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老北京文化:京城的牌楼和三里河的北芦草园

老北京文化:京城的牌楼和三里河的北芦草园

时间:2024-07-17 15:25:00

相关推荐

老北京文化:京城的牌楼和三里河的北芦草园

牌楼,又叫牌坊。其材质有石制、木制和琉璃制三种。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牌楼是中国的发明创造,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形式也有诸多变化。最早是由人们居住的街坊的大门演化而来的。它的原始功能是起分隔院落及供人从其下面出入之用。据有关专家考察分析,牌坊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载:“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所谓衡门也可以说是牌楼的鼻祖,是非常原始的牌楼。即以两根木柱,上面架一横梁而已。之后,在门头上为了防雨及美化,又架椽、加木板,装斗拱檐楼、彩画等,逐渐形成了牌楼式大门。

又经过不断改进,建于街巷入口处,成为了区的标志。《京师坊巷志》载:“幽州域二十有八坊,坊有门楼。”这种坊前的门楼,就是牌楼,它在建筑群落中起到了一个点作用,是一种装饰品。有一位美国社会学家名叫罗斯,他在19世纪的时候管访问过中国。其著作《变化中的中国人》中写道:“只要有石头的地方,沿途你就会看到一些横跨主路的纪念性拱门,这些建筑就是经过官方许可后建立的名闻遐迩的牌楼。”北京是全国也是全世界牌楼最多的城市,有很多的地名都有牌楼两个字,像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等。其地名的起因正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高大的牌楼傲然屹立。

据资料记载,北京曾建各种样式的牌楼三百多座。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20世纪的50年代以影响交通、妨碍市政建设为名,北京街头有太多的牌楼被拆除了,像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地方。既然牌楼没有了,地名中的牌楼两个字也就省略了,所以,现在就叫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这些地方曾有牌楼存在。在那个年代,京城被拆除的著名牌楼还有西长安街牌楼、东长安街牌楼、帝王庙牌楼、西交民巷牌楼、东交民巷牌楼、景山前街大高玄殿牌楼、地安门大街牌楼、前门大街五牌楼等。在拆除的这些街头牌楼中,前门大街五牌楼在我的记忆中是比较深的,因我家离前门大街不太远,常去那里玩儿。

一般的牌楼是一个或三个门,而五牌楼是五个门,中间的较大,左右各有两个较小的门,均能从下面通过,故称五牌楼。上世纪50年代拆五牌楼时,曾听说要将其迁移至陶然亭公园。因我那时年岁小,对此事不太关注,只是听大人们议论而已,亦不知是否如此。可是后来我们学校上陶然亭公园“过队日”还真看见了牌楼在这里矗立着,位置就在进陶然亭公园北门不远处,为南北朝向。当时没有注意是否是前门大街的五牌楼。再后来我已长大成人,再去陶然亭公园,这个牌楼已经没有了,是又移到了别处还是最终拆除,就不得而知了。由于从前京城的牌楼很多,虽然街上的牌楼拆除了不少,但还是有保留下来的。

这些历经风雨幸存的牌楼,除了陵寝、坛庙寺观门前的,像十三陵、雍和宫、北海小西天、八大处、地坛等的牌楼外还有朝阳门外神路街口儿的琉璃牌楼、成贤街的四座木牌楼等。再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公园里的那座牌楼。它最早建在东城区总布胡同西口处,那时的名称叫“克林德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建在中山公园里,改名为“公理战胜”坊。新中国成立后易名“保卫和平”坊,是由郭沫若同志题写的。上面谈到的京城的牌楼大都是清代的。近些年北京的街头出现了新建的牌楼,其功能就是纯粹的点缀和装饰,因而它上面的图案花纹更加繁复、颜色更加鲜艳。像前门大街和长安街上贵宾楼饭店门前的牌楼等。

另外,还有一种门面牌楼,例如,宣武区西琉璃厂东口儿路南的“华夏书画社”,其铺面的门窗之上就是油漆彩画、绚丽多彩的牌楼。虽然这些牌楼均是依照传统式样,但突出了美化环境的成分,现代色彩是很浓郁的。那些传统的老牌楼与胡同、四合院一样,最能体现北京的风格和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沧桑的历史。然而,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城市改造和危旧房拆迁,这些成了老北京人正在失去和已经失去的梦。如今具有北京文化历史传承符号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已经不多了,也愈加显得弥足珍贵。三里河的北芦草园。织布作坊织出的布大都很粗糙,谈不上什么品名,只是一种斜纹儿布,好一点儿的是单面及双面的卡其布,这在当时就是很不错的了。

染坊是专门漂染衣服和布匹的。新中国成立后那些织布作坊逐渐没有了。而洗染店(解放后的名称)一直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仍然存在,只是到了后来只洗而不染了。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没有人再拿着破旧衣服去染色儿了。旧时的颜料店大都是山西人经营的。商业招幌很特别,是用幌杆和花棒组成。各色颜料都是零售,买多少都行,现称、现打包儿。后来一位张姓山西人经营的“兴华行”颜料店推出了一种袋装颜料,各种颜色都有,每袋二两。这就是著名的“骆驼牌爱耳染色这种颜料包装较为精致,上面印有彩色椰子与骆驼图案。这家颜料店最早在和平门内路西的绒线胡同,发家以后迁到了崇外市上三条。

在崇外大街南头儿路东处也有车间。这种骆驼牌染料不但色种齐全、使用方便,而且着色牢固、包装精美。煮颜料时放入一点儿食盐,染好的衣物基本不褪色。骆驼牌染料是国产颜料的名牌产品,在当时街头的绒线铺里(小百货店)都能买到。不仅在全城,即使是外埠也很畅销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品牌被保留了下来。我记得20世纪“文革”时期,“国防绿军装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曾在商店买了两袋骆驼牌儿“煮绿”染料,染了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当然没有真正的军绿颜色正,可是穿戴在身上仍感到很自豪现在这种曾经深受百姓欢迎的骆驼牌颜料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如果觉得《老北京文化:京城的牌楼和三里河的北芦草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