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天坛周记·第183期|基底动脉近段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天坛周记·第183期|基底动脉近段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时间:2020-10-16 01:09:25

相关推荐

天坛周记·第183期|基底动脉近段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第183期

作者|尤吉栋贾白雪孙立倩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男性,69岁,因“头晕2个月”入院。病后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颅MRI:左侧大脑脚梗死;MRA(-05-13)显示基底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可能;双侧前循环多发狭窄(图1A)。头颈部CTA(-05-14):双椎动脉V4段以远及基底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图1B-D)。

图1病后予以抗血小板及控制危险因素等治疗,因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我院。入院后头颅CT(-05-26):左侧大脑脚及脑干多发梗死(图2A-C)。

图2

全脑DSA(-03-28):双颈内动脉C4段多发血管狭窄,左颈内动脉C4段有一小动脉瘤。双侧前循环经脉络膜前后动脉间沟通向后循环,右侧代偿更为显着(图3A-D);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汇合处闭塞;在动脉晚期,见右小脑上动脉,右AICA和左椎动脉V4段经右PICA及脊髓前动脉侧支代偿显影(图3E,F);左椎动脉发出左PICA后前向血流减慢,TICI分级1级;基底动脉近段闭塞,闭塞远段有少许对比剂滞留,考虑左PICA与AICA间沟通代偿所致(图3G-K)。

图3

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05-28):左椎动脉V4段管壁偏心增厚明显;右椎动脉V4-基底动脉汇合处闭塞,右椎动脉V4段远端管壁直径较细;基底动脉近段闭塞,闭塞远段腹侧壁也可见偏心性管壁增厚,基底动脉中远段有正常管腔(图4A,B)。

图4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吸烟。神经系统查体:构音障碍,右侧肢体肌力4级。病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

诊断

基底动脉近段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交界区闭塞术前讨论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考虑基底动脉系责任血管,左椎动脉血管直径较右侧粗,治疗时拟选择左椎动脉入路。治疗方案:微导丝结合微导管先越过病变,其后球囊扩张和放置自膨支架。相关风险:通过病变困难,穿支动脉卒中,支架血栓形成,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等。治疗过程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入路,将6F导引导管置于左椎V2段远段,造影显示基底动脉近段闭塞,闭塞以远经左PICA与AICA沟通浅淡显影(图5A,B)。将Synchro微导丝(0.014″,300 cm)结合SL-10微导管越过病变(图5C,D),撤出微导丝,经微导管造影证实微导管头端位于基底动脉真腔(图5E,F)。

图5

重新将微导丝放置在左大脑后动脉P2段,撤出微导管,经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 mm×15 mm)扩张病变一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血流再通,局部残余狭窄60%(图6A,B)。撤出球囊,经微导丝送入Apollo2.0 mm×8 mm球囊扩张支架于狭窄处以命名压释放。放置支架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约30%,前向血流改善,TICI分级3级(图6C,D)。观察10分钟,重复造影局部无变化后结束治疗。

图6

术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继续肢体康复治疗。

讨论

本例术前计划球囊预扩张后放置自膨支架,但扩张后感觉斑块比较硬,残余狭窄程度较重,担心放置自膨支架后存在支架不能贴壁所引发的诸多问题,遂改放置球囊扩张支架。球囊扩张支架以命名压释放后虽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狭窄,为避免术后高灌注及穿支动脉卒中而未予进一步处理。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公众号,现已成立四年。作为最早创建的神经介入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由缪中荣教授团队倾力打造,秉承合作、创新、交流的宗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最新资讯、指南,聚焦难点深度评论,引领学术前沿。致力搭建神经介入领域国内外最新医学资讯、研究进展、病例讨论、趣味科普等各项学术交流互动共享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发挥联盟优势,风雨共济,守候健康,我们在这里等你!

如果觉得《天坛周记·第183期|基底动脉近段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