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这首宋词里的雨 年少听不懂 却让他听尽了一生悲欢

这首宋词里的雨 年少听不懂 却让他听尽了一生悲欢

时间:2022-12-11 08:02:19

相关推荐

这首宋词里的雨 年少听不懂 却让他听尽了一生悲欢

海子说,雨是悲欢离合。

窗外雨水淅沥,总会让人滋生出万般情绪,或喜或悲。

对于诗人来说,尤其如此。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听雨时,听到了春夜带来生机的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听雨时,弥漫着的是客居异地的孤寂。

“帘外雨潺潺……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听雨时,奔涌而来的是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而蒋捷听雨,却听到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人一开始就向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苦孤寂的“僧庐听雨图”。三幅图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的人生长卷,从而透视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词中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无疑是数十年而千万里,全被压缩在40个字中。形象明晰,背景典型,神情毕肖,心境跃现。这首词无疑是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人生道路的杰出名篇。

结合诗人的人生背景,这首词可谓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于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中进士后,还未及一展宏图,南宋王朝就在两年后覆亡。从此,他矢志不出仕元朝,数十年湖海飘零,过着凄清的隐逸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郁结在他心底的家国之恨不仅未见消衰,反而是与日俱增地萦怀难去。

在这首词里,我们就能体验到诗人郁结胸中的浓得化不开的特殊心理。人生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词里的表现过程中是逐渐复杂沉重的。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五个字写尽欢乐缠绵的感受,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丝毫没有暗淡的气氛,反而显得整个画面很暖色调,红烛高烧,罗帐春浓,甜蜜之极。

接着镜头一转,画面转冷,壮年听雨已在客舟中,江、云、雁、风四个意象渲染了风雨飘摇、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上片只写形象,而到下片时,则夹叙夹议,力度陡增。

“而今”听雨时,意象从室内近景“红烛昏罗帐”转到室外远景“江、云、雁、风”,接着转到自身“鬓已星星也”,这也同时点明了“而今”年岁,与之前的“少年”“壮年”相呼应。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别看这一慨叹说得很断然很明确,而且后面接着“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仿佛在说:既然命运无情,但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

但往深一层去想,如果真是想通透了,看破红尘而藏身僧庐,那又为何会彻夜听雨以至“点滴到天明”?如果不是彻夜难眠,满耳雨声,又怎么知道“点滴到天明”?词人并未洒脱到真的“一任”。

如果说少年听雨时赏心乐事,壮年听雨惆怅莫名,“而今”听雨已是“点滴在心头”的难以言状之苦,正是形似解脱而心实难安的最严酷的境界,“一任阶前”云云实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表现。尽管语似大彻大悟,超然欲出世而去,事实上心境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在古典诗词中,超脱语往往是沉痛语,这词是又一例证。

如果觉得《这首宋词里的雨 年少听不懂 却让他听尽了一生悲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