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土楼的兴起:明代闽西南乱象

土楼的兴起:明代闽西南乱象

时间:2021-08-23 12:31:19

相关推荐

土楼的兴起:明代闽西南乱象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龙岩新罗区适中镇善成楼

翔安乡贤洪朝选的《洪芳洲先生文集》收录了一篇名为《龙岩汤侯平寇碑》的碑文。我认真阅读后,发现碑文中竟有大段涉及明嘉靖年间闽西南社会状况的生动记载。碑文中的“龙岩”指龙岩县,大致就是现在的龙岩市新罗区。当时的龙岩县属于漳州府。以故,新罗区的人至今还讲漳州话。汤侯,指的是当时的龙岩县知县汤相,广东归善人,在龙岩县当了9年知县。政绩颇丰:一是兴修水利沿山作圳,此圳被称为“汤侯圳”;二是筑堤护城障水便行,此堤被称为“汤堤”;三是历时四年,编撰《龙岩县志》。凡此等寺。任期届满离岩后,龙岩县人立汤公祠纪念他。

碑文中的“寇”,指当时活动在龙岩县一带的“盗寇”。碑文讲的是汤相想尽办法剿灭各路“盗寇”的辉煌战绩。为什么我认为此碑文很珍贵?因为这段时间恰好就是不少学者所分析的土楼民居大举兴起的关键时期。

洪朝选在篇首直接指出龙岩县座落在“万山之中”,其外部方圆百里,因“山穷崖绝”,故聚落容易成为“盗薮”,也就是盗贼聚集的地方。这种说法,印证了林希元在《金沙书院记》中所道的“福建八郡之民,惟漳称难治”。

汤相到龙岩县当知县,是嘉靖甲寅年(1531年),此时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时间(1368年)已接近二百年。虽民风民俗已较为“文柔德煦”,然而,“山谷间”的风气,由于与外界隔绝,“斗薮凶顽”之习依然非常严重。碑文中指出“邻南、上、连、永、漳咸岩邑也,尤产盗魁”。这里的“南上连永漳”,指的是南靖、上杭、连城、永定、漳平五县。书中断为“邻南、上连、永漳咸岩邑”,似不太妥切。“邻南、上、连、永、漳,咸岩邑也”指的应该是邻近南靖、上杭、连城、永定、漳平的山地地区都属于龙岩县县域。而这一带尤其会产生“盗魁”。这与前面所谓的“盗薮”形成了呼应。

有滋生“盗贼”的土壤,有一呼百应的众多“盗魁”。洪朝选形容这些“盗魁”:“势能号召役属,则相与交臂为一”。交臂指彼此走得很近。这些“盗魁”不简单,他们不仅能在各自的地盘呼风唤雨,还会为了共同的利益抱团作战。我非常重视的是,文中形容这些“盗魁”势力的一段文字:“其所居层楼碉寨,鹳鹤之所栖也;仄径陡崖,猿猱之所缘也;其所置甲伍副长,虎豹之猛厉也;利矢焱弩,风雨之飘骤也。介意不慊,建旗鸣钲,四出攻剽,汀漳延之间骚然。或偃旗卧钲,休林谷间,则武断乡曲,刻盐纸利以自封。”

前两句,描述了这些“盗魁”势力营寨的特点,明明白白指出其所居住的营地是“层楼碉寨”。而这“层楼碉寨”是不是就是现在所谓的“土楼”?如果就是现在所谓的“土楼”。土楼的大举兴建,很可能不只与抗倭有关,还与“盗魁”蜂起有关。

这些“盗魁”势力亦盗亦霸,正如上述,他们是配置“甲伍副长”、“利矢焱弩”的武装力量,一不高兴,就“建旗鸣钲”,四出抢夺,使汀州、漳州、延平三府动荡不安,兵锋撼动半个福建省。收兵时,则称霸乡里,用“盐纸”之利使自己挣得盆满钵满。不但“租赋不事”,还“公匿亡命”,等到巨盗(来自外地的大规模盗寇集团)萌动,便连合响应,“首为乱区”。加上山穷崖绝,不利于征讨的地理优势,即使是官府派遣“健吏武将”管辖,也很难治理。其行动作派,非常接近民国时期的福建民军。用这种思路,可以深刻地理解土楼、土堡在福建广泛存在的原因。

龙岩县“盗魁”势力的兴起,不仅与来自海上的倭寇有关,也与来自境外的“巨盗”有关,如碑文中称的广东巨盗——“广寇”。

洪朝选用生动描述了当时倭寇步步入侵的紧张局势,令人极为震惊。如嘉靖庚申年,汤相在龙岩县当了八年知县时,福建沿海倭警四起,“始福清、福安、永福(永泰)陷,则福兴(可能指福州与兴化)震;崇武、永宁又陷,则泉震;镇海、南靖又陷,则漳又震。”除了福州、泉州、漳州这些府城所在地城池,福建沿海大多陷于入侵倭寇之手,一点也不亚于后来的抗日战争。倭寇兵锋最远竟深入到南靖境内。正如前述,龙岩县就在南靖县边上。可以想象,龙岩县人当时的危险处境。

更有甚者,广东的张琏“巨盗”集团,“时出奇兵,略地汀漳间,漳几不守。”这个张琏不简单。他曾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在今天饶平县与平和县交界的柏嵩关称帝,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在乌石埔筑皇城。这还不算什么,更神奇的是。造反失败后,他居然南下攻取苏门答腊继续称帝,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以漳泉人为主的海外移民多依附于他。洪朝选指出,张琏“巨盗”集团是“闽广盗倡”。在倭寇与张琏的影响下,龙岩县、永定县的“盗魁”们蠢蠢欲动,“始生心”。最后,张琏集团竟与永定“盗魁”通力合作,围攻龙岩县城十多日。

这真是“外溃内讧”。

当时,闽西南呈现出空前的社会危机、社会动荡,社会失序。本地的“盗魁”势力、北上的张琏“巨盗”集团,自海西侵的倭寇,三者合一,形成了这一带历史上最最恐怖的血腥时期。在这种极度危险的生存环境中,包括龙岩县及其周边的闽西南民众,要么加入当地的盗魁势力,要么筑堡自卫,此外别无办法,这或者就是闽西南防御式土楼土堡建筑大量涌现的真相所在。有一些土楼土堡,显然就是盗魁的巢穴。

我曾与朋友到原龙岩县所在的龙岩市新罗区搜索古代大型民居建筑,也就是洪朝选笔下的“层楼碉寨”,遗憾的是,由于行程紧促,一无所获。

昨日,收到发小建筑专家高绍鑫先生给我寄来的一本书,黄汉民写的《福建土楼》。书中赫然写到新罗区适中镇的大型方土楼。据书中数据(2001年数据,土楼遗址没有计算在内),新罗区的土楼现存共有966座,其中965座是方土楼。让人惊讶的是,据书中所言,新罗区的现存土楼总数居然与永定县、南靖县不相上下,方土楼数目则为闽西南之冠。也就是,原龙岩县所在的新罗区是名符其实的方土楼之乡。

有一位小时候在龙岩雁石呆过的读者朋友留言称,雁石厂区周边便有一些荒废的大型彩绘方土楼,其中有的被称为“土匪楼”。

新罗区这种楼寨式的方土楼或就是洪朝选笔下的所谓“层楼碉寨”!

初稿写于6月

龙岩新罗区适中镇善成楼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毕业,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如果觉得《土楼的兴起:明代闽西南乱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