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关于印发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8-10-28 18:01:14

相关推荐

关于印发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健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2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人社厅、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广西“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计划(-)的通知》(桂卫规划发﹝﹞17号)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加快推行我市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便民惠民措施,我们制定了《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

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柳州市医疗保障局 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

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月9日

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6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人社厅、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广西“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计划(-)的通知》(桂卫规划发〔〕17号)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加快推行我市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便民惠民措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6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2号)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夯实健康柳州建设基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

二、总体要求

以着力解决老百姓烦心事、操心事为行动导向,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卫生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便民惠民为落脚点,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常态化发展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医疗健康服务监管方式和资源配置,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行动目标

围绕医疗卫生资源公平、高效、优质、便捷发展,综合运用大数据、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强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医疗健康服务环节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到,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完善、医疗卫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医疗健康服务规范高效、便民惠民应用创新丰富,基本建立集成规范、智能精准、开放共享、高效便捷的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努力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争创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应用示范区。

四、主要举措

(一)统一平台,“一站式”便民惠民

1.统一健康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围绕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建设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持续推广使用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多种载体,为公众提供就医导航、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信息发布以及个人事项的在线办理等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将免疫接种、卫生监督、生育服务登记、职业健康管理等涉及公众健康信息和便民服务应用纳入平台集成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2.统一“就医一码通”。依托国家卫健委电子健康卡标准和市工人医院作为自治区电子健康卡试点医院优势,以及市政府主导的“龙城市民云”便民APP应用,建立全市统一的“就医一码通”身份认证体系和服务网络。以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为身份认证,贯穿就医诊疗、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支付结算、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为公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管理服务。

3.统一预约诊疗服务。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市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系统,构建标准统一、分级管理、共建共享的“号源池”。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全市统一的预约诊疗系统,各医疗机构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对外提供的预约服务资源,均通过接入全市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系统方式,由全市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系统统一提供。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预约诊疗服务比例,80%以上号源通过线上方式提供给就医人群,20%号源通过线下方式定向向68岁及以上就医老年人群提供。同时,预约诊疗服务范围由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逐步扩大到影像、检查检验、超声等多种项目的预约,以及健康体检、特殊人群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计划免疫预约等。

到,全市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等线上服务,预约诊疗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

4.统一健康管理系统。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全市统一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对普通人群健康体检、特殊人群健康体检、妇女儿童体检、学生体检等各类健康体检的统一管理。健康同时,积极推进全市统一的健康管理系统与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桂妇儿”系统,实现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等指标自动归集和上报。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统一的健康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分级管理、共建共享的健康管理机制。

5.统一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针对当前患者在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信息“碎片化、片段化”问题,以及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信息需求,积极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全市统一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对患者门急诊诊疗信息的统一归集、管理和应用。患者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就诊信息,均记录在统一的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对患者门急诊诊疗信息全程、连续化管理,为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既往就诊信息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6.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以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为基础,提升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服务能力,让贫困患者只跑一次就可以报销住院医疗费用。整合卫计、民政、财政、人社、扶贫、商业保险等相关部门政策,推进政策落地、业务融合、应用集成,逐步扩展扶贫人口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范围。

到底,实现扶贫人口在我市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由手动方式向全流程自动方式转换。

(二)协同共享,分级诊疗上下联动

1.构建“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就医模式。围绕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医疗机构以建设不低于四级电子病历标准为核心,整合院内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优化服务流程,结合预约、提醒、查询等在线服务方式,让患者就医省时、省心、省费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间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2.全面实现跨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依据国家相关业务标准规范,建立区域检验、检查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机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等信息共享,建立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实现检验、检查结果跨机构互认,促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降低患者检验、检查费用。

3.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全面开展远程医疗应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群众就近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依托广西远程医疗监管平台和卫生专网,一是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全覆盖;二是全面推广远程医疗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病理、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各类远程医疗应用,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诊疗模式,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三是落实远程医疗服务双方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构,优化服务协议内涵,明确服务责任、服务内容、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等,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规范、可持续发展。

4.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学教学培训。依托“市-县”医联体和“县-乡”医共体建设,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学教学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结合手机移动端功能,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资源,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到,在线远程教育在所有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基层医务人员全部纳入教学培训范畴。

