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时间:2022-12-18 01:09:16

相关推荐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作用机理和特点

登记制剂

公顷用量(a.i.)

防治对象

氧环唑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内吸/传导

EC等

木材防腐

氟环唑

同上,广谱/保/治/铲/吸

SC等

75~125g

立枯/白粉/眼纹

氟喹唑

同上,保/治/吸

SE、

125~375g

白粉/锈病/菌核

笨醚甲环唑

同上,广谱/保/治/吸

DS,EC等

30~125g

白粉/锈病/叶枯

四氟醚唑

同上,广谱/保/治/吸/长效

40~125g

白粉/锈病/黑穗

戊唑醇

同上,杀菌/壮苗,可混用

43%SC等

250~375g

白粉/锈病/黑穗

氟硅唑

同上,保护/治疗/内吸

40%EC(福星)

60~200g

白粉/锈病/叶斑

硅氟唑

同上,保护/治疗/内吸

GR,WP

25~100g

白粉/锈病/叶斑

三唑醇

抑制赤霉素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保/治/铲/吸

25%干拌种剂

100~500g,0.05%

白粉/锈病/叶斑

联苯三唑醇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保/治/铲/吸

SC,WP等

156~938g

白粉/锈病/黑斑

环丙唑醇

同上,保/治/吸

SC,WG等

60~100g

白粉/锈病/黑穗

烯唑醇

同上,保/治/铲/吸,活性高于烯唑醇

烯唑醇

同上,保/治/铲/吸,子囊菌和担子菌特效

12.5%WP等

23~80g,0.05%

白粉/锈病/黑穗

粉唑醇

同上,保/治/铲/吸/熏,可铲除麦类白粉

SC,12.5%EC

100~150g,0.03%

白粉/锈病/黑穗

己唑醇

同上,保/治/吸,铲除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

SC,SG

15~250g

白粉/锈病/褐斑

丙硫菌唑

同上,保/治/铲/吸,更广谱

200g

白粉/锈病/菌核

灭菌唑

同上,种子处理,种传病害特效,持效4~6周

25%,30%FS

60g,0.003%

锈病/黑穗

戊菌唑

同上,内吸性好

EC,WP

25~75g

白粉/黑星

腈菌唑

同上,长效,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刺激生长

25%EC,WP

30~60g,0.008%

白粉/锈病/黑穗

腈苯唑

同上,保/治/吸

24%EC,WP

75~125g

多种作物病害

亚胺唑

同上,广谱,保/治/吸/耐雨

15%WP,EC

60~150g,0.015%

子囊/担子/半知菌

糖菌唑

同上,保/治/吸,枯萎/叶枯/白粉/黑星特效

SC,EC,GR

20~300g

枯萎/叶枯/白粉

种菌唑

同上,水稻种子处理

SC,EC,

0.005%

恶苗/麻斑/稻瘟

叶菌唑

同上,超广谱,高活性,持效5~6周,内吸

60g/L水乳剂

30~90g,0.005%

麦类病害特效

氟环唑

制剂 SC 、 SE。

作用机理 甾醇生物合成中 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应用

适宜作物 禾谷类作物、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

对作物安全性 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 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

使用方法 广谱杀菌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 75~125g(a.i.)/hm2 。喷雾处理。

氟喹唑

制剂 SE 、 SC 、 WG、 WP 。

分析方法 GLC或 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性、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宜作物 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

对作物安全性 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 防治由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可有效的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对以下病原菌如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茵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 氟喹唑具有保护、治疗及内吸活性。主要用于茎叶喷雾,使用剂量为125~375g(a.i.)/hm2(蔬菜),125~190g(a.i. )/hm2 (禾谷类等大田作物),4~8g(a.i.)/hm2 (果树)。

苯醚甲环唑

制剂 DS、EC 、FS 、SC 、 WG如 3%悬浮种衣剂、 10%水分散颗粒剂。

分析方法 OLC 或 HPLC 。

作用机理 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应用

适宣作物与安全性 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 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防治对象 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

