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人类的悲欢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能相通

人类的悲欢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能相通

时间:2020-02-11 10:54:07

相关推荐

人类的悲欢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能相通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而已集·小杂感》中这样写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一针见血的话,成为了现在广为流行的金句。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的悲欢就不相通了呢?

是深夜里从每一个孤坐街头的可怜人面前匆匆路过不停留的时候开始的吗?是餐桌上倾听者用高亢的声音在试图掩盖那倾诉者的微弱反驳声音的时候开始的吗?还是网络的这一头在激昂的指点而另一头却被这番指点逼迫得透不过气的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从居住在躬耕陇亩之上的砖瓦泥屋发展到了钢筋水泥建筑鳞次栉比的现代社会用了一个百年,但摧毁一段祖辈的香火情却只需要一句话的时间。

“与我无关。” 任何人,只需要用淡淡的语气,平静的脸,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将一份温暖的人情轻而易举地终结。冷漠,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些冷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不知道冷漠的源头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产生的诱因是什么,我们好像不自觉地就冷漠了好多年。过去那些年里,爸爸妈妈口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过去好像就是一场梦。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触痛我们道德认知的“小悦悦事件”,事情曝光的时候,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在反省:这个社会怎么变得这样冷漠了?

这种现象,就是社会冷漠现象。即是指当社会中出现一种危险情境时,社会大众所给予救助的可能性没有一个人单独遇到这种情境给予救助时大的现象,又称之为“旁观者效应”。社会大众在施救现场时施救者会在内心进行“社会比较”和“责任分散”的两个过程,这是社会冷漠现象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注:此处出自上海盛法电器仪表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是维修电工首席技师,从事农民社会问题研究的张丽丽,发表在《学理论》 第30期60-61,共2页) 造成社会冷漠现象的出现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社会冷漠现象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是深刻的,值得庆幸的是,在受到利己主义价值观冲击的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正能量”。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老师愿意奉献青春驻守在这贫困的乡村土地上教书育人?因为他/她们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真谛,明白“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沉重,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意义。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愿意奉献生命驻扎在艰苦的环境忍受高压高强度的训练时刻做好奔赴战场的准备?因为他/她们有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高度,心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血,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医生、护士愿意冒着被感染牺牲的危险也要主动请愿,赶赴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方?因为他/她们有着“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豪情壮志,心怀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悲悯,有着“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凡此种种,不枚胜举。除却各行各业的温暖,于生活中,我们也不乏温暖人心的事例,不乏简单的善举。它可以是外卖小哥顶着烈日送餐时订餐员递过去的一杯水,也可以是弄堂里为留守的老人、孩子送过去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甚至是公交车上默默让座的举动……

人类的悲欢也许可能并不相通,但让人类的悲欢相通起来,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这些与我有关。”

社会很大,它容纳着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社会很小,你的周边居住的是陪伴着你的不同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起来的办法很简单,可以是遇见痛哭的人时给予的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也可以是在倾听述说时递过去的纸巾与温水,甚至可以是隔着网线送出的一句祝福……

人类的悲欢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能相通。

如果觉得《人类的悲欢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便能相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