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的苦闷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的苦闷心情

时间:2019-04-07 17:34:25

相关推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的苦闷心情

本文由作者依依聊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直抒胸臆感人肺腑——高适《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底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高适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去京城赴试,登第后出仕,任封丘县(今河南省封丘县)县尉。县尉是在县令管辖下,主持一县的公安工作,以捕察所谓盗贼为任务,实际上就是直接迫害人民,鱼肉乡里的封建官吏。这首诗,就写于诗人在封丘任职的期间,故名《封丘作》,或名《封丘县》。篇中生动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不堪其职的苦闷心情。

诗作是以叙述诗人的生平身世开篇的:“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概括地表明诗人本是个以渔樵为业,逍遥世外的自由人。“孟诸”,古代泽菠名,在今河南省商邱县东北。诗人曾经浪迹于“孟诸”一带,故诗人自述捕鱼砍柴在“盂诸”之野。“悠悠”,指悠闲自适的生活。高适自认为生来本是个过着悠闲生活无拘无束的人。这两句表明诗人酷爱自由的性格情趣。

而这样的禀赋,与仕途生活原是格格不入,难以契合的。所以下面紧接着便说:“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乍可”,做只可解。上句说自己只可在“孟诸”草泽中狂放歌吟,进一步从正面表白出了自己的个性。“宁堪”,做怎能容忍解,与上句“乍可”紧相呼应,表示意念的转折。“作吏风尘”,指官场纷乱的生活。这下句是说自己难以忍受官场的生活,从反面又表明了自己喜爱悠闲自适的本性。

开篇四句的内容,是诗人自叙性本狂放自由,不堪忍受仕途纷乱的生活。这起段便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这里是在诉说哪堪作吏的因由。先说出仕之前以为小县邑里的官职,没有更多的公事可做,依旧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后说任职之后方知并非如此,各种公事都有严格限制和期限规定,官身不由自己。言外之意,踏入官场后就已感到了失望和悔恨,大有早知如此,悔不当初的的味道。接下两句,“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更进一步诉说了“宁堪作吏”的县尉的处境,职务,以及诗人的痛苦心境。

小小的县尉,对于上级长官要卑躬屈膝,笑脸相迎;对于黎民百姓要作威作福,凶狠鞭答,“心欲碎”,“令人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感情深沉真挚,令人同情赞叹。这两个诗句概括性很强,它仅通过县尉对长官与对百姓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便深刻地揭示出了封建社会下层官吏可怜而又可憎的嘴脸。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后一个诗句,侧面地透露出了人民群众被迫害的不幸境遇,其中又充溢着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皆笑今如此。”这里通过家人的通达世故,写出了诗人的率真迂阔。前一句是写诗人感到仕途的苦闷,无法解脱,只得回家去询问妻子儿女。诗句极其浅显平易,无一字夸张,无一点涂饰,仅以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使读者宛如目睹了他那真挚迁憨的神态表情。

后一句是写家人对诗人询问的反应。“举家皆笑”,一个“笑”字表达了诗人妻子儿女的复杂感情。一方面在“笑”诗人的迁腐,不通时务;另一方面在‘笑”的背后,包含着对世事的激愤和慨叹,这实乃一种“哭笑不得”的“笑”,而不是一种喜悦的“笑”。“今如此”意谓当今都是如此。这三个字,虽是轻笔一点,却把封建社会官场的龌龊,一语破的地全道了出来。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此是承上而来,因为“举家皆笑今如此”,结果诗人便更加厌倦了官场,产生了辞官归田的意念。“生事”相当于生计。上句意为:被生计所迫才出仕作官,本应该是在家耕田的。诗人的内心勃起辞却县尉一职,向往归隐耕田的愿望。“世情”,指官场的世态。