应用技术(1)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因为钢制剂能降低它的杀菌能力,如果确实需要与铜制剂棍用,则要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甩药量。苯醚甲环唑虽有内吸性,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传送到植物全身,但为 r确保防治效果,在喷雾时用水量一定要充足,要求果树全株均匀喷药。(2)西瓜、草莓、辣椒喷液量为每亩人工 50L 。果树可根据果树大小确定喷液量,大果树喷液量高,小果树喷液最低。施药应选早晚气温低、无风时迸行。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65%、气温高于 28 0C、风速大于每秒5m时应停止施药。(3)苯醚甲环唑虽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但为了尽量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施药时间宣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

使用方法主要用作叶面处理剂和种于处理剂。其中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 30~125g(a.i)/hm2 , 3%悬浮种农剂主要用于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 3~24g(a.i.)/kg种子。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蔓枯病、辣椒炭疽病、草莓白粉病、葡萄炭疽病、黑痖病、柑橘疮痂病等。

①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颗粒剂 6000~7000 倍液,或每 l00 L 水加制剂14.3~16. 6g (有效浓度14,3~16,6mg/L)。发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建议用 3000~5000 倍液或每 l00 L 水加制剂 20~33g有(效侬度20~33mg/L),间隔 7~14d连续喷药 2~3 次。

②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用 2500~3000倍液或每l00L 水加制剂 33~40g(有效浓度 33~40mg/L),发病严重时用1500~2000倍液或每 l00L 水加制剂 50~66.7g(有效浓度 50~66.7mg/L),间隔 7~14d,连续喷药 2~3 次。

③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用 1500~2000倍液或每100L,水加制剂 50~66.7g(有效浓度 50 ~66.7mg/L) 。

④柑橘疮痂病用 2000~2500倍液或每 l00L水加制剂40~50g(有效浓度 40~50mg/L)喷雾。

⑤西瓜蔓枯病每亩用制剂 50~80g(有效成分 5~8g)。

⑥草莓白粉病每亩用制剂 20~40g(有效成分 2~4g)。

⑦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用 800~1200 倍流或每l00L 水加制剂 83~125g(有效浓度 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 4.0~60g有效成分4~6g)。

⑧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 800~12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83~125g(有效浓度 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 40~60g(有效成分4~6g)。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矮腥黑穗、腥黑穗、散黑穗、颖枯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早期锈病、白粉病,大麦坚黑穗病、散黑穗病、条纹病、网斑病、全蚀病,大豆、棉花立枯病、根腐病。农户拌种:用塑料袋或桶盛好要处理的种子,将 3%悬浮种衣剂用水稀释(-般稀释到1~l.6L/l00kg 种子);充分混匀后倒在种子上,快速搅拌或播晃,直至药液均匀分布每粒种子上(根据颜色判

断。机械拌种;根据所采用的包衣机性能及作物种子使用剂量,按不同加水比例将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稀释成浆状,即可开机。

①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每l0okg小麦种子用 3%悬浮种衣剂 200~400ml [6~12g(a.i.)]。

②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 67~l00ml [2~3g(a.i.)]。

③防洽小麦矮腥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133-400m1[4~12g(a.i.)]。

④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 200ml[6g(a.i.)]。

⑤防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每l00kg 种子用制剂l000ml [ 30g (a.i.)]。

⑥防治大麦病害每l00kg种子用制剂 l00~200,n1[3~6g(a.i.)]。

⑦防治棉花立枯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 800ml[24g(a.i.)]。

⑧防治大豆根腐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 200~400ml [6~l2g(a.i.)]。

四氟醚唑

作用机理与特点 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持效期 6 周。

应用

适宜作物 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

防治对象 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

白粉病等。

使用方法既可茎叶处理,也可作种子处理使用。

茎叶喷雾,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和甜菜病害,使用剂量为100~125g(a.i.)/hm2 .,用于防治葡萄、观赏植物、仁果、核果病害,使用剂量为 20~50g(a.i.)/hm2 .,用于防治蔬菜病害,使甩剂量为 40~60g(a.i.)/hm2 ;用于防治甜莱病害,使用剂量为 60~l00g(a.i.)/hm2 。

