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壮丽70年 筑梦健康城丨市卫健系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宣传活动

壮丽70年 筑梦健康城丨市卫健系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宣传活动

时间:2019-08-09 05:17:01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 筑梦健康城丨市卫健系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宣传活动

全市卫健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

一同回望70年一代代卫健人的奋斗史

更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

对成都卫健事业有代表性、

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在当事人的讲述中

一起感受历史的风起云涌!

这次宣传活动由成都市卫健委主办,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成都市武侯区卫健局协办,成都商报社、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承办。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强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健康状况获得了大幅改善。

“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以大城崛起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卫生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主动顺应全球健康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城市健康新挑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谋划好成都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好人民健康。

让我们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推动卫生健康系统为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德成,机关党委书记王育本,巡视员刘培毅,副巡视员郭萍以及各区(市)县卫健局、各直属单位、委注册医疗机构、机关各处(室)代表共300人参加活动。

70年卫健事业答卷

“健康成都”的5个关键词

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消灭传染病、寄生虫病到攻坚慢性病、癌症,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公众的期盼,已从“能看病”发展为“看好病”乃至“不得病”,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从“小病拖、大病扛”,到分级诊疗、三医联动,成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健康圈”。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看病就医实实在在的实惠。

这份70年的卫健事业答卷,成都交得漂亮。

病有所医

成都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供给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1949年的1347张增加到14.32万张,现每千人口床位数(张)8.77张,远高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由1949年的120个增加到10755个,现有三级医院67个(其中三甲27个)。

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支出比重从的32.93%下降到的17.88%,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在副省级城市中相对较低。

目前,全市有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4200家,基本实现了街道、乡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死因顺位中,传染病也由解放初期的第1位,降至的第8位。

老有所养

成都老年人康养的软硬件条件完善,各区(市)县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4%,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

3月起,成都市成为全国第二个、西部第一个由财政补助开展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项目的城市,成都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接种肺炎疫苗。,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慢性病医院)被中国老年医学会授予“老年医疗照护培训基地”,为全市从事老年照护的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

妇幼安康

成都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体系已经建立并运行多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县级-片区-市级三级产儿科急救网络体系。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建成 “妇幼医联体信息协同平台”,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远程会诊、网络预约挂号、双向转诊以及在线业务学习。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华西妇儿联盟”,开展“成都市基层医生儿科医疗能力培训暨华西妇儿联盟培训”。

生态宜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老旧院落改造,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已有18个区(市)县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国家级卫生镇70个。“健康细胞”成都模式成都成都市在探索建设健康城市的独创思路,获国家卫健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协同发展

以来,全市卫健系统按照对口援建的安排部署,秉承真情援建、科学援建、务实援建的工作要求,每年选派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500余名,对甘孜州14个县、阿坝州6个县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对口帮扶,把健康送进雪域高原。

70年卫健事业大事记

当事人亲口讲述

在活动上,这部成都卫健事业70年史诗中的每一件大事,都有幸请到了这件事的亲历者、创造者、推动者来到现场,亲口为大家讲述最真实的细节和最真挚的情感。

7月,成都首个医联体试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联体”建设启动,组建了以市三医院为牵头,蒲江县人民医院为枢纽,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1+1+N+n”纵向紧密型互通式医联体,至12月实现医联体蒲江县全覆盖。

如今,蒲江县县域内就诊率连续四年稳定在90%以上,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这件大事的亲历者、蒲江县居民王光文和他的妻子熊丽琼来到现场,为大家讲述了王先生曾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经历。

王先生得过一次严重的胰腺炎,是蒲江县人民医院救治成功的第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王先生很幸运,当时正逢医联体建设初期,市三医院帮扶蒲江医院建立了第一个重症监护室(ICU),主治医生、市三医院的李孝锦医生医术高明,也非常负责。

王先生虽然在ICU里得到救治,但治疗费用非常高昂,李孝锦和蒲江县人民医院的员工还在亲朋好友中发动爱心购买王先生自家及亲戚朋友家的猕猴桃,还邀请电视台来报道。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妻子凑够了医疗费,王先生也度过了危险期,现在恢复得很好。“感谢市三医院和蒲江的医联体建设,也感谢李孝锦医生!”

