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从小打扮和从不打扮的孩子 长大之后差距甚远 不能不重视

从小打扮和从不打扮的孩子 长大之后差距甚远 不能不重视

时间:2019-01-25 06:56:41

相关推荐

从小打扮和从不打扮的孩子 长大之后差距甚远 不能不重视

中国式父母尤为看不得孩子“爱美”,于是常常会把孩子“爱美”的行为形容成“爱臭美”。此外,家长们还会把孩子“爱美”的行为和学习成绩、人品德行联系到一处,爱美的孩子成绩一定差,爱美的孩子一定品性不佳。

这些发生在家长身上的对于孩子爱美行为的“片面”认知,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看到孩子素面朝天的一面,甚至比起“邋遢”而言,父母更见不得孩子打扮。可是事实上,爱美本身又有什么错呢?它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爱打扮的孩子和不爱打扮的孩子性格差异明显,在人际相处上也会发生矛盾

闺蜜暖暖最近被自己的好朋友拉黑了,原因是自己为她定制的伴娘礼服在婚礼上,因为她觉得伴娘礼服过于暴露,导致她不愿意穿着拍照,让她的好朋友非常反感,对此暖暖也十分愧疚,毕竟这件伴娘礼物让她准备了挺久的。而因为自己的审美和不爱打扮,让她的辛苦泡了汤。

“妈妈从小时候就不让我打扮自己,好像想要好看一点就是天大的罪过,她扔了我的发夹,藏起来我的裙子,我就是个丑小鸭,我不配当白天鹅的,哪怕只有一天的时间也不行。”暖暖看着眼前的伴娘服无奈而落寞地掉起眼泪。

网友靓靓人长得很漂亮,打扮得也很时尚,可是这样的她却不受待见。小时候靓靓妈妈就告诉她说“女孩子打扮得漂亮一点就是资本,漂亮一点就有自信了!”

于是靓靓小时候就有小伙伴们羡慕的公主裙,长大后的新衣服更是堆满了衣柜。靓靓是漂亮的,和妈妈预期的一样,可是这却没有给靓靓带来“资本”,过于爱美的她因为打扮弄错了文件,因为打扮迟到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领导和同事们开始暗地里叫她“花瓶”。

“妈妈不是说漂亮就可以了吗?为什么我好好打扮了,人也很漂亮自信,大家却常常会看轻我呢?”靓靓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百无聊赖地摆弄起手里的化妆镜。

爱打扮和不爱打扮的孩子,从内到外气质差别大,与孩子的审美有关

一:内在的审美观有差异

在孩子的成长中,爱美敏感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孩子对于美感有了自己的追求和喜好。如果此时,父母可以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爱美行为,那么孩子身上的审美观发展便会得到更加恰当的引导。等到孩子长大后这种儿时的审美影响便会一点点被放大呈现出来。

二:个体自信气质表现不同

从小对自己的外表有要求的孩子,在长大后更会注重自身的仪表形象。打扮的行为举动让孩子更加的认可自我,对于自我的评价由此也更正面看,大人们也会发现适当的打扮会让孩子看起来更加自信。

三:社交状态中的状态有差异

在社交中,孩子们会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得到的是正面回应,孩子们在社交相处中会更加得从容自在。而适当打扮自己的孩子更容易会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好感和认同,这无疑降低了社交的难度系数,使得他们在社交中更受欢迎。

“爱美是天性”,聪明父母更懂在孩子“压抑”上做文章

一:尊重孩子爱美的心理诉求

当孩子对于审美有一定的追求后,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爱美的心理诉求,比如说,当孩子对于某件衣服表现出明显的喜好后,父母不要因为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而要求孩子做出妥协和改变。

与此同时,父母更加要端正对于孩子爱美行为的认知,孩子爱美与品行道德无关,更不是肤浅的爱慕虚荣。

二:鼓励孩子打扮自己,同时注意把握尺度

在孩子身上的社会性开始发展后,父母要懂得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打扮自己,注意自身的仪表,而打扮也并非是浓妆艳抹或者是服饰夸张,保持干净整洁、衣着的体会更加适合孩子,这其中的尺度把控更能彰显父母的教育智慧。

三:适当地给予建议,引导孩子感受美的熏陶

孩子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是在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当孩子的打扮有些“过度”的时候,父母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应该在孩子的手里,毕竟“试错”也是一种成长。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丰富孩子对于美的认知,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多元。

杜牧刻意压制孩子的爱美之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审美观,还会滋生孩子内心的自卑情绪;过分地鼓动孩子打扮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过于重视外表而忽视内涵素养。看得出来,孩子爱打扮这件事值得父母们多用心琢磨一番。

如果觉得《从小打扮和从不打扮的孩子 长大之后差距甚远 不能不重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