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实践者对话:资本全球化 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考 新选择

实践者对话:资本全球化 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考 新选择

时间:2019-12-16 00:38:13

相关推荐

实践者对话:资本全球化 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考 新选择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编者按:机构投资者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在市场当中起到引导作用。在资本全球化背景下,机构投资者会有哪些新的思考和新的逻辑呢?近日,金融界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进行了主题为“资本全球化 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考、新选择”的实践者对话。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金融界网站副总编辑金明正:各位下午好。欢迎一起参与这场实践者对话。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贸易全球化发展到了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资本市场在不断地改革与开放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A股市场入伦、入港、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陆续推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正在构建国际化,A股也成为了海外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优秀的上市公司无疑将成为”香饽饽”,那么如何在开放与竞争中实现从经营价值到资本的同步转换与革新?成为了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一起面对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应该说对当今市场环境有最深刻的理解,首先我抛砖引玉,开始接下来的讨论。

(图为金融界网站副总编辑金明正在主持实践者对话)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深圳市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郾维民先生,郾会长是深圳市上市公司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十多年来持续跟踪深圳上市公司和华为等公司的成长轨迹。对于资本国际化的话题,深圳并不陌生,资本为何亲睐上市公司,资本有没有陷阱?企业秉持什么样的秘诀,我们有请郾会长。

郾维民:首先感谢金融界邀请我到北京来学习。深圳是一个小渔村,每次到北京来学习,都感觉很高兴,整个国家的厚度和风度都在北京,中枢的指挥神经系统也在北京。我是1988年开始在深圳体改委工作,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图为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鄢维民在实践者对话中参与讨论)

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讨论的是创新中国怎样从模仿真正实现创新飞跃或者跨越、在跨越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条件支持、中国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像英国和美国一样的创新型国家等问题。其实,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日常管理中,中国的企业和社会已经具备从模仿创新到实现创新飞跃的基因和种子。

我们做华为创新研究也是基于这一点。鉴于此,我们总结了华为成功的两点因素:

第一,是无私、善良和正直的企业领导人带来了华为的成功。为什么叫无私呢?当时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时候只有三千块钱,和同伴集资2.1万元创办了华为企业,最后把股份也分给了员工和同事,一起来打拼这个企业。这个股票的价值是大家的劳动创造的,因此分享股份不是恩赐。无私导致华为的团队能够团结起来。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把公司的控制权、引导权放弃掉,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放弃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利地位和财富,而选择了构建一种文化。任正非曾说,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管理的后面是价值观。价值观和文化建立在人的信念和信仰中,这种无私和善良导致了华为在全球性的竞争里面,有比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第二,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员工和股东的利益为中心,这是一个质的改变。实现客户梦想,把客户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内容、前提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心一意去满足客户的需要,去了解客户,以人为己,爱人如己,客户的成长和进步,将成为你的幸福来源。任正非在实现客户梦想、为客户服务的时候,不是搞定某一个董事长,或者搞定某一个局长,他要求他的员工去服务于对方的整个团队,在24小时里,随时随地都能给客户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且是不计成本的满足客户需要。所以,在他的产品还不够好的情况下,客户就接纳了他。当他的产品做好以后,还想着不断进步。就像华为手机,它就有一种自我进步的能力。

华为在成立实验室做基础研究。一个公司必须要有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很好的技术储备,才能够基业常青。当遇到困难危机的时候,可能困难一段,但是困难过去之后,你的技术储备、基础研究的能力又会让你焕发新的活力,就会做到基业常青,从世界的跟随者变为世界领先,最后变为世界的领导者。

这种胸怀、人品、价值观、标准和机制,导致了中国人可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发展中最核心的一个难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就是,做对的人,把对的人做好,做对的事,把对的事做好。华为在这里建立了一种很严肃的价值观。所以说在中美贸易战的今天,在中国的发展包括改革里面,虽然存在着一些障碍、一些困惑,或者一些矛盾的地方,但是只要走出这个矛盾,我们就能够发现新的种子、新的活力,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

主持人:感谢郾会长的分享,相信在场的上市公司各位一定有所收获。下一个问题邀请美年健康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林琳女士来回答。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包括中国平安等机构为什么看好美年健康?