种子处理通常使用剂量为10~30g(a.i.)/l00kg种子。

戊唑醇

制剂DS 、 EC、 ES 、 EW、 ES、 GE 、 SC、 SE 、 WG、 WP 、 WS 。具体如 2%干拌剂、 2%湿拌剂、 6%胶悬剂、 25%水乳剂、 43%悬浮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还可促进作物生长,使之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有效分蘖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应用

适宜作物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花生、香蕉、葡萄、茶、果树等。

防治对象 可以防治白粉菌展、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麦纹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豆锈病、油菜菌核病、香蕉叶斑病、茶饼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灰霉病等。

使用方法 戊唑醇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雾。以 250~375g(a.i. )/hm2 进行叶面喷雾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及麦类赤霉病等,若以 20~30g(a.i.)/t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治腥黑粉菌属和黑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可彻底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燕麦散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及种传的轮斑病等。用125g(a.i.) a/hm2 喷雾,可防治花生褐斑病和轮斑病,用 l00~250g(a.i.)/hm2 喷雾,可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以及香蕉叶斑病和茶树茶饼病。

混用 戊唑醇可以与其他一些杀菌剂如抑霉唑、福美双等制成杀菌剂混剂使用,也可以与一些杀虫剂如克百威、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混用,制成包衣剂拌种用以同时防治地上、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任何与杀虫剂的混剂在进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混用试验,以确认其安全性与防治效果。

(l) 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的应用

主要甩于防治小麦傲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疠、大麦纹枯病等。

使用剂量 一般发病情况下,每 l0kg 小麦种子用药剂 l0 g ,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 l0kg 小麦种予用药15g;每 l0kg 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30g。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 l0kg 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 60g。

拌种方法 ①人工拌种使用 2 %湿拌种剂拌种时,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种子所需戊唑醇的量,再按l0kg种子用水 0.15~0.2L 的比例,称出所需的水量,并将所称的药剂用所称妁水搅成糊状,最后将所需的种子倒人并充分搅拌,务必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袢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②机械化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时 lkg拌种剂加 15.5L水,处理 l000kg 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时1.5kg拌种剂加15.25L水,处理 1000kg种子;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时 4kg 拌种剂加 14L水,处理1000kg种子,或 6kg拌种剂加13L水,处理 l000kg 种子。在特制的或含有搅拌装置的预混桶内,加人所需量的水,再将所需量的戊唑酵制剂慢慢倒入水中,静置 3min,待戊唑醇被水浸湿后,再开动搅袢装置使之成匀浆状液,在供药包衣期问,必须保持戌唑醇制剂浆液的搅动状态。用戍唑醇包衣戒袢种处理的种子, 在播种时要求将土地耙平,播种深度一般在 3~5cm左右为宜。出苗可能稍迟,但不影响生长并很快即能恢复正常。

(2) 6%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胶悬剂的应用

6%戊唑醇种子处理胶悬剂只用于机铖化拌种。用于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绞枯病、小麦全蚀病、麦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稳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等。

用药量与具体操作制剂 33.33~50ml/ l00kg 小麦种子,133.33~200ml/l00kg玉米或高粱种子。在特制的或含有搅拌装置的预混桶内,加入所需量的水,再所需量的药剂慢慢倒入水中,静置 3min,待药剂被水浸湿后,开动搅拌装置使之成匀浆状液,在供药包衣期问,必须保持戊唑醇制剂浆液的搅动状态。