讲述中,王先生的妻子一度激动得潸然泪下。

在讲述结束后,主持人还庄重地宣读了这件大事的推荐词: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成都建立首个区域医联体

4年后,121个医联体在成都遍地开花

实现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建设全覆盖

4年中,成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推进县、乡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

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成都的医联体建设经验获得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充分肯定,筑起70年成都卫健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10月,天府广场爱心献血屋从全国158个献血点中脱颖而出,被中国输血协会评为“全国最美献血屋”。

在连续保持临床用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成都,这个主城区占地面积最大、日开放时间最长的献血屋,既承担着提供优质献血服务、宣传无偿献血、开展志愿者活动等作用,更见证了无数成都人的爱心。

天府广场爱心献血屋的老朋友,四川省首批无偿献血宣传大使王小勇上台担任讲述人。

王小勇是一位生于1957年的退休教师,《献血法》实施,他献血,宣传献血。他的全血献血量位列成都市第六。

王小勇说,坚持献血这么多年,是因为献血能救他人生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每次献血之后收到血液中心通知血液入库、被使用的短信,心里的愉悦都是无以言表的,因为这意味着献出的爱心有可能挽救了一个生命。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天府广场爱心献血屋

上榜“全国最美献血屋”

这间小屋,让陌生人的爱心相互拥抱

热血,在这里激情交汇

善意,在这里默默流动

感谢你,每一位愿用热血拯救生命的献血者

你们无私地奉献给别人生的希望

你们是人间大爱的最佳注解

初,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各国严阵以待。5月,我国内地首例疑似病例在成都报告,疫情一触即发!

成都疾控应急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经过缜密的病例调查、默契的部门联动、及时的密接追踪、严密的隔离观察、专业的心理疏导,用48小时的昼夜奋战,令病例得以快速诊断与有效救治,密切接触者被严格隔离与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一例继发感染,甲流阻击在中国首战告捷!

成都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韩德琳上台讲述了当年那一场场无声的防疫战斗。

她回忆,当时那位甲流感染着从美国坐飞机回成都,出现了发热症状后,她和同事进行了大量联络工作,将乘坐同一趟飞机和大巴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找到,并晓之以理进行必要的隔离,期间同事还与感染者无防护接触,发生了职业暴露。

她表示,自从非典事件事件以来,我们国家建立了对疾病防控的较完整的机制,对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作用至关重要。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全力抗击全国首例

甲型H1N1流感病例

是盾,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向病毒出鞘亮剑,绝不姑息

从SARS到甲型H1N1,从MERS到禽流感

历尽千锤百炼的疾控卫士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铸就“卫生健康”的钢铁长城

自起,成都市开启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每年选派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500余名,对甘孜州14个县、阿坝州6个县开展对口帮扶。

截至目前,成都市援藏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与民族地区诊疗275.79万人次,开展手术3.23万例,业务培训8.9万人次。奔波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地区的成都卫健工作者,为各民族同胞带去健康和安定,并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陈航上台讲述了自己到德格县援藏的经历。

陈航曾帮助德格县建立康巴高原第一个ICU并投入运行,不仅是造福当地同胞,也给高原的旅游业发展吃了个定心丸。他还帮助德格县成立了首家独立的儿科住院部,成立第一个儿童门诊,结束康巴高原儿科疾病“只防不治”的历史。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健康援助藏(区)工程启动

八年忠诚风与雪,千里天路云和月

云端之上奔走的成都“门巴”,在生命禁区守望使命

那些高原上被健康援助改变的生命

为你们唱出人间最动人的赞歌!

