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区戏曲剧目创作体制短小

苏区戏曲剧目创作体制短小

时间:2020-12-04 23:30:27

相关推荐

苏区戏曲剧目创作体制短小

30年代的中国剧坛,连台本大戏艺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在苏区,我们几乎见不到连台本大戏的演出。苏区的戏曲无一例外都是体制短小、形式活泼的小戏。篇幅比较大的剧目《活捉张辉瓒》也就七场,更多都是活报剧,如采茶小戏《打土豪分田地》、《打倒王东元》、《活捉侯鹏飞》,等等。苏区戏曲体制短小的主要是由于苏区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的。

苏区戏曲的活动宗旨是“提高工农劳苦群众政治和文化的水平,宣传和动员来积极参加民族革命战争”,因此现实战斗性非常强。工农剧社除了深入到后方群众中进行慰问演出外,还经常要到前线去慰问红军战士。前线的战斗环境使得剧目创作不能够篇幅过长。首先,前线缺少正式的舞台和完善的演出设备,这限制了大戏的演出。大戏排演需要的人员和设备比较多,而苏区的剧社都是战斗剧社,成员都是红军战士,其演出不可能耗费过多时间搭建舞台,而且设备过多影响行动的灵活性。剧社行动时,成员往往较少,所演出的剧目也多是三五人就能够完成。因此剧社的演出往往都是在草台上演出,划一块场地就可以进行。其次,前线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演出剧目必须要短小活泼,既能够迅速地演出完毕,又能够快捷地调动战士们的情绪。所以苏区的戏曲剧目往往采用活报剧的形式,由三五人演出,短时间内完成。这些活报剧体制短小,新闻性强,在田间地头、战斗前线都可以演出,而且故事皆就地取材、现场说法,极富宣传鼓动性。如《活捉侯鹏飞》一剧采用的是赣西采茶调演出,描写敌军侯鹏飞部侵扰我苏区被红军活捉一事。这场战斗刚刚结束,永新宣传队就已将剧目改编完毕并登台演出,现场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刚刚抓获侯鹏飞的战士们积极性。

除了战争环境的影响外,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苏区戏曲无法编演大戏。全国各大苏区都是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远离大城市。在这些地区活跃的戏曲往往都是当地的地方戏。这些地方戏剧种大都处于小戏阶段,尚未成长为成熟的剧种。所以小戏的艺术特性也决定了苏区戏曲的艺术特色。中央苏区虽然也曾经演出过京剧,但是所演剧目都是清唱或者折子戏,更多的剧种还是江西的地方戏,如东河戏、赣西、赣南采茶调等等。鄂皖苏区位于大别山地区,主要演出的剧种就是当地流行的黄梅戏和庐剧。左、右江根据地位于广西省,其宣传队主要演唱本土的桂剧和粤曲。这些地方小戏多数都没有演出大戏的经历,也没有达到演出大戏的艺术水平。苏区戏曲工作者或是当地的戏曲艺人,或是从战士中挑选出来的有文艺天赋的战士。这些人大都出身农村,所演出过的剧种也多是地方小戏,没有编演大戏的艺术能力,也没有见识过大戏的表演。所以苏区的剧团利用地方戏来演出也只能依照其固有的艺术特性编演一些二小、三小戏。而小戏也确实符合战争环境的需要,所以苏区戏曲工作者也乐于编演小戏。从这两重原因可以看出,现实环境和地域特色共同作用造就了苏区戏曲短小精悍的特色。这种艺术特色直到抗战时期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才有所改变。

如果觉得《苏区戏曲剧目创作体制短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