播种用戊唑醇包衣或拌种处理的种子,在播种时要求将土地粑平,播种深度一殷在 3~5cm左右为宜,出苗可能稍迟,但不影响生长并很快即能恢复正常。

(3) 43%戌唑醇(菌力克)悬浮剂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通常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每隔l0d 喷药1次,春季共喷药 3 次,或秋季喷药 2 次,用 43%悬浮剂 5000~8000倍液或每 l00L 水加制剂12.5~20ml 喷雾。防治梨黑星病时,每隔 15d 喷药 1次,其喷药 4~7 次,用制剂 3000~5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 20~33.3ml 喷雾。

(4) 25%戊唑醇(富力库)水乳剂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查叶斑病。通常在香蕉叶斑病叶片发病初期升始喷药,每隔 l0d 喷药 1次,共喷药 4次,用 25%水乳剂1O00~1500倍液或每 l00L 水加制剂 67~l00ml 喷雾

氟硅唑

制剂EC、 EW 、 SC 、 SE 、 WG如 40%氟硅唑乳油(福星)。

分柝方法 GLC 或 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苹果、梨、黄瓜、番茄和禾谷类等。梨肉的最大残留限量为 0.05µg/g,梨皮为0.5µg/g。安全间隔期为18d 。为了避免病菌对氟硅唑产生抗性,一个生长季内使用次数不宜超过 4 次,应.与其他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

防治对象 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抱属菌、葡萄钩丝壳菌、葡萄球座菌引起的病害如眼点病、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叶斑病等,以及甜菜上的多种病害。对梨、黄瓜黑星病,花生叶斑病,番茄叶霉病亦有效。持效期约7d 。

使用方法 氟硅唑对许多经济上重要的作物多种病害具有优良防效。在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剂量下,没有药害。对主要的禾谷类病害,包括斑点病、颖枯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痫,施药 1~2 次,对叶、穗病害施药两次,一般能莸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斑点病的剂量为 60~200g(a.i.)/hm2,而对其他病害,160g(a.i.),/hm2 或较低剂量下即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根据作物及不同病害,其使用剂量通常为60~200g(a.i.)/hm2 。

(l)梨黑星病在梨黑星病发生初期开始每隔 7~l0d 喷雾1次 40%乳油 8000~1000 倍液,连喷3 ~4 次,能有效防治梨黑星病,并可兼治梨赤星病。发病高峰期或雨水大的季节,喷药间隔期可适当缩短。

(2)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在低剂量下,多种喷洒方法,间隔期14d,可有效地防治叶片和果实黑星病和白粉病。该药剂不仅有保护活性,并在侵染后长达120h 还具有治疗活性。对如基腐病这样的夏季腐烂病和霉污病无效。对叶片或果座的大小或形状都没明显药害。

(3)葡萄白粉病在很低剂量下就可防治葡萄白粉病,也可兼治黑腐病。

(4)甜菜病害用 80g(a.i.)/hm2 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甜菜上的多种病害如吐斑病,施药间隔期为14d 。

(5)黄瓜黑星病、番茄叶霉病在发病初期用 40%乳油 70O0~8000倍液喷雾,以后间隔 7~l0d 再喷1次。

(6)花生病害以 70~l00g(a.i.)/hm2 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花生晚叶斑病和早叶斑病。

(7)禾谷类病害以 80~160g(ai.)/hm2 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叶和穗病害如叶锈病、颖枯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等。

硅氟唑

制剂 GR、 WP。

分析方法 GLC或 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水稻、小麦、苹果、梨、桃、茶、蔬菜、草坪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能有效地防治众多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对各类白粉病、黑星病、锈病、立枯病、纹枯病等具有优异的防效。

使用方法种子处理,以 4~l0g(a.i.)/l00kg 处理小麦种子,可有效地防治散黑穗病;以 50~l00g(a.i.)/l00kg种子,可防治大多数土传或气传病害如白粉病、立枯病、纹枯病和网斑病;使用剂量通常为25~75g(a.i.)/hm2 。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 50~l00g(a.i.)/hm2 。

