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5个影响决策的心理学理论 传媒人必读!

5个影响决策的心理学理论 传媒人必读!

时间:2018-10-06 07:00:34

相关推荐

5个影响决策的心理学理论 传媒人必读!

作为广告传媒从业者

不了解些大众心理及社会心理学知识

想创意或策划项目时

甚至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和影响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

并分析推导背后运用的心理学理论

感觉有用的话记得mark这篇文章哦

一、社会认同心理

大部分广告人已经意识到这个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同原则就是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信任或者和他们类似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商家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的热销结果。制造热销的现场感,是常见的方法。

比如你看到一个奶茶店门口都在排队,你会觉得它非常热销,恰好你正在犹豫买哪家奶茶,很大几率也会选择上去排队。

比如广告上常用的“累积销量XXXX”、某饮料“环绕地球XX圈”、“XX亿人都在穿”等等。

即使没有具体数据或数字,还可以通过广告画面中呈现无数人在某场景下,同时正在使用或追捧某品牌产品来暗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乐、瓜子二手车等很多品牌的广告宣传都喜欢使用这种暗示手法。

当然,不只是从众。名人站队、权威认证、KOL背书、官方平台支持等等,这都是社会认同原则的范畴。

如果你正在服务一个新问世品牌,需要对目标客群产生影响,不如运用这个心理学技巧,策划一个有效的宣传。

二、参照效应

人们天生就喜欢对比,而“对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决策。所以,懂得运用这点的广告人,都会给产品或品牌准备一个好的参照物,快速有效的达到宣传推广目的。

参照的设置是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现的目标项,而且消费者通过比较,立马就能get你想传达的内容,从而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等都要更加实用。

就算是能说会道的罗永浩也敌不过“参照效应”的魅力。

之前伟大的说书先生罗永浩在做老罗英语培训的时候,有一个1块钱试听8次课的广告,非常经典

国产手机厂商开新品发布会上,也喜欢用对比,来深入浅出的表现产品性能,比一些让人没有概念的数据、理论,更能打动人。

三、损失规避理论

损失规避心理,是指人们面对类似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所以,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会非常敏感。人们在有可能获得利益时倾向于选择低风险,而在有可能遭受损失时,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

利用这个原理的常见宣传方式有2种,一种叫建立美好未来。就是不断给你塑造使用产品之后的获利,通常化妆品及女性相关产品善用此法。

而另一种比较直接,叫不断强调损失。就是不断告诉你不用的后果,让你感觉会失去很多,典型的就是恐惧营销。比如,经常看到商家会通过抢购和限时优惠营造“稀缺感”,让我们觉得如果不参与这个促销,我们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这种“失去感”激励我们想尽办法迅速下单购买。

不仅如此,损失规避心理里面还有一层更有意思的是捆绑损失原则。

泰勒在《营销科学》杂志中发文说的:“别把圣诞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商家深谙此到。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日常逛淘宝,会看到很多店铺打出类似“买3999元电脑,送耳机、鼠标、键盘、鼠标垫、一年延保等7大好礼”。但其实,3999是电脑和配件共同的价格,为什么很少有人宣传“买3999套餐,含电脑、鼠标、键盘、鼠标垫、一年延保”呢?

如果你现在需要向客户推销一项付费服务,只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不够的,更要想办法利用客户规避损失的心理去实现。

四、虚拟所有权心理

这里要先说两点,一个是“想象心理”,一个是“占有心理”。

《成瘾》里提出过一个观点:“同一件事情,人们想象去做和真正做到,大脑的反应是一样的,感觉上甚至更强”。所以,现在很多广告都喜欢让消费者去“想象”,去关联到自己。

而宜家所使用的开放式体验营销,既放大了人们的想象心理,也利用了他们的占有心理。

当我们坐在心仪的沙发里,躺在柔软的床上,看着整洁的厨房时,难道不会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吗?不会有把所有喜欢的都占为己有的小冲动吗?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就是给消费者送体验装或试用品,一旦试用了,就很可能把这个产品当成自己的,而且还会有大量关于自己和这个产品的想象。这个时候,不仅会在无形中给这个产品更高的评价,而且会把得不到(不购买)看作一种损失。

其实我们常说的场景化、情景化、体验式、代入感、共鸣、引发联想等等,都是在利用人们的虚拟所有权心理。

五、基模效应

美国著名学者曾提出过“可得性偏差”,意思是:因为受记忆力或知识的限制,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总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象的信息。

换句话说,我们习惯于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解释和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这个时候,一个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来解释未知事物,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比如描述一个女孩的长相,你可以说她有Angelababy的脸和舒淇的嘴。描述一个人的性格,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东北男生。跟韩国人解释什么是《小苹果》,只要告诉他这是中国版的《江南style》。跟美国人解释春节,只要说这是中国的“圣诞节”。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迅速理解一个全新的概念,就一定要利用对方的基模。周恩来在向西方人介绍孔子时说:就像是你们的苏格拉底。

所以,在做产品介绍或文案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的产品跟用户熟知的东西有哪些关联。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毕竟用户更容易记住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熟知的东西,而且倾向于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越贴近自己的经验就越觉得安全,同时也越容易接受。总之,利用用户已经理解和熟知的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能够让用户短时间理解各种未知事物、未知产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功能,并产生具象的画面,威力强大。

如果觉得《5个影响决策的心理学理论 传媒人必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