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黄帝内经》:40岁之后 如何调理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40岁之后 如何调理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

时间:2023-01-09 17:30:50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40岁之后 如何调理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经文。因为文中“阴气自半,起居衰”的说法,和我们大多数人既有的、对阴阳的认知是相反的。

我们很多人对阴阳的认识,因为阳气的特点就是明亮的、温暖的、功能向上的缘故,所以认为“阳”才是阴阳中起主导作用的。而内经在这里说到的“起居衰矣”,其实就是功能减弱的一个描述。所以,便有人怀疑文中的“阴”至是不是誊写错了?

其实,关于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阴阳,我们对于内经的经文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尽量遵循“以经释经”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内经原文的含义。

比如“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句话,如果能结合“阳在外、阴之使,阴在内,阳之守”来理解,就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时代,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精力无比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力。而随着年龄渐渐增长,逐渐开始变得不那么“想动”了。比如曾经喜欢的篮球、长跑等体育运动,也已经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这时候,真的就是“阳气”不足所致吗?

当然,不能绝对否定的是,有一部分人,确实因为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影响,而导致体内阳气虚衰,从而出现这些“体能不足”的表现。这种调理,确实应该从温阳益气入手,所谓补其不足者是也。

而因为年龄增加而正常出现的动作衰减,在我看来,大部分其实并没有什么阳气虚衰的前提。相反,这些人常有阴虚生热之象。

比如女性朋友的更年期,虽然以身体机能下降为总的趋势,但阴虚生热的表现就更为明显一些。这时候,如何调理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答案了。单纯的温阳益气,很少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滋阴养血、或者滋阴养阳的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这大概就是“人四十而阴气自半”的最形象体现。

“阴阳气血”四者,是身体的根本,每个人都有自己这四个方面的强盛或虚衰。所以个体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最需要呵护的对象:阴阳、气血,很多情况下都是二选一的、但又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是多选题。

在中医养生里,阴阳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历代中医典籍里提到最多的也就是“阴平阳秘、阴阳平衡”。认为,阴阳只有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而阴阳里,“阳”是功能性的和温暖活跃的,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相对而言,功能静止的“阴”就容易被忽视了。

比如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疲乏了,首先想到的就是阳气是否不足了?或者有点不想运动、力不从心了,首先想到的也是阳气的虚衰。

为何内经会说、40岁之后起居衰的原因乃是“阴气自半”?

这句话,说得通俗点,也就是指40岁的人动作起居开始退步,是因为体内阴气衰减了一半的缘故。

阳气确实是功能易感知的,它“主宰”着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虽然是无形的,却让我们总有种清晰存在的感觉。

阴阳虽然都是抽象的,可为什么阳气能让我们感知到它的活跃、却又不至于消散呢?

这就是关键所在,也就是“阴”存在才有的结果。

如果把阴阳比喻成一个“磁场”,体内的“阴”深藏而不出。体表的“阳”推动身体的生命活动。但无论如何发散,却总“逃不出”阴气的吸引。就像一个风筝,“阴”就是风筝尾巴上的那根长长的线。

根据磁场的相吸原则,阴阳双方基本就是一个“等同”的状态:在内的阴有多少,就能“吸”住多少在外的阳气。

而40岁之后,因为体内阴气的衰减,于是,它所能“吸引”住的、在外的阳气同时也会减少。减少的阳气去哪里了?也就是自行发散无踪了。

因此,表面看上去,40岁之后的起居衰(动作迟缓)是身体阳气的不足所致。但其根本原因,还是体内阴气衰微,无法“维固”好阳气所造成的。

虽然看上去似乎都是阳气的不足,但调理的方法就有明显的差异了。

如果是阳气自身的不足,当然需要温阳益气,比如桂附之属;而阴气不足、阳失维固的调理,则需要滋阴益气,通过补充虚衰的阴津,才能“吸引住”更多的阳气。这是“殊途”,但如果没有这种差异,也就无法做到“同归”了。

因此,只有理解了“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这句经文,才能真正做好中年的养生:单纯温阳益气可能是不够的。在滋阴的基础上维固好阳气,我认为,才是更合适的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方式。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40岁之后 如何调理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