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于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阴阳五行:易经浅谈阴阳五行

于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阴阳五行:易经浅谈阴阳五行

时间:2019-06-07 16:19:46

相关推荐

于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阴阳五行:易经浅谈阴阳五行

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体系里,阴阳五行学说几乎囊括了其诊断和治疗的所有临床理论和实践指导思想。在其对人体的生命状态和功能运用上;对人体内的组织关系和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上;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辨证上;以及临床用药、取穴、包括药物采收炮制、焙煮、用法用量等上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医学运用生物学、药理学、分子学等学科知识对人体及药物属性等各方面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意义。造成这种状况其实不难理解,中、西医本就分属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思维体系,盲目以西论中自然会产生诸多认知和评价矛盾。那么,如何去解释中医的各种理论,以何种角度,用何种思维去阐释、去论述?而我们,又该以何种角色,何种态度去审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和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

中国古代的先人们,以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和传承精神,发展创造了诸如《易经》等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思维体系。而中医药学本质上也是遵循着这种朴素却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而发展的。《黄帝内经》、《难经》等早期的医学著作中,望、闻、问、切,遣方用药间无不体现着这种古老且神秘的东方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做为这种东方思想的阐释者、运用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哲学内涵?而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它呢?

后天八卦图

阴阳学说做为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在其运用上更多体现的是世间万物的一种状态。阳光、温暖、活跃、阳刚体现着世间万物一种进取的、释放的、向上的状态;阴暗、寒冷、安静、阴柔则体现着世间万物的另一种状态:暨保守的、内敛的、向下的状态。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往来、气息的出入,无不显示着这两种状态的存在。《易经》在它的论述里系统地提出了阴阳的概念,并以卦象、六爻等方式论述了阴阳的变化之道。其中典型的当属八卦图。八卦图以天地四正四偶为总纲,以十二地支为标志展现了阴阳多与少的变化与意义。运用到中医学当中,则是表现出了以脏腑、经络等做为主要辩证载体的理论构架。

在阴阳的定义及论述中常常以太阳位置的变化为参照点。例如:在阴阳学说建立的中国中原地带(河南等地),昼夜时间几近等分,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昼长夜短(夏、秋)、或昼短夜长(冬、春)的转换,但总体的昼夜时间仍保持相对的恒定。其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3点之间)为一天当中太阳位置最高处,也是自然界一天当中温度最高时,故称之为阳极。但以抛物线理论,当一个物体到达最高点处时,就要开始下行,是所谓物极必反。所以在中医学的阴阳论述里,午时又蕴含着阳极生阴、六阳尽而一阴生的意义。那么,在午时的这个时间段里,什么时候是六阳尽,什么时候又是一阴生呢?

古代刑场监斩官处决刑犯之时,常以午时三刻做为行刑时间。"子平学说"将一个时辰等分为八刻,暨上三刻、中二刻和下三刻,每刻15分钟。午时三刻正好是在上三刻末、中二刻初,太阳将达到天空中的最高点,并做短暂停留,而这个停留的时间就是中二刻,也就是六阳尽。之后便是下三刻,太阳从最高处缓缓落下,温度开始缓慢下降,阴气始生,便是一阴生。行至未时(下午13点至15点之间)时,太阳愈发下沉,温度更低、阳气更弱,故为二阴而阳五……余此类推,至子时(午夜23点至凌晨1点之间),阴气至盛,温度于子时上三刻末及中二刻初为最低,并做短暂停留。至下三刻初时,阴气势尽,太阳开始转归,温度开始缓慢回升,故曰一阳生。如此日复一日,往复不休。

那么,阴阳和五行又是怎么样发展并融合在一起的呢?最早的五行学说其实是有别于现在的五行学说的,在《易经》的撰述中,提到了河图的概念。是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地十土居中央。以水――火――木――金――土为五行的次序,区别于现在的木――火――土――金――水的序列(为何有如此区分,另有文章详解)。

以地支论,天一的位置正好在子的位置上,而子在月份中代表的月份为农历十一月。这个十一月份有什么说法呢,它的说法其实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以节气论:农历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刻度的,每一个节气代表了一种阴阳气息的变化和意义。十一月为冬季第二个月份,也就是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所属的月份,古人称之为仲冬、或中冬,意思为冬季之中。

大雪和冬至这两个节气的名称很有意思,大雪:隆冬大雪,天寒地冻,意思为一年当中最冷的节令。天气寒冷以致自然界中水汽凝结,结为霜雪,阴气下沉以致雪花落地,故曰大雪。然后到冬至(至:到;极、最的意思,阴气昌盛至顶点,气温极低,夜最长、昼最短,之后便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时,阳气到达顶点,万物生发向上,昼最长、夜最短,之后便昼渐短夜渐长。周而复始,构成阴阳变化。(但是要强调一点,就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大雪和冬至,而是十二月小寒、大寒这两个节气,两个节气为何天气更冷,盖因其阴气势尽,阳气始生,阳气升生之时裹挟阴气而起,故地大寒)。

所以中医所说的阳化气,阴成形就以这种形式为代表进行体现。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引《易经》当中的十二辟卦:十二辟卦是取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十二个特殊卦形,配合一年十二月的月候,指示自然界万物阴阳消息的意义(我会在其它的文章里进行讲解,大家可以点击关注我)。

《周易读易要例》引《归藏》(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云:“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遁,申否,酉观,戌剥,亥坤。”“辟”字之义,犹言“君”、言“主”,谓此十二卦为十二月之主。

在运用中,阳气充盈【充盛】为息,阴气亏虚【耗损】为消。自【复】至【乾】为息卦,就是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如【复】一阳生,【临】二阳生,【泰】三阳生,【大壮】四阳生,【夬】五阳生,至【乾】则六阳生;自【姤】至【坤】为消卦,午姤,未遁,申否,酉观,戌剥,亥坤。如【姤】一阴消,【遁】二阴消,【否】三阴消,【观】四阴消,【剥】五阴消,至【坤】则六阴消。而【乾】、【坤】两卦又为消息之母。

所以阴阳五行并不以一处一毫论,而是以人与自然的整体进行论述。延伸开来,便就有了无形与有形之分。

如果觉得《于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阴阳五行:易经浅谈阴阳五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