林琳:说到资本为什么持续看好美年健康,首先我想说的是,美年健康这一路的发展,非常感谢资本的助力。我在这里和大家报告几组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资本在美年健康这一路发展过程当中不同阶段的助力。

(图为美年健康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林琳在实践者对话中参与讨论)

美年健康是国内医疗健康行业专业体检机构中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我们也保持着500亿元市值规模。同时,我们统计了美年健康的布局数据,目前在全国32个省215座核心城市拥有600家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体检中心。在上市之后,我们接连收购了慈铭体检、美兆体检。目前,美年健康拥有美年、慈铭、美兆、奥亚四个品牌,今年1月至11月,已经为全国超过3000万人次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预计到,我们将在全国布局1000家专业的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到时候,我们会为1亿人次提供专业的体检服务,这是美年健康的几组基本数据,从这些基本数据上,也回答了主持人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为什么会持续看好。

其次,前三个季度业绩公告也体现了美年健康在营业额和利润方面均达成了目标。我们前三季度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营业额,利润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68%。美年健康一路走来,得到了众多资本力量的支持,如果说真正的让我们来回答,资本对美年健康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除了团队和业绩指标,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资本对于美年健康的投资不仅仅趋于利益,更多的是投资中国更美好的未来,以及国民对健康的诉求。

目前,健康中国已经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而预防医学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刚提到一组数据,在今年前11个月,我们已经为全国三千万人次提供了健康体检服务,到预计会有1亿中国人次接受美年健康的体检服务。我们不仅提供专项、全方位的体检,而且这些国人的健康大数据,使美年健康成为最大的预防医学平台和健康需求入口。这样一组数据也会反哺科技创新,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谈到一个关键词是创新,大量的数据加快了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创新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从美年健康的布局角度来看,下一阶段也会继续在医疗健康生态圈和产业链方面布局,目前美年已经在慢病管理、专科医疗、基因检测、远程医疗、健康保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资本为什么持续看好美年健康,是因为大家的健康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所以,作为健康中国未来真正能够落地的投资,是资本真正持续看好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接下来的问题问到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先生。王总在金晶科技20多年,在玻璃这个细分产业上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和应用场景。目前,金晶科技在玻璃市场已经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定价能力。而身为上市公司,金晶科技又同时身处资本市场当中,王总,您如何看待公司价值的传递与体现。

王刚: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金晶科技。金晶科技是国内最早的玻璃生产企业之一,大家看到的鸟巢、水立方、中国尊、中国馆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地标建筑使用的玻璃都来源于金晶科技。可以说金晶科技的玻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一张名片。此外,我们到深圳,大家看到的所有地表建筑一定是使用金晶科技的玻璃。

(图为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在实践者对话中参与讨论)

我们价值的传递,主要是从国家的节能角度出发。金晶科技的产品,特别是我们的节能玻璃在建筑市场上为什么能成为一张名片?主要是节能的系数可以达到70%。通过计算,如果中国全部使用节能玻璃,可以节约10.5%的能耗。当然,若对金晶科技有所了解,各位朋友就会发现高铁动车和节能汽车的玻璃、高端玻璃、商业楼宇,以及防紫外线的玻璃产品,都是金晶科技提供的高档玻璃。金晶科技以技术起家,以创新作为我们持续发展的动力,长久以来,我们在业内,包括现在走向”一带一路”,走向海外,我们也是内外协同,技术融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这也是金晶科技的价值体现,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感谢王刚先生的精彩分享。在本场对话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国际友人岸上辉充先生,他是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席代表。请他介绍一下三井住友信托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对中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层面的观察与建议。

