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杨凌:农民刘大姐“变身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杨凌:农民刘大姐“变身记”

时间:2021-05-10 07:10:21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杨凌:农民刘大姐“变身记”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充分展示杨凌示范区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示范区近两年来,在经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杨凌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创新创造的精神气质,多角度反映杨凌发展给全区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杨凌发布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本期推出第二篇:“杨凌:农民刘大姐‘变身记’”。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妮 杨鹏飞 李培安 眼下,正是大棚西甜瓜管护的关键期。4月15日下午3点,职业农民刘月爱带领着白龙村20个姐妹们骑车准时赶到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打卡”上班,手脚麻利地对大棚里的西甜瓜瓜蔓进行打岔和掐尖。

瓜蔓上的每一朵小花下面就藏着一个小瓜,刘月爱说再等一个多月,这些西甜瓜吃到嘴里就能甜掉牙。

想起三年前,今年60岁的刘月爱告诉记者,当她把土地流转给别人后,一辈子只会种地的她便来到职业农民创新园,当时还想着是农民种地谁不会种呀!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被技术人员撵了回去。

“人家叫我回去,说干不了。那会儿才把地收了,都没见过大棚种的这些作物,第一次看这。”刘月爱回忆说。

被“赶”回家的刘月爱心有不甘,她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她看到大棚里的作物不在地里种,而是种在一个个“小枕头”里?灌溉不靠天,靠的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空中飞人”,连施肥都像是给作物根部打点滴。看到这,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她下定决心要重新再当一次“农民”!

“狠下心,跟人家耐心学做技术活,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学了一道技术,还成技术人员了。”说到这,刘月爱笑出了声。

如今,从”土农民”摇身变成“土专家”的她,不仅对设施大棚里甘蓝、西兰花、西甜瓜、西红柿等十几样瓜果蔬菜的管理样样精通,还当上了小“工长”,每天领着村里的姐妹们,早上7点到11点,下午3点到7点,像企业员工一样,一天八小时按时在棚里上班,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还可以马上请教技术员。

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在刘月爱和村里姐妹们手上,下苗、作物管护、病虫害防护、装箱、销售等“一条龙”工作已经干的得心应手,现在连看啥都一脸严肃的技术人员老丁都非常放心。

因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完全按照标准化建设,整个园区的14座现代温室大棚,均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智能管护,“小枕头”有机基质进行耕作,防蚊虫方面也统统采用生物粘板防控。刘月爱的工作既不用施肥、也不灌溉,只需要做一些轻松活,一年就能挣到一万五千多元。刘月爱说,过去种田是力气活,现在都成了技术活,连自家的锄头都生了锈。

“原来种地,十亩地一年下来也收入不下1万元,夏季麦收几千元可倒给秋季投资上了,净落不下,你秋季收入下这玉米你卖上几千块钱,你可种麦呀,你可给麦子投资上……”刘月爱说着说着就给记者算了一笔流水账。

从普通农民变成职业农民,再到“土专家”,刘月爱一想到自己这三年来的变化,就有一种成就感。她说:“我回去给我儿说,妈做梦也没有想到,妈到这能当带队人,还能当领导,还能技术指导,还能领一班员工在这里头干技术活,给人家把瓜能育成。”

现在,在杨凌农民创新创业园区,像刘月爱这样持职业农民技术证上岗的技术人员就有上百人,她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

编辑:赵桃子

如果觉得《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杨凌:农民刘大姐“变身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