9月25日,一位41岁成都产妇在分娩时突发羊水栓塞,面对死亡率高达80%的紧急状况,3分钟内,医院迅速组成抢救队伍,区市两级产急办专家相继奔赴支援。12小时内,在来自全市多家医疗机构的40多名专家的紧张抢救,血液中心、交管部门鼎力支持下,终于将产妇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高效运转的产儿科急救体系、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城市的大爱和温度。

这桩惊心动魄大事的讲述人,是成都市产科和新生儿急救管理办公室的顾玲玲。

顾玲玲是全城大抢救发生时,当值成都市产急办24小时应急电话的总值班,全权负责在整个城市范围内调配对接专家、血液、交通等一切抢救资源,可以说当时她就是这张抢救网的“交通总指挥”。

她讲述了自己“工作以来印象最深刻,最紧张的一天”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调配专家、资源的通讯畅通,她在上班路上都不敢进地铁,站在路边上打了一上午电话。

产急办热线手机,在她值班的一个月里24小时不能离身,电量随时都要100%,因为背后是两条人命。一听到这个铃声,她全家人都敏感,连洗脚的时候听到这个电话响,女儿都知道马上帮我把这个电话拿过来。

抢救不仅发生在手术室里,在看不见的路边上,还有更多的人默默在为保护母亲和孩子的安全,尽自己的力量。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成都全城急救羊水栓塞高龄产妇

当危险,裹胁两条生命呼啸而来

母婴安全守卫者的职责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在争分夺秒的生命赛场背后

是一张密实的“保护网”

而初心,是一切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

成立于2000年的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原国家卫生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合作的医疗改革项目背景下,设计出的“中国首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范本。

它探索了防治结合和分级诊疗的服务模式、提供了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研发实践平台,为探索中国社区卫生的发展模式和引领社区卫生发展上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样板。

两位讲述人分别是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村医陈永根,以及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服务中心陈锐医生。

陈永根是中国千千万万村医的缩影,在龙泉山里扎根了30多年,每天一根拐杖,一个药箱,翻山去村民家里出诊,每年走坏一根拐杖,坚持扎根山村。他说,自己能活到多久,就干到多久。

陈锐医生则是新时代家庭医生的代表,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事家庭医生已经十年了。他说,现在和他一样高学历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多,家庭医生早已不再是大家旧印象中的赤脚医生。基层理念的改变和提升,正在改变人们对基本医疗机构的看法。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中国首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落户玉林

为了每个居民健康,你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为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你们一边筑起“网底”的支撑力量,一边迈开大步勇于探索

在你们的智慧与汗水中,诞生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全国范本,为无数中国家庭打开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一扇窗

1964年7月,市肉联厂工人霍德明不慎跌入沸腾的胶锅,致全身90%特大面积烫伤和呼吸道灼伤,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抢救如此严重的烧伤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支持下,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22天不分昼夜的抢救和精心护理,霍德明奇迹般地苏醒并康复,为中国医疗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成都乃至四川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时代。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护士金道琼为大家讲述了55年前那次惊心动魄的抢救。

在当时的条件下,感染是病人要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精心的护理,病人翻身很困难,护士帮他使用布单翻身。

在没有MDT这个概念的时候,在全省甚至全国专家的协助下,自发地形成多学科合作去抢救他,建了一个类似ICU的病房,在无菌的医疗环境下治疗病人。经过这个病历后,医院有了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烧烫伤医疗体系,并且建立了成都最早的烧伤科。

近年来咱们成都学科建设成果的不断涌现,比如市三医院与钟南山院士联合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市一医院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务人员实训中心,市五医院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全面合作等等,可以说学科建设已经驶入了快车道。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1964年,市二医院成功抢救

全身90%特大面积烫伤患者

当一代又一代的医生,推动着医学向前进步

而这妙手的源头活水,正是医者的仁心

70年,成都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市民托住安居乐业的底气

70年,全市学科建设齐头并进

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

向为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青春与激情的全市卫健工作者,致敬!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梁益建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用妙手和仁心打开一个个被折叠的人生。

