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疫情好转了 但我焦虑失眠了 咋办呢?

疫情好转了 但我焦虑失眠了 咋办呢?

时间:2023-01-25 02:25:23

相关推荐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好转,

很多市民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深圳各家医院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诊疗业务。

近期,罗湖医院心理卫生科门诊

接诊了不少受到冠状肺炎疫情影响

出现焦虑、失眠的患者,

以下是唐建军医生分享的一个案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女士今年35岁,在深独居,从事销售工作。自从今年2月初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出门,每天都呆在家里,逐渐出现容易紧张、焦虑,感到身体不适,如心慌、胸闷、头发紧,皮肤有过电样的感觉。

其后一天看了一篇微信朋友圈关于疫情的的文章(促发事件)后,出现更加容易焦虑烦躁,恐惧害怕,担心自己患有冠状肺炎和其他身体疾病。同时情绪低落,不开心,做事情兴趣低下。食欲明显降低,什么都不想吃。

短短几周,体重下降10多斤。失眠,晚上辗转反侧,尝试各种方法如听音乐、泡脚、喝牛奶等就是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容易疲劳。曾至多家医院如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就诊,做了不少检查。医生均告知身体无明显异常,但患者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身体不舒服,一定是疾病导致的。有些医生看到患者表现很焦虑,建议患者至医院心理科就诊。

和A女士进一步沟通后了解到,她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敏感,朋友较少。曾经交往过1/2个男朋友,由于一些原因,都没有继续下去。因此她目前是单身。父母在老家,经常催促她尽快结婚,这也是她的发病因素之一。

接着为A女士安排了一些相关化验检查,以便排除躯体疾病。

体检结果显示A女士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结合A女士以往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她目前诊断主要考虑是患有焦虑症伴有抑郁情绪。

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给予心理辅导。告诉A女士从以下几方面调整:

1、从她的认知想法层面调整:患者有很多负面想法,如担心自己患有肺炎和其他躯体疾病,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和患者共同分析,她患有肺炎等疾病的可能性有没有?有多少?是100%还是0.1%?经过一系列分析,她认为目前患有该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过度担心,不如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

2、从行为方面调整:我告知患者反复去医院找不同的医生,一方面会增加被传染疾病的可能。另一方面,容易陷入找医生-缓解焦虑-回家后,焦虑增加-再次去医院的恶性循环中。因此,除非有严重疾病,不要身体有点不适,就赶紧去医院。可以在家里或至户外人少的地方,多一些运动,每天不少于半个小时。

3、社会支持方面:A女士平时社交较少,朋友少,加上家人都在老家,社会支持较少。由于目前还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方式,多和家人、朋友多一些联系,多交流一些开心的事情,尽量避免谈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

4、药物治疗:根据A女士的情况,我给她使用了一些抗焦虑、助眠的药物,并且解释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服药初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

一周后,A女士第二次复诊,她开心的告诉我,按照我给他的建议,感觉心情、都好了一些,有决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把疾病治疗好。

我感谢了患者能再次复诊,并且能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实施。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焦虑的患者都不能很好的遵医嘱,服药1/2天感觉效果不好,就会换医生的。医生遇到类似患者都很头痛的。

我给A女士开了两周的药物,告知她下次复诊的时候,她的焦虑症状和睡眠应该基本得到改善了。之后,还需要定期复诊,维持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

你的情绪怎么样?

有没有抑郁焦虑问题呢,严重吗?

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量表有一个初步了解。

请做完以上题目再看下面的内容,

否则会影响测评结果。

作者介绍:

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成人ADHD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心理卫生科 唐建军

编辑整理:罗医宣

如果觉得《疫情好转了 但我焦虑失眠了 咋办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