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老和尚写了一首诗 看似超脱 实则深深的悲凉

老和尚写了一首诗 看似超脱 实则深深的悲凉

时间:2022-10-27 11:18:10

相关推荐

老和尚写了一首诗 看似超脱 实则深深的悲凉

光绪二十六年,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洞窟的流沙时偶然发现一小石室,里面藏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被埋藏了数百年的敦煌石窟,重现人间。

最先发现藏经洞价值的是英国探险家、考古学家斯坦因,他从道士王圆箓手中买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运回了英国。

第二个来到敦煌的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伯希和得知斯坦因运走了很多珍贵文物,有些懊恼,但等他来到敦煌藏经洞之后,转怒为喜:斯坦因不懂中文,为伯希和留下了大量的挑选空间。

伯希和带回法国的敦煌文书,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这些资料配合上伯希和的学识,后来让巴黎成为欧洲汉学的重镇,一点也不奇怪。

当年钱钟书留学欧洲,没有去巴黎求学,就是因为伯希和会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出一些古怪刁钻的问题,显示自己的才学,让学生难堪。

不过伯希和确实是个天才,他不仅能够熟练运用20几种语言,还留下了数百篇高价值的学术作品,被称为拥有无限知识的人。

当年陈垣先生就不无悲观地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西京(即日本京都)如何,没有提中国的。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陈寅恪先生更是痛心疾首的说,敦煌学,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会在文章的开头,说一些不相干的话呢?实际上,这些话并不想干,而是和中国诗歌有很大的干系。

敦煌出土的文物,不仅仅有经文,还有很多关于隋唐时期甚至是之前的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尤其是诗歌,很多失传的唐诗,或者是很多唐诗最初的羊毛,都在敦煌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了补充。

今天说的这个诗人名字叫王梵志,收藏于法国巴黎的敦煌文物中,就有王梵志诗集,里面的诗在历代唐诗本子中是没有的。

今天说的这首诗是王梵志写的一首无题诗,全诗如下: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王梵志,这个人还是要介绍一下,否则就没有办法理解这首诗。

王梵志,原名梵天,黎阳人,隋唐时人。他的父母在战乱中丧生,被姓王的人家抚养,所以以王为姓。

他的诗语言通俗,对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一定的影响。但到了宋代之后,学者认为他的诗过于俚俗,就不再重视,以至于清朝人修全唐诗的时候,都没有收录他的诗。

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兴起,王梵志才有得到了重视,郑振铎先生编写中国文学史将他写了进去,而刘半农先生专门去巴黎抄写了他失传的诗歌。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

我没有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老天要我出生,那要我做什么呢;我没有衣服实物,只能忍饥挨饿;把我的生命还给老天吧,让我回到没有出生的状态。

王梵志生活在隋唐迭代时期,常年的战乱让人们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这首诗看似是在否定人生,实际上是对饥寒交迫百姓的同情:既然老天生下他们,为什么还要折磨他们呢?

这一首通俗易懂的古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蕴含无限的悲凉。可笑的是,很多人居然这首诗理解出家人修行的一种境界,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典范!

如果觉得《老和尚写了一首诗 看似超脱 实则深深的悲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