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为你读书|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考古学之父”

为你读书|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考古学之父”

时间:2020-08-14 16:11:20

相关推荐

为你读书|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考古学之父”

忆闻 第2集.mp3忆闻 第2集.mp312:45来自人民读书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继续收听我们与您分享的《忆闻》。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了清华大学“五星聚奎”中的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三位大师。

本期,咱们就来聊聊另外两位,赵元任和李济。

01

赵元任

赵元任

陈寅恪在清华照澜院2号居住时,隔壁1号住着邻居赵元任。赵元任在清华从1925年至1929年一共待了四年,之后去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虽然他待的时间不长,影响却很大。很多人知道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却不知他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他的生活趣事与他的学术成果一样精彩。

赵元任是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的后人,光绪十八年生于天津。他本身是一个语言奇才,在南京的金陵中学时,就通晓八种语言。罗素19访华,赵元任充当翻译。有一站,他们去长沙,赵元任发现旁边坐了一个长沙人,就开始跟他交流,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赵元任就能把罗素的英语翻译成长沙话了。令他特别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他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一开口说话都会被当地人认为是老乡,哪怕他是第一次去巴黎、去柏林。赵元任一辈子会多少种语言呢?近40种。他会说33种中国方言,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等。

19,他获得庚款留美资格,去康奈尔大学开始了海外求学之路,19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来到清华教书。

清华国学研究院部分教师,右一为赵元任

在清华期间,他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一是学术研究。赵元任本科学数学,博士学的哲学,辅修物理,兼修音乐。来清华后,他教语言学。别人问他为何?他说觉得语言学好玩,兴趣驱使他定下了一生的志向。他在清华一是教普通语言学,二是教中国音韵学,还有一个是现代方言。来清华第二年,他带着助手去吴语地区研究,是第一个提出“吴语”的人。他写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本用现代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

赵元任在清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教书。他开创性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培养出了诸多大师级语言学家,例如吕叔湘、朱德熙、王力等。

他做的第三件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那就是音乐创作。中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就是出自赵元任。1926年,赵元任对刘半农的那首名叫“情歌”的诗进行谱曲,改为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1927年,赵元任创作了大合唱《海韵》,邓丽君唱过这首歌。他一生中创作了100多首音乐作品,很多歌曲都脍炙人口。

他做的第四件事情比较特别,那就是校园关系。赵元任和陈寅恪在清华时是邻居,陈寅恪来清华任教时已经是36岁,依然单身,常去赵元任家吃饭。赵元任就把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老师唐篔介绍给了陈寅恪。在赵元任的牵线撮合下,陈寅恪终于在38岁结婚了。

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是清华的“名厨”,他们二人的婚姻很有意思。赵元任曾说找对象不应该找比自己年龄大的;杨步伟曾说过一辈子不结婚。结果,杨步伟比赵元任大3岁,还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杨步伟在清华名气很大是因为做饭好吃。他们家在清华二校门旁边租了三间房,改造成餐厅,请了名厨,经常召集大家来吃饭。

赵元任与杨步伟一家

卢沟桥事变后,有传闻说赵元任在逃难过程中目睹了战争的惨景,一家人选择去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在美国的家成了清华留学生的驿站,多的时候住过100人。

中美关系恢复后,赵元任回国探亲,受到隆重接待。

1981年,他回到曾经住过的照澜院,想起清华岁月,竟哭了起来,人生一晃就快90年了!第二年,他在美国病逝。

02

李济

李济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救过李济,中国才没有失去这位“考古学之父”。李济当年也在清华国学院。他先前受聘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清华大学规定:兼职教师不能聘为教授,只能聘为讲师。虽然李济只是国学院的讲师,在考古领域的贡献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济是官费留美学生,去了麻省克拉克大学学心理学,与徐志摩既是同学又是室友。本科毕业后,李济又攻读了社会学硕士,最终以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

1924年,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组建了一支来华考古队,因为不熟悉中国,想找一个中国学者来主持,所以他们找到了李济。李济就从南开大学辞职了。

第二年,梁启超组建清华国学院。梁启超是考古学会会长,却不太懂现代考古,便邀请李济加入。由此,李济被聘为清华国学院讲师,住进了照澜院9号。

面对外国人来华考古,李济的态度很硬气。当时,李济向弗利尔艺术馆提出了两个合作条件:一是外国人到中国考察,一定要有中国的学术团体参与;二是所有考古发掘的古物,要为中国所有,必须留在中国。美国人一开始很难接受,后来还是不得已答应了。

合作达成后,李济开始主持弗利尔的中国考古队。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带着项目进清华。中国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古,是从李济开始的。当年考古条件非常艰苦,李济被称为“锄头考古学家”,他的考古队被称为“马背上的考古队”。

当时山西运城附近,传闻是夏朝的都城,但是一直未有确凿证据,李济发现大有可为,于是便去了山西考察。

就在这时,李济得了斑疹伤寒。他的父亲一直用偏方为他治疗,耽搁了治疗时间。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是医学博士。她看情况危急,自作主张把李济送去医院。医院说:再晚几个小时,人就没了。1926年冬,李济康复后,回到了西阴村。

李济在西阴村的考古,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持现代考古发掘,用现代方法进行野外考古。李济学人类学时,学了很多考古知识。而且,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博士,他给李济当助手。

在精细的发掘下,李济找到了半个蚕茧,可以证明历史上早已养蚕抽丝。这次考古成果颇为丰厚。李济找了50多匹骡马,把9大车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运回北京。回京后,他写了《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一书。

1929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所,简称“史语所”。他辞别清华,去了史语所担任考古组组长。在这里,他获得了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殷墟考古”。

为什么要去殷墟考古呢?传闻这里是商朝的都城,有待考证。殷墟考古从1929年到卢沟桥事变,一共发掘了15次,李济亲自主持5次,深入视察2次。所以他的贡献特别大。那时候考古环境很恶劣,官员的不支持、军阀的战火和民间盗墓,都考验着考古队。

殷墟考古时,李济定下了规矩:考古队,只考古,不收藏。这个作风一直延续到现代。

他在这段时间,还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是面对民间盗墓,他呼吁政府颁布文物保护法,所以国民政府在1930年颁布了《古物保护法》;第二是李济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三种文化层次的时间顺序,它们分别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后来梁思永证实了中国的地层分为这三层,盖在最上层的正是殷商文化层。此外,李济提出了“类型理论”,对所有发掘的器物,根据它们的形状、外观、材料进行分类。地层法与分类法,都是在殷墟考古过程中确定的。

其中,最大的发现就是1936年发现的甲骨坑,叫127坑,含有一万七千多片甲骨。这证实殷商的传说是真的。除了甲骨,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证实了商朝不凡的金属工艺水平。因为殷墟考古,我国终于有了一套现代化的考古方法。

殷墟考古还被称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在中国100项考古发现中,内容和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至今仍是殷墟考古。

迄今为止,在中国考古学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依然没有人能够超越李济。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清华近代史上的“五大导师”已经全部分享完毕。那么,隔壁北京大学又有哪些大师呢?大师们又有何不同的故事呢?我们下期节目就一起探访一下。

图片来自百度网

如果觉得《为你读书|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考古学之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