三唑醇

制剂DP 、 DS 、 EC、 EW、 ES 、 GR、 SC 、 WG、 WP 、 WS,如 10%、 15%、 25%干拌种剂,17%、25%湿拌种剂, 25%胶悬拌种剂等。还有多种混剂如三唑醇和麦穗宁等。

作用机理与特点 抑制赤霉素和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影晌细胞分裂速率。具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的内吸杀菌剂。可通过茎、叶吸收,在新生组织中稳定运输,但在老化、木本组织中输导不稳定。

应用

适宜作物 禾谷类作物如春大麦、冬大麦、冬小麦、春燕麦、冬黑麦、玉米、高粱,蔬菜,观赏园艺作物,咖啡,葡萄,果树,烟草,甘蔗,香蕉和其他作物。特别适用于处理秋、春播谷类作物。

防治对象白粉病、锈病、网斑病、条纹病、叶斑病、黑穗病、根腐病、雪腐病等。

应用技术三唑醇单剂防治麦类根腐病是有效的,若添加麦穗宁所得复配试剂防治病害效果更加显着,特别在舂播作物上,三唑醇对于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尤为卓越。在发病率较高的情况下,条播后12~16 周间低剂量的处理区药效相对地逊色,但对大麦白粉病的防效大多数是比较理想的。秋季播种的谷物,在播后30~35 周,经过了冬季和早舂,直到 5/6 月仍有持续药效。在各种试验中,三唑醇对锈病均显示活性,对春大麦的锈病最为有效,偶尔发生的条锈病也可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叶锈病的防治较为困难。若在早期发现白粉病,而处理小区间未受干扰的情况下,用 37. 5g三唑醇的剂量处理 l00kg麦种,可以使产量增加18.5%。

使用方法 三唑醇是一类广谱、内吸杀茵剂,可作为种子处理剂,对危害麦类主要的种传播病和茎叶病害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麦类白粉病和叶斑病的防效期很长,但对那些生长期长达10 个月的秋播作物,为防治晚期侵染的病害和特殊的锈病,尚需酌情增加1次茎叶喷洒。作为喷雾剂作用时,香蕉和禾谷类作物平均用药量为1O0~150g(a.i.)/hm2 ,咖啡保护用量为125~250g(a.j.)/hm2 ,治疔用量为 250~500g(a.i.)/hm2 ,用于葡萄、梨果、核果和蔬菜用量为 25~125g(a.i.)/hm2 。作为种子处理剂使用时,用药量为20~60g(a.i.)/l00kg禾谷类作物种子, 30~60g(a.i.)/l00kg 棉花种子。具体应用如下:

防治麦类锈病和白粉病每l00kg种子用10%干拌种剂 300~375g拌种。

防治麦类黑穗痛每l00kg种子用 25%干拌种剂120~150g拌种。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10%干拌种剂 600~750g袢种。

防治高粱丝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 25%干拌种剂 60~90g拌种。

联苯三唑醇

制剂与分析方法 AE 、 DC、 DS、 EC、 FS 、 LS、 PA 、 SC 、 WP 、 Ws,分析采用GC/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联苯三唑醇是类甾醇类去甲基化抑制剂,是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叶面杀菌剂。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茵丝体生长和孢子形成。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水果、观赏植物、香蕉、蔬菜、花生、谷物、大豆和茶等。水中直接光解,土壤中降解,对环境安全。

防治对象 白粉病、叶斑病、黑斑病以及锈病等。

使用方法 防治水果的黑斑病,用药量156~938g(a.i.)/hm2 ,防治观赏植物锈病和白粉病,用药量125~500g(a.i. )/hm2 。防治玫瑰叶斑病用药量125~750g(a.i.)/hm2 。防治香蕉病害用药量105~195g(a.i.)/hm2 。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控制小麦[4~38g(a.i.)/dt]和黑麦[19~84g(a.i. )/dt]的黑穗病等病害;还可与其他杀菌剂混合防治萌发期种子白粉病。

