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发热的中药冷敷术

发热的中药冷敷术

时间:2023-09-09 11:35:54

相关推荐

发热的中药冷敷术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中医认为发热分为实热与虚热两种,中医冷敷术主要适用于实热证。实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温热阳邪,“邪并于阳”而使“阳”亢盛;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化热;内伤或因过食辛辣温热之品,或因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或脏腑气机过旺等,使体内阳热之气过盛,阴液未能御制阳热之邪,临床表现出热象及燥动之象。西医多见于感染性发热。

外感实热

【治则治法】清热解表。

【操作步骤】应用中药湿冷敷法。将中药加入1500~2000ml水煎煮约10~15分钟,过滤去渣放冰箱冷藏后,用时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毛巾,浸取药液,微挤压至不滴水时为度,外敷治疗部位,并及时更换,以保持患处的纱布层或毛巾保持8~15℃的低温,直至退热。

【组方】金银花、荆芥各20g,板蓝根30g,薄荷15g,柴胡、紫苏叶、防风各10g等。

部位:大椎、风池、曲池等穴位,前额、颈部、肘窝等部位。

内伤实热

【治则治法】清热泻火。

【操作步骤】应用中药湿冷敷法或中药冰敷法。

中药湿冷敷法操作同上。

中药冰敷法:将中草药进行粉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用凉开水将中药散剂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厚度0.5cm~1cm,面积大于病变部位,其上覆盖3~5层纱布,再用冷敷袋敷于纱布上以保持低温。在冷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局部温度变化,每30分钟~1小时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了解患者局部感受。

【组方】生石膏25g,藿香、黄芩、羌活各10g,连翘、葛根、大黄各5g,蒲公英20g。

部位:大椎、曲池、委中等穴位,颈部、腋部、大腿根部、肘窝、腘窝等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

特别提示:

1.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本文仅是物理降温的方法之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冰袋应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如出现抽搐等症状应遵照医嘱服用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如果觉得《发热的中药冷敷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