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应当铭记 白求恩式的印度籍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应当铭记 白求恩式的印度籍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时间:2022-04-07 17:28:36

相关推荐

应当铭记 白求恩式的印度籍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你一定听说过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可你听说过和白求恩一样,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来到中国,一样身为援华医生,一样上前线救助八路军公伤员,一样在牺牲在中国,来自印度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吗?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Kwarkanath S. Kotnis), 1910月10日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母亲有残疾,生活并不富裕。幼年时即随同有民族解放思想的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后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

应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的请求,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1938年6月29日,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并加入由他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组成的赴华医疗队。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码头,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9月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在重庆,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早在来中国之前,医疗队就听说八路军与国民党不同。因此,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战场去。刚到中国时,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到武汉后,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重庆,他们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

1939年1月16日,就在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国大党所做的保证--至少在中国工作满一年之前,我决不回印度。"

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从1939年11月4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冒着枪林弹雨,走遍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他们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涞灵战役(1940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中,柯棣华奉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之命,出发去军区的南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13天的战斗中,他接受了800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558人。他曾3天3夜没有睡觉,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坚守岗位。

1941年1月,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10月25日,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1942年7月7日夫妻二人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23日郭庆兰生了一个儿子,柯棣华亲自接生,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1953年3月15日,柯棣华的墓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在延安各界为柯棣华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送了亲笔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朱德同志为柯棣华的陵墓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如果觉得《应当铭记 白求恩式的印度籍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