5.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线上服务平台,引入远程医疗专家资源,优化基于“互联网+”的“专-全”结合型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机制,解决基层签约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医疗健康问题,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和延伸处方等线上线下签约服务。

到底,逐步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全覆盖。

6.全面推动健康档案在线管理。围绕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与综合应用,推行健康档案无纸化管理,建立面向公众的健康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居民健康档案在线查询、个人健康管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和跟踪等服务功能,引导患者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居民自主健康管理意识,培养居民从被动医疗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常态化主动健康管理理念转变,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动态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加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

到,实现健康档案在线管理,通过整合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各类信息为居民提供综合健康服务。

7.全面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在线服务。推动健康管理和健康知识进家庭,提升居民自我健康意识。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专网的接入带宽,组建优质网络承载远程医疗等各类信息化应用,通过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与家庭医生、健康档案对接,居民在家里通过电视就可以便捷地查询到家庭医生、健康知识、健康档案、医院就诊记录。

到,开展在有线电视网络上整合家庭医生、健康档案等便民服务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整合各类已建成的医疗健康便民服务。

8.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提高全市基层医生诊疗及服务能力。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助手,使基层医生工作提质增效。针对基层诊疗服务中常见疾病,为基层医生提供智能的诊断/诊疗建议、典型症状、相似病历及循证依据,辅助基层医生完成治疗方案、检查检验和用药建议,针对慢病患者提供智能化管理、随访工具,有效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服务能力。

到,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生辅助诊疗平台试点应用,逐步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三)优化流程,提升看病就医获得感

1.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本着包容审慎的态度,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有效沟通。在自治区出台互联网医院监管相关政策后和建成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后,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最大限度减少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安全。

2.积极尝试诊前智能导诊导医服务。为患者提供诊前智能导诊导医、病史采集、健康咨询、就诊咨询和挂号建议等服务,节省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就医效率。在就诊前通过智能病史采集系统形成初诊病历或患者自述病历,实现患者就诊需求和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避免盲目就医,节省患者就诊时间,缓解医院门诊导诊压力,提高门诊服务效率,促进门诊电子病历的使用率。

到,开展试点医院智能导诊导医服务,逐步在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

3.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费用结算服务模式。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模式,患者住院时免交押金,出院时只需缴纳自付费用,其余的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医院结算。践行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宗旨,为患者节省大量时间,避免延误最佳抢救时间,强化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促进医患和谐。

到,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逐步推广“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模式。

4.扩大社会保障卡的应用范围。推动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的“一卡通”应用,实现在居民健康、医保结算等领域的普遍应用,推动社会保障卡与居民健康卡在医保结算费用信息、儿童免疫、健康档案、妇幼保健、挂号诊疗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到底,推动两卡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应用。

5.落实远程医疗医保支付政策。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医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远程医疗与院内就医流程、医保结算一体化,为群众带来更便捷、低负担的优质远程医疗服务。

到,在卫生健康委提供远程医疗测算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探索制定相应医保支付政策。

6.积极推进处方外延服务。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建设区域审方中心,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或执业药师审核后,处方所列药品,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方便群众,解决偏远地区、基层机构的专科给药、处方药品缺乏问题。

到,逐步推行全市药品网络销售、配送和有效监管,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家门口取药。

7.推动医保医药联动,实现医保在线支付和异地结算,方便群众就医报销。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整合,实现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异地结算等功能,推进一站式结算。尝试打通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通道,实现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远程医疗服务、线上诊疗服务的医保支付,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到,适时推行医保异地结算和线上支付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医保线上支付。

8.提高群众医疗健康服务满意度,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现就诊信息,患者可针对医疗服务进行评议。建立行风监管和电子医德档案系统,打通医院业务应用系统,采集诊疗用药、医药购销、收费标准等行风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违规行为进行预警提示,从而加强行风监管。

到,开展患者就诊信息展现及综合评议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行风监管和电子医德档案系统。

(四)积极推进中医“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1.强化全市中医医院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群众提供优质“治未病”健康服务。完善区域中医医疗平台,加强区域医疗数据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内中医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方便患者连续就医、跨机构就医。以区域中医医疗平台为基础,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结合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在全市中医医院全面推广“治未病”健康服务应用,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疾病康复等健康指导。

