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坚持不懈的心态

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坚持不懈的心态

时间:2024-07-27 13:00:37

相关推荐

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坚持不懈的心态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而“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文章中讲述了愚公不畏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挪山,愚公的坚持不懈和智叟的胆小懦弱形成鲜明对比。愚公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移山填海的信心与顽强毅力,想要取得成功要像“愚公”一样不怕艰难,坚持不懈,也是本篇文章对人们最大的启发。

《愚公移山》通过文章会了解到有位叫愚公的老先生门口有两座山,一座叫太行,而另一座叫王屋。早期的交通不方便,而两座山也挡住了他的路,出门需要绕很远的路。因此愚公有了移山的想法,山是比较高大的,想要移山也是个间距的任务。于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说道:“山这么大,而你连搬一块土丘都搬不动,还想搬山,岂不是痴人说梦。就算是你能搬动,那你将这些泥土石头扔在哪里?”大家听到后大笑,而愚公说道:没有什么困难是可以阻碍的,我们可以将这些石头和泥土丢进大海呀!“于是家人在愚公的带领之下开始了凿石头,挖土将其运入渤海。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他的儿子也加入了移山的工作。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叫“智叟“的老先生,“智叟”非常聪明,但是对于愚公移山却非常反对,感觉山这么大,怎么能将山移走呢?于是,智叟忍不住嘲笑愚公道:“你真的是老糊涂了啊,山怎么可能会移走呢?更何况现在的你已经快90岁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愚公听后并没有大怒,而是笑呵呵道:”我并不是老糊涂,是你糊涂,我虽然老了,可能我还有儿子,孙子。我们的子孙一代一代搬下去,山早晚会被我们移走,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智叟只好默默走开。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

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如果觉得《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坚持不懈的心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