70年来,无数和梁益建一样的“明星医护”在成都诞生:获“中国医师奖”的市二医院医生肖宗位、第42届南丁格尔奖得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护士杨秋;跪地急救10分钟的龙泉驿区医护夫妇李青霖和游长江…他们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精神打底,是城市精神的最佳诠释。

登台的讲述人,是另一位成都的“明星医生”,同样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剑。他讲述的,是自己家三代为医生的故事。

吴剑来自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世家,不仅自己的祖父、父亲都是医生,家中很多亲戚也都是医务工作者。连自己还在上高中的儿子,都已经对医生发生了浓厚兴趣,想考医学院。

作为医生世家,爷爷、父亲有没有传授什么独门秘方?吴剑医生说,没有什么医学秘方,但日常的聊天中,祖辈总是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对待患者的态度,还有如何学习,如何精进医术等。这就是“明星医生”诞生的奥秘——妙手仁心的传承,折射着成都这座城市尊医敬医的风尚。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梁益建荣获

“感动中国”度人物

大医精诚,汇聚正能量的光芒

高山仰止,“明星医护”们带来榜样的力量

为这座城市培育起尊医、珍医、助医的土壤

让我们可以期待

未来有更优质、更丰富的医疗服务来到我们身边

国医大师石学敏工作室落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网红非洲医生迪亚拉新都开诊执业、“名医馆”“中医馆”“中医角”遍地花开、世警会上中医药“圈粉”各国运动员……持续提升的中医服务水平助力成都中医走向世界,每年吸引1000余名国际友人来成都学习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文化。

成都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幼儿园活动等,强力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浓厚氛围。

咱们传统中医药有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如何创新传播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医药,是一个内涵深远的课题。在这一点上,咱们成都独创了一整套“成都路径”,得到了全国瞩目。

讲述人是当下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朋友圈里,一位最为耀眼的“明星”——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黑人中医迪亚拉博士。

20多年前,迪亚拉博士慕名前来中国学习中医,从因肤色被怀疑的“歪果仁”,到现在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中医”,他见证了中医药征服世界之路。

迪亚拉博士正在新都区中医院坐诊,并开展中医一体化培训项目,同时也正在助力国家在非洲建设鲁班学院,与中医一体化项目一脉相承,并总结了 一套自己向外国人推广中医文化的方式。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中医药文化传播“成都路径”

上升为国家经验

中医药是一种情结,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

它传达一个信息,向全世界展示中华古国的文明

它架起一座桥梁,承载着中西方文化的沟通

这是一份中国馈赠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

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外民心相通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成都全面实施健康成都行动——

全市22万卫生健康工作者将勠力同心,抓实抓好十五大工作任务,以建成西部医学中心为目标,全力实施卫生健康规划提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提能、中医中药发展传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五大行动”,加快建设“健康成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实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成都卫健事业70年大事记推荐词之

全面实施健康成都行动

“杜鹃啼血换春归”,卫健工作者的拼搏,为成都人民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健康成都”正在成为令这座城市骄傲的新名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2030健康中国蓝图

我们仍任重道远

歌以咏言 舞以尽意

精彩文艺节目掠影

在活动现场,成都卫健工作者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抒发对70年成都卫健事业的致敬,以及对获得成就的喜悦。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表演开场舞蹈

《砥砺前行》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表演的

小品《我会留下来》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表演的

原创音乐剧《环球旅行》

市中草药研究所、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市急救指挥中心、

市卫生计生人才服务中心、

市计划生育保障中心合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

过去70年,成都交出一份漂亮的卫健事业答卷。而若站在更长远的历史视野上回望,成都卫健事业又该如何去再创辉煌?

愿我们将过去的光辉与成就,都化为未来的意气风发!

今日的欢庆之后,我们将继续奋斗,让我们肩并肩全速前进,逐梦健康!

如果觉得《壮丽70年 筑梦健康城丨市卫健系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宣传活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