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针灸治失眠 迎回“瞌睡虫”让你睡得香

针灸治失眠 迎回“瞌睡虫”让你睡得香

时间:2021-09-19 01:44:46

相关推荐

针灸治失眠 迎回“瞌睡虫”让你睡得香

失眠除上面介绍的各种方法外,下面的方法也值得推荐。

针灸治疗

1.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理论,是同中医用药所依据的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等理论完全一致的,但与经络学说关系更为密切。针灸治疗,就是恰当地运用针灸的各种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营卫的虚实和逆乱现象;而其基本原理即在于调和阴阳与扶正祛邪。

这里所说的“正”,是代表机体的调节、防御和适应功能;“邪”是代表一切阻碍机体正常发展和导致疾病的因素。具体说来,正气就是人体中的各种精粹之气,包括精、神、气、血、营、卫、津液等;邪气就是发生或侵袭人体的有害物质和各种不利影响,如外感六淫、内感、七情以及痰、火、瘀、滞、水、饮等。

气流治疗应遵循表里、内外、上下、左右整体性的取穴原则。有时对久治不愈的失眠患者施用针灸,能收到良好效果,若能配合心理疗法、医疗体育和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和巩固疗效。

2.针刺法

(1)进针角度和深度: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左右),适用于肌肉丰满宜深刺的部位;斜刺(30°~60°),适用于头面部或腰背部重要内脏部位;横刺(10°~20°),即沿皮浅刺,适用于头面部、胸背部重要内脏部位,不宜深刺。

(2)行针手法:进针一定深度后,使用提插、捻转或刮针手法,使病人有酸、麻、胀、重、痛或触电样感觉,称为“得气”。针刺的传统手法有补和泻两方面,它针对病症的虚实辨证而采用,补有助于正气恢复,泻有利于祛除病邪,从而治愈疾病,补泻的具体手法有:

①徐疾补泻:进针时缓慢刺入,略予捻转;退针时将针退至皮下,稍停,较快出针为补。反之,进针时迅速刺入,多加转动;出针时较缓慢地退出为泻。

②捻转补泻:行针时,以捻转较重,角度较大者为泻,反之,捻转较轻、角度较小者为补。

③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将针上、下提插,先浅部后深部,反复重插轻提为补;反之,先深部后浅部,反复重提轻插为泻。

④针刺方向的顺逆补泻:顺经络则补,逆经络则泻。手三阴、足三阳和督脉下行;手三阳、足三阴和任脉上行。

3.灸法

手持燃着的艾条,在穴位上施灸。艾条燃点距皮肤约半寸左右,以病人有温热感而又可以耐受为宜。施用灸治时,须注意保持体位平正,防止艾炷滚落,并随时吹净灰烬,以保持火力均匀,避免灼伤。孕妇不宜灸腹、腰部,过饥过饱及阴虚发热病人施灸宜慎重。#p#副标题#e#

4.施治原则

针灸治疗失眠,当以安心神为主,并针对不同类型施治。心肝不足者补益营血,心肾不交者滋水降火,肝胆火炽者清泻肝胆之火,脾胃不和者健脾清积,化痰和胃。

常用方:

心脾不足:三阴交、神门、心俞、膈俞、脾俞(均补)。

心肾不交:肾俞、太溪(均补)、心俞、劳宫(均泻)。

肝胆火炽:肝俞、胆俞、太冲、行间(均泻)。

脾胃不和:中脘、天枢、丰隆、内关(均泻)、脾俞、神门(均补)。

方义简释:三阴交、脾俞补脾益血,膈俞血会,也有益营血的作用;心俞补心血而安心神,神门也能安神,故能适用于心脾不足的失眠症。肾俞配太溪有滋水的功效,心俞、劳宫降心火而宁心神,水火既济,故能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

泻肝俞、胆俞泄火以宁神魂,加太冲、行间增强清肝泻胆的作用,故在治疗肝胆火炽的失眠时应用。泻中脘、天枢通胃气而化津,泻丰隆化浊涤痰,加内关宽胸利膈,补脾俞以佐健运,此皆治本之法;另用神门以安定心神,以治疗脾胃不和的失眠。

5.成方举例

(1)脾虚血少——养心健脾:取于少阴经腧穴为主

神门、内关、三阴交为主穴,加脾俞、心俞。针用补法,兼用灸法。可同时服用归脾丸

(2)心肾不交——滋阴清热:主穴同上,加心俞、肾俞。针刺用平补平泻。

(3)胃气不和——消导和胃:主穴同上,加胃俞、足三里,针灸并用。

(4)肝胆火旺——泻肝清热:主穴同上,加肝俞、胆俞。

如果觉得《针灸治失眠 迎回“瞌睡虫”让你睡得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