下句意为:将官场上的世态炎凉都付诸东流吧,不再让它们萦绕在自己的心头。这便更深入一层地表达了辞归的心愿。这几句诗的内容,表达了对官场的污浊有了认识,心中萌生起辞官归田的意愿。诗人的自我形象,愈加鲜明。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旧山”,指诗人的故乡渤海。上句直接承前段而下,因有了辞官归田的念头,所以就“梦想”起故乡来。可是自己早已离乡在外,多年浪迹天涯,而今故乡又“安在哉”?感叹之下,倾吐出了一股有乡归不得的怅惯之情。“为君命”指受君王之命。“迟回”,迟疑不决。这下句是表达自己矛盾的心情,本想辞官但又未能辞去,因为封丘县尉的官职是接受了皇帝的诏命,所以才迟疑不决,未敢轻意拂袖而去。

这里流露出了诗人的忠君思想。做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人,是不可能断然摆脱这种思想束缚的,这是时代给诗人思想留下的烙印。诗中所吐露的内心矛盾是真切的,它如实地表达了那个历史时代里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真实活动过程。诗的结穴,“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这里是借古人的事迹,抒发了诗人的深沉感慨。“梅福”,字子真,西汉末年人,曾经做过南昌尉,后弃官而去。

诗人现在才理解了梅福是由于感到南昌尉无所作为才弃官而去。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当年梅福的心境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们都为馅上骄下,无所作为的县尉职务而烦恼,进而渴望摆脱,向往退隐。就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又转念追忆起陶潜赋《归去来兮辞》的情景。陶潜任彭泽县令后,深恶官场的黑暗,感到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断然辞官归隐。

诗的末尾表明,诗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已不愿再为封建统治阶级充当“鞭挞黎庶”的打手,而要效法陶潜,坚决离开官场,不再继续做封丘县尉了。后来事实证明,高适果然辞去了县尉这一极不光彩,令他悲苦的职务。伟大诗人杜甫当时还曾为高适此举讴歌祝贺,称赞他“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可见,高适的毅然辞官,是值得表彰的正义行动。

综上所述,可知本诗是倾述了诗人任封丘县的的痛苦心情和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思想。诗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原因有三:他禀赋性情狂放不羁,可是“公门百事”,都有严格的限制,他不堪忍受这种约束,这是一。他处事态度刚直不阿,然而县尉却要“拜迎官长”,他不堪忍受这种耻辱,这是二。他待人接物心地善良,但是任职后要“鞭挞黎庶”,他不堪忍受这种折磨,这是三。

透过诗人这种痛苦心情和归隐思想,我们首先看到了作者正直的品格,纯洁的心灵,自由的个性。诗人的形象由此而倍加鲜明生动,真挚感人。其次又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情景,官场的黑暗,官吏的残酷,世态的炎凉。因此说,这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进步诗篇。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基本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全诗以不堪任县尉之职为中心,围绕着这一中心,抒写出了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诗篇开始先陈述自己的性格志趣,然后写仕前对官场的想象,继之写踏入官场后的内心矛盾以及留去的思想斗争,最后写辞官归田的决心。

从诗人的思想感情来说,其发展变化的脉络清晰可见,从诗作的谋篇布局上看,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虽然诗人直抒胸臆,但感情率直而不空疏,真挚而不虚饰。这既符合诗人的思想实际,又符合社会的真实情况。唯其如此,它才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运用浅近平易,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其中没有过分的修饰,极度的渲染。然而语言在平易如话之中,做了精心的艺术加工,这主要表现在散句与对偶句的交错搭配上。我们细读全诗,便不难发观,篇中两个散句之后,便是两个对偶句,有规律地反复交错出现,以此造成一种鲜明的节奏和旋律,构成一种变换有致的造型,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要特别指出,本诗的结尾两句,异常巧妙动人。诗人借古人梅福和陶潜的身世际遇,来表达自己无尽的情思。这种借古人古事做为抒情的凭借手段,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又具有韵味悠长的特点。所以,这两个诗句使人感到蕴藉深厚,耐人寻思。读者掩卷默想,觉得犹有余韵在耳,留有无尽的思索余地。这也是本诗获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依依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果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的苦闷心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