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家庭与学校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庭与学校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时间:2019-03-18 07:48:52

相关推荐

家庭与学校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育邻梦

家庭与学校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学习成长的核心目标上是相同的,那就是陪伴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习成长教导的方式都是“言传身教”、行为示范,都是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做榜样,让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有参照、模仿的榜样。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具有相同的助学成长目标,让孩子学习成长更好。但是,家长和老师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上的分工各有不同。比如:

家长为孩子成长搭框架

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壮生长才能茁壮,才能顶天立地、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瓜甜果香”,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到最早、信息最全面的学习成长引导,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类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形态,父母是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老师。如果把每个人比作一台电脑,家庭教育书写的就是最底层的机器语言;如果把成长比作植物从环境中汲取养料,家庭教育编制的就是根系中根尖成熟区,家庭教育决定了人生所拥有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看待世界最基本真善美丑的滤镜。

家庭教育是一切成长活动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元,是社会协作的根基,每个人都成长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成长所进行的教育互助活动。其目标在于为人生的成长自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打基础,是为孩子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打基础的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人生在家庭中开启学习成长的第一课;家长【父母或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几乎从夫妻双方决定共同养育一个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赋予孩子们独自适应社会的生存技能,家庭教育是一切成长教育活动的基础,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长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才送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是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的。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夯实了基础;家庭教育教授内容包罗万象,核心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习惯。孩子要成长、成才,必备条件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长习惯,家庭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老师为孩子成长添砖加瓦

学校教育解放了家庭劳动力,学校老师承担了孩子成长历程中共享“家长”的角色。曾经谁家的孩子就该由谁抚养成长,每个家庭几乎有一半的劳动力都被限定在与家庭有关的活动之中,也就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社会架构。社会教育真正解放了人类劳动生产力,让教育活动从家庭私有变成了普惠性社会资源,让文化原本只属于少数人拥有的特权变成的真正的社会性文化资源。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其实不然,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应该是教育,是教育传播了科学技术、提升了劳动者的生产素质、改进了劳动生产组织方式。

社会教育让社会中女性的“半边天”有了更多参与社会建设的机会,社会教育的普及让每个家庭不必再一对一的教导自家孩子,而是能够将孩子送去学校由专职老师进行成长教导。教育改变了社会分工组织结构、真正解放了人类劳动生产力。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其实不然,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应该是教育,是教育传播了科学技术、提升了劳动者的生产素质、改进了劳动生产组织方式。

1、学校教育让成长活动更全面、更系统

教育的普及让成长活动有了专业的场所、导师,更关键的是每个人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学校教育普及之前的教学多属于个人行为,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根据个人的成长经历“言传身教”,也就会像武侠小说似的形成不同的“宗派”,比如儒家学堂以教授儒家礼仪为主、西方教会学校以传教为根本......工业革命之后,国家普及性教育打破了各宗派教学的知识边界,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个系统性的场所之内学习到语言文字、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几乎所有人类已知的智慧知识。

国家统领下普及的学校教育,让教育有了全面、系统的标准化大纲指导,教学大纲让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方向指引、有了系统性的施教依据,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行的道路、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规划了层级分明的成长进步阶梯。国家统领让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前行方向和目标,让教学实践有了系统化的理论依据,让教什么、怎么教、哪些人来教有了明晰的解答,为教学活动更全面、更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学校教育让科学文化能够深入人心

教育活动是帮助人们管理成长时间的活动,教育的根本就是为人们系统性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普惠性服务。在私塾或家庭教育年代,每个人所能接受的教育来自某位老师或某几位老师,每个人所能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就被限定在老师所知的范畴,那些“名师出高徒”的现象只能是社会生活的个案,能够完成类似“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华丽转身之人更是“凤毛麟角”。

学校教育让“名师出高徒”成为过去式,让教学活动受社会发展方向指引、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学校基础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均等的拥有学习语言文字、数学、自然科学、道德等社会通用性文化知识,高等级的教育分科,让拥有不同兴趣的人们能够自主选择深造方向,如计算机科学、金融与经济学、道德与法理学、医药与生命科学......学校集中式教学活动让科学文化成为大众化商品,让热爱它的人们能够自由选取,让科学文化真正能够深入人心、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3、学校教育让劳动者能够专心工作

有人说科学技术解放了人类劳动生产力,比如洗衣机、交通工具、施工机械等减轻了人类劳动负担,让人力得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其实,真正解放人类劳动生产力的是教育。教育首先从源头上提升了劳动者的生产素质,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地球还是这个地球,人口比过往增加了数倍,物质资源并未增多,人类的生活反倒更加富足了,其根本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因教育的普及而得到了提升;其次,教育让不同兴趣的人们能够专心、专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通过专注让生产活动更加高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教育让不同的劳动生产者从全能选手变成了专业选手,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所专注的生产活动,特别是能够从对孩子成长教育活动中抽身出来,专注于工作之中。

孩子成长是每个家庭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因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周期长,而且还在于每个家庭自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难以将孩子培养成理想中的模样。学校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活动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学校即为孩子们教授文化知识,还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提供了优质、均等的学习场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同等的教学资源、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还为孩子们与同伴间的成长比较提供了相同的“起跑线”,让不同家庭的孩子能够在几乎相同的赛道上完成成长“马拉松”,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加入不同的前行团队、与不同的同伴展开“相对优越感”式的成长竞技。

学校教育让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教导孩子成长的活动相分离,让劳动者能够更加专注的工作,而不必像祖先那样一边干活儿一边还要教导孩子如何学习成长。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757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段时间兼顾工作和孩子学业,72.7%的受访家长表示吃力,小学生家长尤其感到吃力。学校教育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困扰家庭生活的难题,让孩子们有了专属的学习、成长空间,让家庭劳动力能够更加专心于工作,真正解放了人类劳动生产力。

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经历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就是家庭和学校,家庭保障每个孩子全面的成长需求、学校给孩子的学习成长追加营养。因此,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和和学校老师沟通达成一致之后对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能够预防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就学习情况“打游击”。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如果觉得《家庭与学校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