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的锦绣诗篇 仍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的锦绣诗篇 仍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时间:2024-04-29 02:50:28

相关推荐

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的锦绣诗篇 仍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提起苏轼,就不能不让人想到他写的千古名篇《念奴桥·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天才的苏东坡,年少时便技惊四座,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不吝赞美

苏轼,号东坡居士,在中国文学史上,苏东坡的地位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他一生才学卓然,著作丰盛,知识广博,天性纯然,倜傥不羁,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无论是诗才、文论,还是品德、智慧,都具有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苏轼于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出生于四川眉州,据一些文字记载,他在10岁时就能写出奇绝的诗句。在苏东坡二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携他和弟弟苏辙赴京赶考,主考官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殿试中,苏轼的政论文章深得欧阳修激赏,被作为范文传给同辈赏鉴数日。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因为殿试纪律极其严格,为免主考官认出试卷的笔迹,在上交之前,要由专人重抄一遍。而苏轼的文章如此才华横溢,被欧阳修误以为是他的朋友曾巩所写,为避嫌,他将苏轼的文章列为第二。

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真的是不吝赞美,对他的欣赏总是溢于言表。他和同僚说:“读苏轼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欧阳修如此高度的赞美,使苏轼的名气在京城迅速传播开来。

苏东坡和第一任妻子琴瑟和谐,年轻时生活甜美快乐,才华熠熠闪亮

在苏轼的仕途正要开始时,他的母亲在老家不幸病逝,苏洵遂携苏轼和苏澈兄弟二人离京回眉州老家办理后事且守丧。按儒家礼制,需要两年三个月之后,他们才能返京复职。回到老家的苏轼,过了两年多非常快乐的生活,他和年轻的妻子王弗琴瑟和谐,智识情趣相配,在乡村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他们一起游乐野餐,谈诗论文,生活无忧,甚是惬意。

守丧期满,苏家父子三人偕同两个儿媳妇一同赴京。他们走水路,出三峡,在船上饮酒玩牌,欣赏沿途美景,且有娇妻随行,一路不胜快哉。而为官仕途的艰险,在意气风发、年轻无畏的苏轼那里,尚未有明确的概念。相比苏轼的天真淳朴,秉性刚正,他的妻子王弗则是一位十分聪明谨慎,做事智慧果敢,非常能明辨是非的女子。

第一次入京就职,二十出头的苏轼前途无量,壮志凌云,纵横肆意的才气不可抑制。相比苏轼的张扬和滔滔雄辩,他的弟弟苏辙则沉默寡言,处世温和圆融。他们兄弟两人的情谊一直非常密切和融洽,在后来两人的诗信往来中,常常有“夜雨对床”之思。

苏轼在25岁时被朝廷任命为凤翔府判官,兄弟俩第一次离别,苏辙送兄嫂直至京城外四十里才依依惜别。第一次和家人离别的苏轼年富力强,他喜交游,亦善辩,但对人无防范意识,而他的妻子王弗则遇事比他冷静、沉着。在苏东坡眼里,人人都是好人,但王弗却很有知人之明。在苏东坡与来客谈话时,她总是躲在屏风后屏息静听,待客人走后,她向苏东坡仔细分析客人的不同特点,提示他与有些人交往时应持有一定的谨慎和戒备心理,这使苏轼大受裨益。

第一任妻子王弗病逝,苏东坡痛失所爱,仕途亦开始逐渐步入险境

三年后,苏轼再次回到京都,在史馆任职,这使他有机会饱读珍品书籍、名人手稿、名家绘画等,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王弗突然染病去世,痛失贤妻的苏轼,悲痛自不必多说。而次年他的父亲苏洵也病逝了。1066年,苏轼和弟弟苏辙辞官将妻子和父亲的灵柩运回眉州故里。

在前妻去世十年后,苏轼曾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妻去世三年后,苏轼续娶了前妻的堂妹—21岁的王闰之,在此后颠沛流离的人生之路上,王闰之生儿育女,料理家事,一直温柔和顺地陪伴着苏轼,直到46岁生病去世。

安埋好父亲和妻子并守丧三年后,苏轼也已过而立之年,但对于人情的复杂多变和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并没有太多可以很好应付的手腕,他总是关心世事,始终抗言直论,不加隐讳的。而他的作品亦是一派天然,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在政治主张上他坚持己见、坚定不移,且刚猛激烈,正如他的诗句:“猿鸣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这使他一直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被政治对手所不容。

在“王安石变法”中,秉性刚正、嫉恶如仇的苏东坡遭到打压,受异己排除

1069年,北宋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拥护派与反对派形成两大阵营,苏轼站队反对派。他屡次上书,力陈变法之弊端,这势必引起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一派的打压和铲除,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而他自己也不屑自辩,携家眷径赴杭州。

在杭州期间,苏轼的政绩至今为人所称道。他修缮疏浚了西湖,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实事。在随后的八九年间,他始终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及江苏徐州为官,无不政绩斐然。这一段时间也是苏轼诗歌创作的高峰,他自由抒发内心的所感所想,纯然的天性不愿受束缚,然而正是这些诗歌文章,让他的仕途之路一步步进入了更为崎岖坎坷之道。

在为政做官以及人生态度上,苏轼总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这样刚直的性格也总是让奸佞小人有机可乘。虽然皇上经常赞美他的表章,但总有人横挡在他进京的路上。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一生性命堪忧,最为黑暗的时期

1079年,苏轼因上奏的《湖州谢上表》被政敌揪出毛病,被诬陷为讥讽朝政,苏轼被押解回京,他以前的诗歌也被政敌处心积虑挑出毛病,成为苏轼对朝政不满的证据。因为互相赠诗,这出案件也牵涉了许多当时的朝政官员,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其严重性差点让苏轼丢了性命,后来虽然惊险过关,但前途已十分渺茫。

“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了一个虚职,他的生活也陷入穷困愁苦中。人生巨大的波折之后,苏轼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写给弟弟的信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既有佛家超脱现实,抵达无我的境界,又有儒家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了苏轼不同的人生选择,但终其一生,他的个性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左右他人生的关键因素。

在苏轼不断被贬谪的路上,诗歌一直是他苦境中的精神寄托。在黄州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在一直流放的路上,苏东坡始终保持“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心境,并为当地百姓造福

此后,苏轼一直行走在被流放的路上,从黄州到常州、登州,再到杭州、颍州、惠州,最远被流放到海南。被流放到海南岛时,苏轼已经62岁。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心境中,苏轼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百姓做实事,深受人民欢迎和爱戴。1101年6月,苏轼由海南岛回到常州,此时他已快油尽灯枯,身体非常虚弱了。一个多月之后,苏轼在沉默中去世,享年64岁。

苏轼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颠沛流离,虽然他才华盖世,却在命运的颠簸中动荡不已。好在无论他去任何地方,都能安心知命,并为当地百姓造福,因此千年以来,他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侍立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虽已故去近千年,但苏轼的胸襟气魄、思想魅力,以及他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他伟大人格的生动写照。他的卓绝才华,深深印在他所写的每一行诗上。而他留给后世宝贵的文学财富和精神上的不屈不挠,亦是万古不朽。

如果觉得《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的锦绣诗篇 仍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