环丙唑醇

制剂 SC 、 SL 、 WG。

分析方法 GC/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类固醇脱甲基化(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

应用

适宜作物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甜菜、苹果、梨、咖啡、草坪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茵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甜菜菌核病、咖啡锈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等。

使用方法 具有预防、治疗、内吸作用,主要用作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 60~l00g(a.i.)/hm2。

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用量为 80g(a.i.)/hm2 ,防治咖啡病害用量为 20~50g(a.i.)/hm2 ,防治甜菜病害用量为40~60g(a. i.)/hm2 ,防治果树和葡萄病害用量为l0g(a.i.)/hm2 。如以 40~l00g(a.i.)/hm2 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和咖啡锈病,禾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防治麦类锈病待效期为 4~6 周,防治白粉病为 3~4周。

烯唑醇

制剂与分析 EC 、 SC 、 WG、 WP 如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2%、 2.5%、 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5%乳油, 5%拌种剂。分析采用ac/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烯唑醇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特别强烈抑制 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碳14 位的脱甲基作用,导致病菌死亡。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玉米、小麦、花生、苹果、梨、黑穗醋栗、咖啡、蔬莱、花卉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防治对象 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许多真菌病害。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有特效,适用于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坚黑穗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云纹病、叶枯病,玉米、高粱丝黑穗病,花生揭斑病、黑斑病,苹果白粉病、锈病,梨黑星病,黑穗醋栗白粉病以及咖啡、蔬菜等的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使用方法 烯唑醇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和内吸向顶传导作用,常作为种子处理剂防治种传病害。具体使用如下。

(1)防治小麦黑穗病每 l0Okg 小麦种子用12.5%可湿性粉剂 240~640 办种,可按各地习惯,湿拌或干拌均可。

(2)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每l0Okg种子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g拌种。

(3)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云纹病、叶祜病感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2.5%可湿性粉剂12~32g,对水喷雾。

(4)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感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 2500~4000 倍液喷雾。

(S)防治苹果白粉病、锈病感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 3125~6250 倍液喷雾。

(6)防治梨黑星病感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 3125~6250 倍液喷雾。

(7)防治花生褐斑病、黑斑病感病初期每亩用12.5%可湿性粉剂16~48g,对水喷雾。

粉唑醇

制剂 SC,12.5%乳油。

分析方法 HPLC/G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能引起真菌细胞壁破裂和菌丝的生长。粉唑醇也是具有铲除、保护、触杀和内吸活性的杀茵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许多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兼有…-定的熏蒸作用,但对卵菌和细菌无活性。该药有较好的内吸作用,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再由维管束向上转移。根部的内吸能力大于茎、叶,但不能在韧皮部作横向或向基输导。故粉唑醇不论在植物体内或体外都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粉唑醇对麦类白粉病的孢子堆具有铲除作用,施药后 5~lOd ,原来形成的病斑可消失。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在描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粉唑醇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可防治禾谷类作物茎叶、穗部病害,还可防治禾谷类作物土传和种传病害。如白粉疬、锈病、云纹病、叶斑病、网斑病、黑穗病等。也可防治主要的禾谷类作物的土壤和种子传播病害。对谷物白粉病有特效。

使用方法 粉唑醇既可茎叶处理,也可种子处理。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125g(a.i.)/hmg ,种子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 75~30Og(a.l.)/kg 种子:防治土传病害用量 75mg/kg种予,种传病害用量 200~30Omg/kg种子。具体应用如下。

(l)防治麦类白粉病用药适期在茎叶零星发病至病害上升期,或上部三叶发病率达 30%~50%时开始喷药,每亩月 12.5%乳油17m1 (有效成分2.13g),对水常量喷雾。

(2)防治麦类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12.5%乳油 300~30Oml (有效成分25~37.5g)拌种。先将袢种所需的药量加水调成药浆,调成药浆的量为种子重量的1.5%,拌种均匀后再播种。