岸上辉充:我司是以信托和银行混业经营的一家特殊的金融机构。我们在日本是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目前资产管理规模换成人民币大概是16.8万亿元。主要是以政府的专家资金和企业年金资金为主。我们在1984年就来到了中国,到如今已有34年的历史。目前,我们在上海、香港有分行,在香港也有以管理日资资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还出资了南京信托公司,在十年前开始了中国信托业务。另外,我们集团旗下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已经取得了QFII的资格,我们集团现在整体的额度是8亿美元。我们通过这个渠道,其实早已经开展了对中国A股的投资基金相关的业务,以上是我们简单的业务介绍。

(图为三井住友信托投资银行北京首席代表岸上辉充在实践者对话中参与讨论)

主持人:感谢岸上先生。接下来的问题有请矽亚投资CEO张兰丁先生。矽亚投资是一家创新型的股权投资公司,专注于产业投资和企业资产运营管理,总部位于纽约,对资产和资本的全球化都不陌生。我想请张总分析的是,上市公司在当前这一轮与资本共舞中体现了哪些特点?要做什么?

张兰丁:感谢金融界能提供这样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分享我们的观点。矽亚投资是一家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主要以投资中大型的民营企业并帮助企业转型和扭亏为盈而著称。

(图为矽亚投资CEO张兰丁在实践者对话中参与讨论)

机构和上市公司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可以说机构离不开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离不开机构,大家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有“二高二低”的现象需要上市公司和机构同时注意,尤其是在未来五十年资本市场上。

第一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逐渐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未来有可能进入中低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趋缓,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就是估值情绪会逐步回落,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会逐渐降低。这样的话,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股权质押爆仓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我记得在金融界的年会上也提出这个问题。上市公司的估值会逐步回落,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恢复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金融机构的价值所在。

第二低,是对市值小于100亿元的161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长期追踪。我们发现在1616家小于100亿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减少了83.6%,但是帐面利润却增长了9.2%,这意味着很多小市值的上市公司未来将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和挑战,这也是我们看到这几年并购如火如荼的原因。

但是,我们要注意另外两高。

第一高,是并购剥离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根据矽亚投资的统计,从到,发生在中国的并购事件超过10万起,涉及到的总金额超过8万亿美元。按照全球并购失败概率70%,而中国的并购失败概率超过80%的情况来计算,中国将涉及6.4万亿美元的并购剥离。现在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长找我,已经不谈并购的问题,而是如何剥离的问题。

第二高,是上世纪中叶的时候,美国的投资者90%都是散户,但是今天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我相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也会跟上市公司结为一体。如何共同发展,是我们双方都将面对的问题,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必须能够对上市公司有所贡献,而不只是提供资金支持。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群访环节,第一个问题,由两位企业家回答,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该如何定位主营业务发展和资本之间的作用关系。请王刚先生解答。

王刚:这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如金晶科技以软件驱动,持续提升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叫住得健康、行得健康、吃得健康。其中,我们开发的一种产品,我们看到日本的使用用户达到了90%,中国基本为零,我们创新这个产品,给中国的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在传递我们的价值。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请美年健康林琳谈一谈资本对行业的助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琳:其实刚才讲到了这个问题,梳理了一下美年健康的发展历程,资本助力体现在战略布局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规模,目前在全国32个省、215座城市已经拥有600家专业的体检机构,这个维度很好的诠释了资本在企业规模上的助力作用。

第二个维度是,我们在体检硬件设备上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加强服务品质。目前,预防医学领域,尤其是专业的健康体检领域,美年健康不断推出CT、核磁和胶囊胃镜等高端精准的体检项目,这些体检设备已经成为各个体检机构的标配,同时也在覆盖越来越广的项目。从实际应用来看,通过CT、核磁和胶囊胃镜等项目,美年筛查出多起重大阳性案例,随着体检规模及服务人次提升,未来也将惠及更多人群,致力于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

第三个维度,是资本对于美年健康在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大家知道,体检行业从最初的普通体检,到精准体检,接下来就要升级到3.0体检。美年也于近期推出了“美年好医生”产品,从单一体检服务迈向“检、存、管、医、保”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即全面体检、健康银行、健康咨询、就医直通与保险保障,跨越式实现检前、检中、检后的健康管理全程保障,打造健康行业的闭环。目前美年健康全国服务人次达到3000万,到预计会拥有1000家门店、服务1亿人次,海量的大数据,将反哺医疗健康领域,提升创新速度、降低创新成本。所以,资本的力量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促进,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在大家的实践中,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国际化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什么特点?我想邀请在座的机构投资者和郾会长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请矽亚投资张兰丁先生。

