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时间:2024-08-06 15:36:39

相关推荐

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川崎病怎么预防,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今天大女人mmday为大家带来了有关于川崎病,川崎病怎么办的一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当然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能从获得更多帮助,给您和您的家人贡献我们的一份力,还有更多关于疾病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疾病百科频道找到哦。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就是血管壁的炎症,并可发展到血管扩张(动脉瘤),主要影响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然而并非所有患儿均会发展为动脉瘤。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急性症状而无并发症。

1川崎病

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五届中日韩小儿心脏论坛”上获悉,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介绍,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中外专家正在研究探索当中。

一项在北京、上海开展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两城市中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为30—40/10万,呈逐步上升趋势。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后天发生的儿童心脏病,上个世纪60年代在日本被一位名叫川崎的医生发现。这种心脏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当中,其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眼睛红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合并冠状动脉瘤,甚至威胁小儿生命。

杜军保介绍,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或者与免疫有关,或者与其他因素有关,”他说,“目前各国专家还在研究和探索当中。”

2川崎病

川崎病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多发于小孩的疾病,并且对小孩的影响伤害非常的打,所以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要对该病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儿川崎病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舌头出现杨梅样、甲床皮肤交界处有大片状脱皮等症状。据儿科专家分析,如果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就有可能患有川崎病。

川崎病也就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专家表示,该病病因尚未明确,相关研究表明该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

川崎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瘤。但如果在10日以内能治好的话,95%可不引起动脉瘤。如果冠状动脉不发生什么变化,3个月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即使有动脉瘤,3个月以内治好的,也可以进行普通生活,但慎重起见,要定期做超声波检查。

专家强调,孩子虽然发热,却还很有精神。虽说食欲稍有下降,也什么都吃。高热时要注意补给充足的水分。患儿营养不足与机体代谢和消耗增多有密切关。

要加强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主张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鸡蛋糕、果汁饮料、豆浆等。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为主,必要时补充营养物质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证有足够营养进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川崎病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了,我想您也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些事情,以免疾病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希望以上内容对您能有所帮助,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3川崎病

川崎病进入恢复期即可出院,严重的合并症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出院后注意事项:

1. 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阿斯匹林饭后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 饮食规律,注意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

3. 冠脉瘤患儿避免哭闹,必要时服镇静剂,防止病情恶化。

4. 出现发热、眼红、皮疹等症状立即来脘就诊。

5. 因近期输入丙种球蛋白,半年内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如有问题来电咨询。

6.出院2周后心脏专业门诊复查。

4川崎病

近日,家住福建省三明市的2岁患儿赵绍华一直反复咳嗽、发热,还出现了四肢抽动,经当地医院检查初步判断是川崎病。之后,家属又将患儿送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经检查麻疹病毒IgM抗体为阳性,最终确诊为麻疹,上演了一场“模仿秀”。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本市小儿川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