(3)防治麦类锈病用药适期在麦类锈病盛发前,每亩用 12.5%乳油 33.3~50ml (有效成分4.16~6.25g),对水常量喷雾或低容量喷雾。

(4)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每 l00kg 玉米种子用12.5%乳油 320~480ml (有效成分40~60g)拌种。先将拌种所需的药量加水调成药浆,调成药浆的量为种子重量的1,5%,拌种均匀后再播种。

己唑醇

制剂 OL 、 SC 、 SG。

分析方法 GLC或 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 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防治对象 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

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250g(a.i.)/hm2 。以10~20mg/L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 20~50mg(a.i.)/L 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 30g(a.i.)/hm2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g(a.i.)/hm2];以 20-50g(a.i.)/hm2 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 15~20mg(a.i.)/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

丙硫菌唑

剂型 为了预防抗性的发生,适应特殊的作物与防治不同的病害之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并登记丙硫菌唑单剂以及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混合制剂,除与叶而内吸性 strobin类尕菌剂氟嘧菌酯混配外,还可与戊唑醇、肟菌酯、螺环菌胺等进行复配。

作用机理与特点 丙硫菌唑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一一羊毛甾醇或 24-亚甲基二氢芈毛醉l4 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茵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住。

应用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儿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使用剂量通常为 200g(a.i.)/hm2 ,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

灭菌唑

制剂 FS如25%、 30%等。

作用机理与特点 甾醇生物合成中 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

应用

适宜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如苹果等。

对作物安全性 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镰孢(霉)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腥病、网斑病等。

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病窖,对种传病害有特效。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 周。种子处理时通常用量为 2.5g(a.i.)/l00kg 小麦种子或 20g(a.i.)/l00kg 玉米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为 60g(a.i.)/hm2 。

戊菌唑

制剂 EC 、 EW、 WP 。

分析方法 GLC或 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裉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宣作物与安全性 果树如苹果、葡萄、梨、香蕉,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对白粉病、黑星病等具有优异的防效。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 25~75g(a.i. )/hm2 。

腈菌唑

制剂 EC 、 SC、 WP如 25%乳油。

分析方法 GC/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苹果、梨、核果、葡萄、葫芦、园艺观赏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和水稻等。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白粉病、黑星病、腐烂病、锈病等。

使用方法 可用于叶面喷洒和种子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 30~60g(a.l.)/hm2 。

防治小麦白粉病 每亩每次用 25%乳油 8~l6g[2~4g(a.i.)/亩],一般加水75~l00kg,相当于6000~9000 倍液,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小麦基部第一片叶开始发病即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共施药两次,两次间隔10~15d。持效期可达 20d。还可用拌种方法防治小麦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等土壤传播的病害,l00kg种子拌药 25%乳油 25~40ml。

防治梨树、苹果树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可用 25%乳油 6000~10000 倍液均匀喷雾,喷液量视树势大小而定。

腈苯唑

制剂 EC 、 EW、 WP 、 SC 。

作用机理与特点 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内吸传导型杀菌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伸长,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在病菌潜伏期使用,能阻止病菌的发育,在发病后使用,能使下一代孢子变形,失去继续传染能力,对病害既有顸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禾谷类作物、水稻、甜菜、葡萄、香蕉、果树如桃、苹果等。

防治对象 腈苯唑对禾谷类作物的壳针孢属、柄锈菌属和黑麦喙孢,甜菜上的甜菜生尾孢,葡萄上的葡萄孢属、葡萄球座菌和葡萄钩丝壳,核果上的丛梗孢属,果树上如苹果黑星菌等以及对大田作物、水稻、香蕉、蔬菜和园艺作物的许多病害均有效;还有香蕉叶斑病等。

