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深度:死亡 并不意味着结束

深度:死亡 并不意味着结束

时间:2019-05-01 20:18:27

相关推荐

深度:死亡 并不意味着结束

远古时期,人类处于蒙昧状态,并不懂得人死后要建造坟墓来安葬。这时的人们还没有鬼魂观念,对死者遗体的处理与对待野兽尸骨一样,并没有特别尊重。梦,使人们相信人死后的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他们认为做梦和人死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灵魂离开肉体出走了,而灵魂是不会死的,只不过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已。灵魂不灭的观念,促使了丧葬习俗的产生、形成、发展,反过来丧葬习俗又使灵魂不灭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传统的丧礼中浸透了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构成了二千多年中国传统丧礼的基调。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死了以后,要举办一个送终仪式,这个制度很好,对教化老百姓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儒家认为丧仪、丧礼的重要作用是教化后人,在这一点上,梵铃人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教化后人什么呢?教后人要懂得“孝”,要守“孝道”。忠孝礼义廉耻,“孝”在儒家倡导的“六义”中仅次于“忠”,而且"在家是为孝,在国则为忠",“孝”乃是丧礼的核心。丧葬的礼仪完全彻底的把这个“孝”给体现出来了。死者的孩子叫“孝子”,丧服叫“孝服”,穿上丧服叫“戴孝”,死者葬毕,其子还要守孝三年,其间有诸多禁忌使孝子不能心有旁骛。倡导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强化代际联系,进而促进社会治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丧礼文化的核心,也是梵铃文化的宗旨所在。中国古代的丧葬活动基本上是在宗族范围内进行的,殡葬礼仪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办理的,丧礼的规定也因人们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各有不同。比如,同家族中有人去世,同家族、姻亲若知道而不去悼丧,会被认为是极大的无礼,要受到族内的指责,丧家一般会因此与之绝交。而周代丧礼中【五服】以及居丧时间的长短,也是根据亲疏关系的远近制定的。这一切都是在显示他们之间的血缘亲疏关系,是一次促进宗族内部的团结,团聚家庭与亲朋好友的社会活动。

中国死亡文化在丧葬过程上严格上下、尊卑、大小的安排,其表象是“事死如事生”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但实际是逝者是无法看见和体验的,其意义在于生者,实际作用是面对已成神灵的死者,人们再一次明确男女长妇、尊卑、亲疏的不同。在大多人眼中丧葬文化其实就是遗留下来的顽固陋习,发展到如今来,各类各异的传统丧葬文化,自然优劣立显,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是梵铃人自觉承担的一份使命。

如果觉得《深度:死亡 并不意味着结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