轻民警操心三餐。在他的关怀下,11个智慧警亭第一时间安上了保暖设备,5个卡点安装了集成房屋,并配备取暖器、烧水壶和休息床。

小事见真情,战“疫”期间,当他看到一些辅警的头发长了,当即上门请理发师在做好防护后为大家理发。“有这么关心体恤下属的好局长,即使任务再重、疫情再险,我们也愿意往前冲!”在他的关怀和鼓励下,全局上下拧成一股绳,克服天气寒冷、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用无私谱写大爱

疫情期间,作为父母总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孩子做好防护,而刘显君却把警校在读的儿子送到了抗疫一线执行执勤任务,而且还“特别”甄选了车流量大、排查任务重的高速公路熊岳卡点。

遇有暴风雪天气,卡点的工作条件更加艰苦,人家都问他:“让儿子在这么艰苦危险的一线执勤,你就不心疼?”他却说:“担心还是有的,但是我们的民警不也都在一线嘛,他毕业就要从事这份职业,非常时期就应该冲在一线,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这是职责所在。”

用行动彰显“警察蓝”

2月2日,辖区发生一起命案,两人被杀。刘显君率刑侦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通宵达旦地召开案件分析会。2月5日凌晨,他不畏严寒坐镇一线,带领全局各警种、派出所300余名警力,将意欲逃窜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抓捕归案,仅用3天时间将此案成功告破。

截至目前,刘显君带领营口开发区公安局累计调配警力5400余名,夜以继日严密把守区内火车站、高铁站和高速公路5个监控卡口,24小时不间断对进出开发区的车辆、人员进行逐一排查、登记,确保守住进出开发区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刘显君科学调配派出所警力,联合社区(村)等深入疫情防控最前沿,上门开展摸底、管理、宣传、服务工作,入户走访排查2.8万余人次。

她指挥若定“拉满弓弦”冲在前

全天候24小时值班,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接打电话、IP对讲300余次,汇总信息高峰时达3000余条,开展车辆消杀督查500余次……这是来自省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的工作数据,而这仅仅是值守民警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省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开展轮训工作以来,先后完成五期轮训,在第六期轮训工作临近尾声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按照省局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第六期轮训班全体12名民警暂缓结业,安排全员从事指挥中心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农历大年初二早上,12名来自不同监狱的民警准时出现在省局指挥中心,即全省监狱系统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一线。

监狱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在指挥中心,急促的键盘声、清脆的电话铃声和铿锵有力的对讲机问答声此起彼伏。这里就像一个“行政大脑”,民警们不眠不休轮流值守,处理着各类疫情防控信息的汇总上报,重点地区各类人员的排查核实和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服刑人员的视频巡查,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他们虽然没有在一线隔离备勤、封闭执勤,但是他们默默地做着和全省监狱一线执勤民警同样的事情,就是守住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两条底线。

任泽宇来自省女子监狱,是本期轮训班的班长。她是一位军嫂,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农历大年初一,夫妻二人同时接到返岗命令。作为军警家庭,平时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本来就少,孩子听说爸爸妈妈又要去上班,情绪瞬间失控。作为一名监狱女警,任泽宇经历了太多这样的场景,在孩子面前从不流泪的她眼眶湿润了,但是她坚信,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监狱警察要以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崔腾跃来自沈阳第二监狱,从春节前开始,他已经连续工作60多天。他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由于长期紧盯电脑屏幕,崔腾跃的眼中布满血丝。为了保证丈夫的健康安全,妻子把车让给丈夫,而自己每天步行上下班。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家属,她也在执行着最严格的战时纪律。

第六期12名轮训民警夜以继日、连续坚守、同心协力、从不言累,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全省监狱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着光和热。

第六期轮训班部分民警

用铁肩撑起战“疫”一片天

霍拥军(右二)在走访企业

在单位是主力军,在家是顶梁柱,面对疫情,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分局滨河路派出所副所长霍拥军用压不垮的铁肩,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化为战斗力,撑起了战“疫”一片天。

1月底,本钢集团接到驰援武汉疫情一线救护车2661吨汽车板紧急订单。滨河路派出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安保预案,身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员突击队队长的霍拥军带领队员赶赴厂区,昼夜守护在本钢浦项冷轧厂周围,有效维护厂区治安环境,保障“本钢板”安全抵达武汉抗疫最前线,为企业特殊生产保驾护航。

抗疫期间,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霍拥军奔波于辖区各个企业,与企业领导座谈,传达上级精神和市局“支持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20条举措”,征求企业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月4日,霍拥军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内某宾馆被本钢集团指定为外地复工人员集中隔离地点,他立即带领民警顶风冒雪来到宾馆,对宾馆接待隔离人员工作流程情况及具体工作措施、防护手段进行了详细了解,查看了接待和消毒等相关工作记录。他还结合宾馆接待工作现状,进行有关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出了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等指导意见,并提出可以为隔离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执勤守护等帮助。

在详细了解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后,霍拥军发现宾馆体温枪已损坏,且防护物资匮乏。返回派出所后,他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求购体温枪,当发现体温枪已经买不到时,他又和所里同志多方联系,当晚借到一个体温枪。第二天一早,当霍拥军将体温枪和全所上下连夜筹集到的60个N95口罩送到宾馆时,宾馆经理激动地说:“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民警同志把自己的疫情防控物资送给了我们,这才是真正的警民一家亲。”

在抗击疫情期间,霍拥军经常无法回家,面对患有严重老年痴呆、一发病就整夜不眠的老父亲和甲状腺癌术后的妻子,他用铁肩担起家庭和工作两副重担。

每天早上,霍拥军将老人送到大姐家中,由大姐照料,夜间再接回家中。如单位工作忙回不去,他就要将老父亲送到大姐家居住。由于频繁更换老父亲的居住地点,导致老人病情多次发作,霍拥军只能夜间护理老人,白天坚持工作。但就是这样连轴转,50多个奋战疫情的日日夜夜,他没有因为家事耽误一天工作,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只要有紧急情况或急难险重任务,我们派出所党员突击队会义不容辞冲到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霍拥军用铮铮誓言践行着服务本钢发展稳定的使命担当。

如果觉得《最美总在一瞬间 最难只在坚守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