张兰丁:1895年,查尔斯亨利道和爱德华戴维斯琼斯两个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股票指数——道琼斯指数,一直沿用至今。百年以来道指代表了经济的兴衰,当时道指包括12种工业股票,但是只有通用电气活到现在。

作为如今的上市公司,必须研究为什么一百年来只有一家企业活到现在。我简单给大家说明一下。因为一家好的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并购整合和全球化的基本能力。之后这两个能力做得较好的企业才能在未来保持持续盈利,永葆青春。如果企业暂时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这个方面比较弱的话,一定要找那些并购整合能力较强的一线机构合作,这样企业未来才会有比较持续的发展。

目前,矽亚投资在国内开展了上市公司EOP战略投资决策培训,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8期,我们已经培训了350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的战略投资决策能力,我们希望把在全球已经总结好的方法,尤其是那些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经验告诉大家,减少大家的失误和犯错。因为随着经济的下行,未来我们失败的概率和试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尤其最重要的不是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时间窗口。当我们错过调整的时间窗口的时候,也许百倍的代价都不够我们当时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主持人:接下来请岸上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岸上辉充:作为一家在日本上市的公司,我们也有很多外国的股东,但是从我们增加外国股东来讲,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日本,过去股价有一个很大程度的下降过程,经济低迷也有好几十年了。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外国投资者买我们的股票,让他们持有我们的股票,我觉得有一些基本的想法可以分享给大家。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公司到底是由谁来控制的,这一点明确非常重要。当然,从理论上来讲,肯定是由股东整体一致通过来判决这个事项是YES还是NO,这是一般的场景。

第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信息的披露。我们公司的社长也会在股东大会结束之后,特意去往美国、英国等外国投资者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相关说明。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能明白主要的股东要求以及他们将会持有多长时间我们公司的股票,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的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多,他们持有多长时间的股票,希望多大的回报,可能这个想法跟机构投资者是不一样的,受短期的影响会比较大。

第三,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与其指望个人投资者,还不如开发那些低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商品会更有效一些,当然我们也面临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最后请郾会长回答这个问题。

郾维民:在这种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企业本身来讲,需要构建自己长期有效的增长,始终在这么一个生命主线上去打拼。

从具体案例来看,关于尼龙的研究,整整花了十年时间,这就是科学研究。当时杜邦就说,你们做科学研究,我给你钱,你做你觉得该做的事情。结果高分子实验室的负责人,过了几年之后得抑郁症自杀了,十年之后,科学家才把尼龙发明出来。任何一个东西,对于未知事物的基础研究、科学研究和产品研究,它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如果你带着欲望、带着得失,完全奉没有献的精神,这种科学研究,科学的门口就是地狱的门口。拿着钱的负责人得了抑郁自杀,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结果。

在中国,目前在研发领域,上市公司是主力,反过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是不足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产业基础,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就不能有的放矢,变为概念的东西。而民营企业是在企业生存的过程中,去做的科学研究。这方面来讲,在企业内部,要有自我批判精神,内部要有竞争,要开放包容和多元化。腾讯的微信为什么能做出来?马化腾说,我们内部有竞争,不光是跟外面的对手竞争,内部也有对手,竞争变为了一个生态。一方面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内开放多元可以导致对外开放多元。

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公共平台。就中国现代化来说,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强大和先进,中国本身也可以变成由你的价值观和信念,管理的世界共同发展的公共平台,这个平台的发展会导致一个新的基础。我觉得这一点从社会改革来讲是没有问题和困难的,因为我们已经有这个基础。

主持人:感谢在座各位最深刻、最一线、最实用的分享。两个月前,证监会时隔发布了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再一次强化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上市公司和国内外的机构投资者一定能够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本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如果觉得《实践者对话:资本全球化 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考 新选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