到,在全市中医医院推广区域中医医疗平台,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指导和疾病康复指导,逐步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培养居民“治未病”意识。

2.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合作,依托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中医馆在基层中医药服务方面的作用,推广辨证论治、治未病、中医远程教育,把优秀的中医药经验传承给基层中医医生,促进基层中医医生的快速成长,有效提高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供给,使基层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够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五)精细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1.完善120智能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抢救水平,为患者提供智能、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完善“120”急救服务站点建设,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患者现场等待时间。推进急救优先分级调度新技术的应用,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指导报警者开展自救互救,促成第一目击者快速响应,为救援赢取时间,实现急救关口前移。建立应急医疗救援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危急值24小时监控预警并智能响应,为急救资源动态调度和跨区域应急医疗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到,不断完善市级120中心服务功能,并积极尝试开展“国际绩优急救中心”的创建与评估。

2.建设市级疾病防控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归集健康数据,建立市级疾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面向慢病、精神病、传染病、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动态数据实时采集、在线监测管理、数据交互,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效果。融合传染病监测数据及气象、人口、环境、媒介等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预测预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收集、分析、挖掘健康危险因素数据,实现公共卫生状况及薄弱环节信息的实时监测、对外服务、预警预报、数据共享需求,有效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到,建立疾病防控大数据分析模型,有效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3.建立儿童免疫规划全程监管体系,实现儿童免疫接种全流程监管和服务。以疫苗电子监管码为核心,建立精确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全境、全程信息化监管追溯体系,实现疫苗在各级疾控机构和预防接种门诊之间的全流程监管,涵盖疫苗流转过程、疫苗存储环境温湿度、冷藏车运输轨迹等,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预防接种过程及预防接种结果的全过程监管,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多维度精准的追溯疫苗真实情况及预防接种过程。

到底,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疫苗流转、接种过程和接种结果的多维度监管。

4.全面建设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为儿童免疫接种提供安全、便捷的一体化服务。通过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实现预防接种全流程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缩短群众在门诊的等待时间,有效提升预防接种规范性及安全性,杜绝错种、重种、漏种现象发生。实现接种证绑定、自助查验、接种信息查询、手机预约、接种门诊指引、接种费用支付等预防接种全流程一体化自助服务。

到,开展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市推广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

5.实现妇幼“母子健康”电子化管理,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优化整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资源,实现妇女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等全生育周期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母子一体、线上线下协同、全程连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到,依托自治区桂妇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妇幼健康服务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的精准管理。

6.实现献血用血全程线上一体化服务,提升居民献血服务体验。建立全市献血用血服务平台,实现献血宣传、招募、预约等功能,为献血者提供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完善献血者用血费用报销制度和流程,实现献血者用血费用院内报销,提升献血用血服务水平。

到,实现全市献血用血线上一体化服务和献血者用血费用院内报销。

7.推动全市血液供应流程一体化,保障用血安全。优化整合自治区血液中心、医院之间血液供应流程,实现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患者输血安全和服务水平,实现医院间血液资源共享。完善现有血液冷链环节信息化监控,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安全、快速、符合质量规范的血液生命运输快线。

到,实现全市一体化管理和血液冷链平台全覆盖。

(六)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为便民服务提供智能化服务支撑

依托健康大数据发展研究机构,在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开展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研究,探索适合“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政策体系,加强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与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为老百姓提供更智能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健康服务。

到,依托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研究机构,通过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以及本行动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医疗服务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要把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就医诊疗摆到突出位置,加快创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便民服务能力,努力做到有创新、有特色、有提高。市卫健委将适时遴选推广一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示范典型,不断促进便民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县区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康精准扶贫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要加强与发改、财政、医保、宣传等部门有效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在体制、机制、政策上取得突破。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便民惠民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协同推进。

(三)加强安全保障。各县区及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活动时,要始终坚持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原则,将创新应用和防范风险紧密结合,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创新、规范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广泛宣传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不断发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有益经验进行宣传推广;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切实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如果觉得《关于印发柳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方案的通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