使用方法 腈苯唑既可作叶面,也可作种子处理剂。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使用剂量为 75~125g(a.i.)/hm2 ,防治油莱病害使用剂量为 60~75g(a.i. )/hm2 ,防治甜菜病害使用剂量为 65~280g(a.i.)/hm2 ,防治花生病害使用剂量为 75~150g(a.i.)/hm2 ,防治水稻病害使用剂量为 50~150g(a.i.)/hm2 ,防治葡萄病害使用剂量为 30~45g(a.i.)/hm2 ,防治果树病害使用剂量为 50~75g(a.i.)/hm2 ,防治蔬菜病害使用剂量为50~l00g(a.i.)/hm2 ,防治草坪病害使用剂量为 75~250g(a.i.)/hm2。

应用

防治香蕉叶斑病 在香蕉下部叶片出现叶斑之前或刚出现叶斑,用 24%乳油 400 倍液,每隔 7~14d 喷雾1次,连续使用多次(但不要超过 4次),对香蕉叶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台风雨季来临或叶斑出现时,用 24%乳油 l000 倍液或每l00L水加 24%乳油l00ml,每隔 7~14d 喷雾1次,连续用 2~3 次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防治桃树褐腐病 在桃树发病前或发病始期喷药,用24%乳油2500-3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24%乳油 33.3~40mI喷雾。

亚胺唑

制剂与分析 EC 、 WG 、 WP 如15%可湿性粉剂。

分析方法 GC/HPLC 。

用机理与特点 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纫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亚胺唑是广谱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喷到作物上后能快速渗透到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蔬菜、果树、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如桃、日本杏、柑橘树疮痂病,梨黑星病、锈病、苹果黑星病、诱病、白粉病、轮斑病,葡萄黑痘病,西瓜、甜瓜、烟草、玫瑰、日本卫茅、紫薇白粉病,花生褐斑病,茶炭疸痰,玫瑰黑斑病,菊、草坪锈病等。尤其对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梨黑星病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对藻菌真菌无效。

应用技术 亚胺唑属唑类广谱杀菌剂,是叶面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施药不能被根吸收。田间试验表明,以 2.5~7.5g(a.i. )/hL 能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 7.5g(a.i.)/hL 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以 15g(a.i.)/l00kg处理小麦种子,能防治小麦网腥黑穗菌;在120g/l00kg 种子剂量下对作物仍无药害。每亩喷药液量一般为100~300L,可视作物大小而定,以喷至作物叶片湿透为止。

使用方法 亚胺唑推荐使用剂量为 60~150g(a.i.)/hm2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防治柑橘疮痂病用5%可湿性粉剂 600~900 倍滚或每l00L水加5%可湿性粉剂l11~167g,喷药适期为第一次在春芽刚开始萌发时进行;笫二次在花落 2/3 时进行,以后每隔 lOd 喷药1次,共喷 3~4 次(5 、 6 月份多雨和气温不很高的年份要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2)防治葡萄黑痘病用 5%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每l00L 水加 5%可湿性粉剂100~125g,于春季新梢生长达l0cm时喷第1次药(发病严重地区可适当提早喷药),以后每隔1O~15d 喷药l次,共喷4~5次。遇雨水较多时,要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和增加喷药次数。

(3)防治梨黑星病用 5%可湿性粉剂1000~1200 倍液或每l00L水加 5%可湿性粉剂 83~l00g,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 7~l0d喷药1次,连续喷 5~6 次,不可超过 6 次。

叶菌唑

制剂 SL如 60g/L水乳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 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一ang,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但顺式活性高于反式。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叶菌唑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等作物。叶菌唑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用量低而杀菌活性高,环境前景佳。

防治对象 叶菌唑是一种新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壳针孢、穗镰刀菌、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大麦矮形锈病、白粉病、喙孢属;黑麦喙孢属、叶锈病;燕麦冠锈病,一小黑麦(小麦与黑麦杂交)叶锈病、壳针孢。对壳针孢属和锈病活性优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对小麦的颖枯病特别有效,预防、治疗效果俱佳。

使用方法 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 30~90g(a.i.)/hm2 ,持效期 5~6周。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 2.5~7.5g(a.i.)/l00kg种子。

如果觉得《三唑类杀菌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