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明朝“梃击案”的审理中 一位胶东人曾起到关键作用

明朝“梃击案”的审理中 一位胶东人曾起到关键作用

时间:2020-12-23 05:59:21

相关推荐

明朝“梃击案”的审理中 一位胶东人曾起到关键作用

喜欢历史的朋友,对于“明宫三大案”应该都不陌生。所谓“三大案”,指的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大案虽然分别发生于在明神宗、明光宗和明熹宗时期,但它们的经过和缘由,都与明光宗朱常洛有关。

朱常洛虽然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长子,但他的母亲身份卑微,不受恩宠,使得郑贵妃和其子福王,一直对储君之位十分觊觎。虽然在大臣们的争谏之下,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但其地位并不稳固。“三大案”中的“梃击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关于事件的经过,《明史》的记载为:“(万历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击伤守门内侍,下狱。丁巳,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揭言张差狱情,梃击之案自是起。”

慈庆宫是太子朱常洛的居所,为外人持木棍闯入,并且打伤守门太监,实在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尤其在太子与郑贵妃有隙的情况下,行为人张差的动机,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非常怀疑张差是郑贵妃背后派人指使,因此想顺藤摸瓜,打击郑贵妃的势力,巩固太子的地位。

不过,作为最高统治者,明神宗却并不希望深究此事,造成朝野对立。在这种情形下,张差“疯癫”逐渐成为主流口径,也就是说张差完全是脑残疯癫之举,并没有谁指使。

这种解释虽然勉强可以让朝野势力接受,但也是要走程序的。因为,张差是否“疯癫”,需要到他的籍贯地调查一番才行。这个时候,一位胶东人就登场了。

前文已经说到,张差是蓟州人,也就是说调查他是否“疯癫”,需要由蓟州方面出具证明才姓。而当时,蓟州的地方官,就是一位胶东人。

(威海环翠楼)

这位胶东人来自当时的威海卫,根据清代《文登县志》记载,他的名字叫戚延龄,字对樵,威海卫岁贡,“梃击案”发生时,他正好是蓟州知州。(注:戚姓是威海比较常见的姓氏,其先祖是明初驻守威海卫的军户。)

接到上司调查张差情况的通知之后,戚延龄详细撰写了一份报告,声称张差是因为在当地做买卖被人坑了之后,心怀不满,手持木棍到京城去告御状。也就是说,确定了张差是激愤之下的个人行为。

收到戚延龄的回文之后,在京负责审理“梃击案”的官员心中有底,既然可以证明此案不牵扯朝中势力,以“疯癫”结案就无不妥。

于是,明廷“立决张差,免株连无算”(《文登县志》)。戚延龄的举动,使得这一大案件避免了大规模的株连,相当于为当地做了一件大好事,史称“蓟人德之”。

如果觉得《明朝“梃击案”的审理中 一位胶东人曾起到关键作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