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 这首诗却千古传诵 最后7个字不输李白

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 这首诗却千古传诵 最后7个字不输李白

时间:2020-09-13 14:49:44

相关推荐

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 这首诗却千古传诵 最后7个字不输李白

古诗词中经常描写梦境,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境看似虚幻,其实正是现实生活的投射。同时诗人们也经常描写月亮,也是由于月亮的意象饱含深情,寄寓广阔,可以充分地调动读者的遐想空间,并很快地引起共鸣。下面介绍的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这首诗却千古传诵,最后7个字不输李白。

听角思归

唐代: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顾况,字逋翁,晚年自号华阳真逸,唐代诗人、画家。他一生职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顾况是唐肃宗至德年间进士,这首诗应是被贬饶州时所作。

鄱阳县古称饶州,此地矿产资源丰富,境内鄱阳湖的地理位置也极其重要。可是诗人被贬于此,满怀惆怅,眼中所见皆是悲景。时值寒秋,落叶遍地、悲角哀鸣,诗人不禁慨叹,“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诗人追忆梦中所见的故园景色,抒写梦醒后听到的城头晓角之声,凄凉落寞的气氛,正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梦游故园,其实正是思念故园,当人处在失意中,则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想从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这也是人之常情。仕途失意,也往往产生归隐的念头,陶渊明就曾有这种感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通过故园之梦、故园荒凉冷落的描写,可以了解到这正是诗人被贬后,失意冷落而思念家乡、欲退隐归去的心境。

但诗人梦醒后,发现自己并未回到家园、而是仍在饶州,依旧“心为形役”,愿望难成,失意中又增添一层惆怅的情怀。这时城头哀厉的晓角之声传到枕边,又与这种情怀产生共振,使原已怨凉凄侧的情怀潜滋暗长,更无法排遣。

接下来紧承上联,“此夜断肠人不识,起行残月影徘徊。”诗人直抒胸臆,进一步表现难以排遣、却又孤寞无告的怨哀。仕途贬谪,愁肠百结;想辞退仕宦,归隐故园,又求之不得。这般愁闷无人可诉,只能郁结于心底,真是愁肠寸断,人何以堪。

最后一句极有境界,将一份愁情形象地意境化。李白曾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境有相似之处,不过李白的情感豪放明朗,顾况的情感却是孤独压抑。李白描写出朗朗明月,顾况写的是黎明前一痕凄楚的残月,非常黯淡模糊。

当诗人离开床席、走出屋门,想排解自己的愁楚时,却只有一痕凄楚的残月,冷冷地悬挂在天边,和由残月映照形成的依稀模糊的身影,伴随自己默默地徘徊。此景此情,何等孤凄!如此用情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使诗人那种“人不识”的断肠之情,成了可以具体感受的意象,显得情味悠长。

纵观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被贬失意、思归难成、孤寂无告的沉痛之情。唯其如此,才使种种失意者从诗篇蕴含的情调中,引起心灵的共鸣,所以历来为人传诵。秋日萧瑟、羁旅艰辛,让诗人梦会故园,可是梦醒后依然无法摆脱困境,而且人地生疏、愁怨难述,最后一句“起行残月影徘徊”,用残月、身影将愁怨具体化,加深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也是这首诗之所以脱颖而出的成功之处。

如果觉得《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 这首诗却千古传诵 最后7个字不输李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